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閩審薯2016002
作物種類:甘薯
品種名稱:龍津薯3號
選育單位:龍巖龍津作物品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綾紫/龍薯9號
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9-16條,成葉心齒形,葉片大小中等,頂葉、成葉、葉柄、柄基、葉主脈、葉側脈、脈基、莖均為綠色,蔓粗中等;單株結薯4個左右,大中薯率85.9%,薯塊紡綞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省區試兩年平均干物率23.47%,比對照徐紫薯2號低4.60個百分點,淀粉率14.06%,比對照低4.00個百分點;食味評分80.6分,比對照高0.6分;外觀評分81.7分,比對照高1.7分;花青素含量15.43mg/100g.Fw。省區試抗病性鑒定結果綜合評價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兩年貯藏性鑒定結果表現較耐儲藏。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省甘薯區試,平均鮮薯畝產2241.63公斤,比對照品種徐紫薯2號增產23.40%,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畝產500.62公斤,比對照增產6.03%,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鮮薯畝產2215.19公斤,比對照徐紫薯2號增產10.31%,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干畝產537.67公斤,比對照減產11.9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228.41公斤,比對照增產16.85%;薯干畝產519.15公斤,比對照減產2.96%。2015年生產試驗,6個點平均鮮薯畝產2235.3公斤,比對照金山57減產11.96%。
栽培技術要點: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立秋前插植。早薯畝植3000-3500株、晚薯畝植3500-4000株。畝施純氮9-10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 0.5:1.5為宜,基肥、點穴肥、夾邊肥比例為5:1:4。生育期135天左右。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增施硼肥,以防苦絲病發生。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意見:龍津薯3號屬食用型紫薯品種。鮮薯畝產高,加工薯干畝產比對照徐紫薯2號低;干物率和淀粉率低,食味品質與對照相當,外觀品質較優;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塊較耐儲藏。適宜福建省非薯瘟病區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薯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