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黔審玉2011011號
品種來源:成都健禾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5年用自育自交系GH35作母本,自育自交系HL940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2011年已通過貴州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黔審玉2011011號,適宜在貴州省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地區、黔西南州、金沙縣和六枝特區海拔1500米以下區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2014年、2015年參加貴州省擴區生產試驗。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4天。幼苗長勢強、葉鞘紫色,葉緣紫色。株高 242厘米,穗位高97厘米,上位穗上葉與莖稈夾角大,上位穗上葉恣態中度下披,葉色深綠。雄穗最低位側枝以上主軸長36厘米,雄穗最高位側枝以上主軸長27厘米,平均分枝8~12個,穎片基部紫色,穎片紫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淺紫色。果穗苞葉覆蓋較短。果穗筒型,穗長18.8厘米,穗行數18行,籽粒排列整齊。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3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容重744克/升,粗蛋白8.43%,粗脂肪3.84%,粗淀粉75.18%,賴氨酸0.25%。2010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9年省區域試驗跨區組平均畝產630.9公斤,比對照增產8.03%,增產極顯著;2010年省區域試驗跨區組續試平均畝產624.0公斤,比對照增產13%,增產極顯著。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27.5公斤,比對照增產10.46%,16個點次13增3減,增產點達81.3%。2010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1公斤,比對照增產7.32%,6個試點5增1減,增產點達83.3%。
2014年省高山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0.2公斤,比對照增產7.0%;2015年續試平均畝產659.92公斤,比對照增產3.9%,10個點次9增1減,增產點次達90%。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以地溫穩定通過12℃為標準),畝植密度不宜超過3200株,應適當稀植以利大穗奪得高產,播種行株距為0.83米×0.3米(每畝密度2667株)。“良種-良法-良肥” 三良配套。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黔西南州、畢節市和六盤水市海拔2000米以下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