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編號:渝品審鑒2016003
品種名稱:渝紫薯3號
作物種類:甘薯
選育單位:西南大學
品種來源:日紫薯13集團雜交
特征特性:食用型紫肉甘薯品種。頂葉尖心帶齒形、綠色邊緣褐色,成熟尖心帶齒形、綠色邊緣褐色;葉脈紫色,脈基紫色,葉柄綠帶紫色、柄基紫色;莖綠帶紫色,茸毛少,株型匍匐;基部分枝數4~6個。薯塊萌芽性較優,球形或短紡錘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5個,大中薯率82.96%。薯塊烘干率23.46%,淀粉平均含量14.07%,花色苷平均含量13.84毫克/100克鮮薯;中抗蔓割病、黑斑病,高感薯瘟病。
產量表現:2013~2014年區試鮮薯平均畝產2662.3千克,比對照寧紫薯1號增產39.64%,77.78%點次增產;薯干平均畝產625.0千克,增產30.56%,77.78%點次增產;淀粉平均畝產374.8千克,增產26.92%,77.78%點次增產。2015年生產試驗鮮薯平均畝產3011.2千克,比對照徐薯22增產36.74%;薯干平均畝產706.4千克,增產27.10%;淀粉平均畝產423.7千克,增產23.28%。
栽培技術要點:3月中下旬采用溫室大棚、地膜拱膜雙層育苗等方式培育壯苗;5月中旬~6月上旬,起壟栽插,套作地畝栽3000~3500株,凈作地畝栽4000~4500株;畝用農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30~50千克,鉀肥30~50千克集中溝施后起壟栽培;薯苗成活后,畝用8~10千克尿素提苗肥;栽插后20天左右中耕、除草、培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晴天收獲后注意安全貯藏,及時加工。
該品種適宜重慶市甘薯種植區域作食用型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