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黔審稻2016007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桃花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兩系不育系Y58S與恢復系P143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遲熟秈型兩系雜交稻,全生育期158.0天,比對照中優169晚熟3.0天。株葉型適中,植株較高,劍葉直立。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后期轉色較好。莖稈較粗壯;葉色濃綠,葉鞘、葉緣無色。平均株高111.0厘米,畝有效穗14.6萬,穗長26.4厘米,每穗202.7粒,結實率81.4%,千粒重28.3克,長粒型,穎尖無色、無芒。2014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出糙率79.7%,精米率68.5%,整精米率51.9%,堊白粒率40%,堊白度5.4%,粒長6.9毫米,長寬比3.1,膠稠度6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5%,堿消值級5.3,透明度1級;食味鑒評76.5分。2013年和2014年稻瘟病鑒定綜合抗性指數分別為5.2和4.53。2013年和2014年耐冷性鑒定評價分別為“較強”和“較弱”。
產量表現:2013年省區試遲熟組平均畝產682.31公斤,比對照(組內平均值)增產5.74%,達顯著水平;2014年省區試續試平均畝產622.88公斤,比對照中優169增產7.1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652.59公斤,比對照增產6.38%。20個試點18增2減,增產點次達90%。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6.10公斤,比對照中優169增產6.79%,5個試點全增。
栽培技術要點:1、用種量:在貴州省作一季稻栽培,每畝大田用種量0.8~1.0公斤;2、播種期:適宜播種期4月中下旬;3、培育分蘗壯秧,適時移栽:每畝秧田用45%(15-15-15)復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葉時畝施尿素5~8公斤作斷奶肥。秧齡以25天為宜,不能超過30天;4、合理施肥,及早攻苗:該品種是超級稻組合,群體大,穗大粒多,需肥水平較高,大田用30公斤復合肥作底肥,移栽后3~5天每畝用尿素8~10公斤作追肥,孕穗期每畝施氯化鉀10公斤;5、科學管水:移栽后深水活蔸,淺水分蘗,在孕穗期保持深水層,齊穗后以濕潤灌溉為主。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遲熟雜交秈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