審定編號:黔審薯2016001號
品種來源:畢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貴州恒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用“細皮紅”作母本,“大西洋”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生育期86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長勢較強,株高74.03厘米。莖綠色,葉綠色,單株主莖數3.12個。花冠白色,花量少,天然結實率低。塊莖大小較整齊,橢圓形,黃皮黃肉,薯皮光滑,芽眼淺。單株結薯數8.39塊,平均單薯重48.55克。商品薯率72.12%。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驗,該品種蛋白質2.45%、淀粉9.34%、維生素C 279.9毫克/千克、還原糖0.163%。
產量表現:2014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47.73公斤,比對照組產量平均值增產9.66%;2015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80.5公斤,比對照組產量平均值增產15.17%。兩年平均畝產1664.11公斤,比對照增產11.82%,兩年增產點次為70.59%。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187.5公斤,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為100%。
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整地:選擇肥力中上、陽光充足、病害少、前作非馬鈴薯的地塊。清除田間雜草和前作殘渣,翻犁耙平、松土碎土,施入適量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
2、播種:選擇生理狀態好的健康種薯,生產上盡量采用脫毒種薯;種植密度單作以4000~4500窩/畝、套作2600窩為宜,播種時間和種植方式按各地最佳方式。
3、施肥: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畝施底肥為腐熟農家肥2000~2500公斤/畝,普鈣50~6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尿素15~20公斤,或洋芋專用復合肥50~60公斤。
4、管理:適時中耕培土:出苗后一周左右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現蕾期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生育期間注意去雜除草、拔除病株和防治晚疫病。
5、收獲:該品種在貴陽試點有花葉、卷葉病發生,在生育后期不抗晚疫病,因此,如果是擴種薯,可適當早收,并在通風透氣環境條件下貯藏。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注意防治晚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