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馬鈴薯
品種名稱:中薯5號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引種單位:常德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中薯3號天然結實后代
已往審定情況:國審薯2004002,京審菜2001024
特征特性:屬早熟馬鈴薯品種。該品種株型直立,分枝較少,株高43厘米左右,莖稈粗壯,生長勢強。莖綠色,葉深綠色,復葉大小中等,葉緣平展。本地不開花不結實。塊莖扁圓形,塊大且較整齊,表皮光滑,芽眼極淺,薯皮、薯肉淡黃色。結薯集中,單株結薯5~6個。出苗后62天左右收獲。食用品質佳。抽樣檢測,鮮薯塊莖干物質含量16.7%、淀粉含量10.9%、粗蛋白質含量1.8%、還原糖含量0.46%、維生素C含量 29.1毫克/100克。適合鮮薯食用和加工。
產量表現:2013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1970.5千克,比對照東農303增產44.7%。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2118.2千克,比對照增產31.2%。兩年試驗平均畝產2044.4千克,比對照增產37.4%。兩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81千克,比對照東農303增產25.5%。
栽培要點:要求輕質疏松的沙壤土,排水方便,忌連作。適宜播種期12月下旬至1月中旬。采用高壟(壟寬80~90 厘米、高25~30厘米 、溝寬40 厘米)雙行栽培,施足基肥,每畝施純氮10~12 千克、五氧化二磷4~6 千克、氧化鉀22~26 千克。選用3代以內脫毒種薯,畝用種量150~175 千克左右。種薯在播種前要進行消毒、切塊等處理。播種后覆蓋地膜,幼苗開始出土頂膜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注意防治晚疫病、青枯病、黑莖病、環腐病和蚜蟲。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收獲上市。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于湖南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