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正文

湖北省品審會第十次專業組會議初審通過品種公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06  來源:  瀏覽次數:625
 

鄂品審辦〔2016〕5號

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第五屆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十次專業組會議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

各有關單位及個人:

     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于201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召開了第十次專業組會議,初審通過農作物新品種76個,其中水稻31個、玉米11個、馬鈴薯4個、棉花5個、大豆4個、花生3個、芝麻1個、菜薹2個、辣椒1個、黃瓜2個、蘿卜2個、豇豆1個、菜豆1個、甘藍1個、苦瓜1個、葉用芥菜1個、蓮藕1個、茭白1個、魔芋1個、柑橘1個、桃1個。根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業部令2013年第4號)規定,現將初審通過的品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60天(自2016年4月5日至6月3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或修改意見,可向湖北省種子管理局品種管理科(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反映,異議人需要用真實姓名,并提供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異議單位書面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

     聯系人:王奕,電話:027-87298209   87394440(傳真)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308號湖北省種子管理局

     郵編:430070

     附件:初審通過的品種審(認)定公告(征求意見稿)

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2016年4月5日
 

附件:
初審通過的品種審(認)定公告
(征求意見稿)
 
1.64
品種來源:孝感市農業科學院用早稻材料97-27變異株作母本,鄂早17”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早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早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2.0%,整精米率66.3%,堊白粒率66%,堊白度14.7%,直鏈淀粉含量26.1%,膠稠度33毫米,長寬比2.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4.27公斤,比對照鄂早18增產2.87%。其中:2014年畝產470.77公斤,比鄂早18增產3.09%2015年畝產517.77公斤,比鄂早18增產2.65%
特征特性:屬偏遲熟秈型早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植株較高,分蘗力一般,生長勢較旺。葉色濃綠,劍葉長、寬、較直。穗型較大,著粒均勻,千粒重較高,谷粒中長型,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后期熟相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1.1萬,株高92.0厘米,穗長21.1厘米,每穗總粒數119.2粒,每穗實粒數91.2粒,結實率76.5%,千粒重29.53克。全生育期116.0天,比鄂早181.8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5.6,稻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32530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3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67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21心期畝追施尿素3公斤,移栽前57天畝施尿素5公斤。2、插足基本苗,合理密植。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株行距13.3厘米×16.7厘米,畝插3萬穴,每穴45粒谷苗。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9。早施分蘗肥,移栽后57天結合化學除草每畝追施尿素10~12公斤、氯化鉀10公斤。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活水揚花,濕潤灌漿,后期干濕管理,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早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2. 深兩優3117
品種來源:湖北華之夏種子有限公司和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用08S”作母本,“R311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2.1%,堊白粒率22%,堊白度3.2%,直鏈淀粉含量15.0%,膠稠度84毫米,長寬比3.3,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94.94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21%。其中:2014年畝產673.06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3.55%2015年畝產716.81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6.81%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生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短、斜挺、內卷。穗層較整齊,穗型較大,著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4萬,株高121.8厘米,穗長25.5厘米,每穗總粒數204.8粒,每穗實粒數174.3粒,結實率85.1%,千粒重25.98克。全生育期139.5天,比豐兩優四號長2.0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6.3,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7級,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種,江漢平原及鄂東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1.5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1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以培育多蘗壯秧。秧苗2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畝施尿素5公斤。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畝施純氮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淺水返青,薄水分蘗,插秧后2025天視苗情分次曬田控苗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成熟前一周斷水。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區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3. 廣占63-4S/R958
品種來源:湖北華占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廣占63-4S”作母本,“R95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79.8%,整精米率47.4%,堊白粒率27%,堊白度7.7%,直鏈淀粉含量14.0%,膠稠度79毫米,長寬比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7.4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50%。其中:2014年畝產658.39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1.72%2015年平均畝產656.57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1.29%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劍葉較寬、中長、直立、微內卷。穗層欠整齊,穗型較大,穗頂部有少量穎花退化,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6萬,株高119.8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64.0粒,每穗實粒數141.5粒,結實率86.3%,千粒重29.18克。全生育期134.1天,比豐兩優四號短3.5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8,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湖北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2、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3、配方施肥,科學管水。采取前重、中控、后穩的原則,一般畝施純氮13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施足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40 公斤,移栽后57天畝施尿素58公斤,后期看苗施穗肥,防止貪青。寸水活棵,淺水分蘗,畝苗數達17萬時及時曬田防倒伏,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5、注意收、脫、曬方式,提高稻谷整精米率。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海拔800米以下田塊作中稻種植,低湖田和冷浸田不宜種植。
4.兩優1318
品種來源:武漢大學用“Bph68S”作母本,“R581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79.5%,整精米率63.8%,堊白粒率15%,堊白度2.7%,直鏈淀粉含量16.0%,膠稠度78毫米,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8.16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91%。其中:2014年畝產645.00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0.76%2015年畝產691.32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3.01%
特征特性:屬遲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生長勢較旺。劍葉中長、直立,基部葉片較多。穗層較整齊,中等偏大穗,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3萬,株高124.7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82.7粒,每穗實粒數154.9粒,結實率84.8%,千粒重27.30克。全生育期141.0天,比豐兩優四號長3.7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6.7,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旬播種,江漢平原、鄂東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1.5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21心期和移栽前57天各畝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蘗壯秧。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5天以內。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適當增施鉀、鈣、硅、鋅、硼肥,一般畝施純氮1012.5公斤。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插秧后2025天視苗情逐步曬田控苗防止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濕濕。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5. E兩優476
品種來源:中墾錦繡華農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E1S”作母本,“R476”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60.2%,堊白粒率24%,堊白度5.6%,直鏈淀粉含量14.9%,膠稠度86毫米,長寬比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5.25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0.57%。其中:2014年畝產656.02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0.18%2015年畝產654.48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0.96%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莖稈較粗,倒12節微外露,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中長、斜挺。穗層較整齊,穗中等大小,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籽粒較大,稃尖無色,有少量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2萬,株高121.3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67.5粒,每穗實粒數146.2粒,結實率87.3%,千粒重31.13克。全生育期136.2天,比豐兩優四號短1.1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3,稻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稀播,培育壯秧。鄂北420日左右播種,江漢平原、鄂東南510日左右播種。秧田畝播種量7 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751.0公斤,浸種時用咪鮮胺消毒。秧苗21心期和移栽前57天各畝施尿素5 公斤。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8萬。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60%),追肥為輔(40%),大田一般畝施純氮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早施分蘗肥,插秧后56天畝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淺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促蘗,插秧后2025天左右時視苗情分次曬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濕濕,直至黃熟。4、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大田要及時防治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在孕穗后期及抽穗期注意預防稻曲病。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
6. Y兩優976
品種來源:武漢市文鼎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Y58S”作母本,望恢976”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4.5%,堊白粒率43%,堊白度5.2%,直鏈淀粉含量13.6%,膠稠度90毫米,長寬比3.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3.55公斤,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4.80%。其中,2012年畝產656.42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4.52%2013年畝產630.68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5.08%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中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劍葉較寬、中長、內卷、斜挺,基部葉片較多。穗層較整齊,穗型較大,著粒較密。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8.0萬,株高117.9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174.3粒,每穗實粒數143.1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6.92克。全生育期137.6天,比揚兩優6號短2.4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4.4,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20日左右播種,江漢平原、鄂東南510日左右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75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23.3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秧,畝插基本苗78萬。3、科學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肥,中后期增施鉀肥。一般畝施純氮1213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畝苗數達20萬時及時曬田,深水孕穗、揚花,干濕交替至灌漿成熟,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7. 香糯優561
品種來源:湖北中香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孝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孝感市農業科學院用“N56S”作母本,香糯1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79.9%,整精米率65.5%,直鏈淀粉含量1.8%,膠稠度100毫米,長寬比3.1,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優質糯稻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1.33公斤,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0.10%。其中:2012年畝產623.64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0.39%2013年畝產599.02公斤,比揚兩優6號減產0.19%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糯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葉色綠色,劍葉中長、寬直。穗層較整齊,穗型中等大小,著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0萬,株高122.0厘米,穗長25.5厘米,每穗總粒數176.8粒,每穗實粒數144.8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7.69克。全生育期137.1天,比揚兩優6號短2.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5.4,稻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21心期適量噴多效唑以培育多蘗壯秧。2、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不超過33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3、配方施肥,科學管水。該品種對磷、鉀肥較敏感,一般畝施純氮1213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淺水插秧,薄水促蘗,畝苗數達到18萬時,及時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至成熟。 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稻薊馬、稻象甲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8. 隆兩優618
品種來源: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隆科638S”作母本,“R61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8%,整精米率65.3%,堊白粒率20%,堊白度5.6%,直鏈淀粉含量14.5%,膠稠度87毫米,長寬比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7.38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21%。其中:2014年畝產671.57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2.55%2015年畝產683.18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3.87%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劍葉內卷、直、挺。穗層較整齊,中等偏大穗,著粒較密。谷粒中長型,稃尖紫色,少數谷粒有短頂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6萬,株高124.9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73.7粒,每穗實粒數152.3粒,結實率87.7%,千粒重29.27克。全生育期136.0天,比豐兩優四號短0.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6.2,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9級,高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種,江漢平原及鄂東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1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秧苗2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畝施尿素23公斤。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學管理肥水。采取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一般畝施純氮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淺水返青,薄水分蘗,插秧后2025天視苗情曬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若遇到高溫或低溫天氣,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濕濕,直至黃熟。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9.隆兩優281
品種來源:四川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用隆科638S”作母本,華恢281”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1%,整精米率65.8%,堊白粒率30%,堊白度8.3%,直鏈淀粉含量14.7%,膠稠度81毫米,長寬比3.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5.74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2.51%。其中:2014年畝產656.74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1.47%2015年畝產694.73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3.52%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莖基部微露節、部分外拐,分蘗力中等,抗倒性一般。劍葉長、寬、內卷、斜挺,基部葉片較多。穗層較整齊,穗型較大,著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有短頂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4萬,株高130.0厘米,穗長25.3厘米,每穗總粒數195.2粒,每穗實粒數159.9粒,結實率81.9%,千粒重30.33克。全生育期139.5天,比豐兩優四號長2.5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9,稻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感稻瘟病;白葉枯9級,高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旬播種,江漢平原及鄂東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用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75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1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秧苗2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畝施尿素23公斤。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萬以上。3、科學管理肥水,注意控肥防倒。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1.5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6.5公斤。寸水活棵,淺水分蘗,畝苗數達23萬時及時曬田,強根壯稈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切忌斷水過早防早衰。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0.天龍兩優140
品種來源:四川西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天龍S”作母本,天龍恢140”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3%,整精米率56.2%,堊白粒率57%,堊白度13.1%,直鏈淀粉含量19.8%,膠稠度59毫米,長寬比3.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1.73公斤,比對照豐兩優香一號增產4.42%。其中:2013年畝產611.12公斤,比豐兩優香一號增產4.00%2014年畝產672.34公斤,比豐兩優香一號增產4.81%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植株較高,莖稈較粗、微露節,分蘗力中等,劍葉中長、內卷。穗層整齊,穗型較大,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3萬,株高125.9厘米,穗長27.6厘米,每穗總粒數179.8粒,每穗實粒數151.5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8.14克。全生育期132.0天,比豐兩優香一號長1.2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5.9,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鄂北420日左右播種,江漢平原、鄂東南510日左右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751.0公斤。2、適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8萬。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畝施純氮12.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底肥每畝施復合肥3040 公斤,早施分蘗肥,插秧后56天,畝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和508010%多效唑粉劑噴施;氮肥施用采用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避免后期氮肥過重。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1. 華優352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不育系528A”與恢復系華恢352”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7%,整精米率60.1%,堊白粒率20%,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13.7%,膠稠度83毫米,長寬比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8.09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32%。其中:2014年畝產649.08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2.14%2015年畝產687.10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4.46%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緊湊,植株較高,莖稈較細,分蘗力中等。劍葉短、寬、挺。穗層較整齊,中等偏大穗,著粒較稀。谷粒長型,稃尖紫色,中長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2萬,株高126.8厘米,穗長26.8厘米,每穗總粒數192.1粒,每穗實粒數162.6粒,結實率84.6%,千粒重28.21克。全生育期136.5天,比豐兩優四號短0.5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4,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種,江漢平原、鄂東等地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21心時適量噴施多效唑,并畝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6天畝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帶蘗壯秧。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鉀1012公斤。淺水返青,薄水分蘗促早發,夠苗曬田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遇高溫或低溫天氣,注意灌深水減少危害,成熟期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破口前35天和齊穗期注意防治稻曲病。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低湖田和冷浸田不宜種植。
12. 荃優822
品種來源: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9311A”與恢復系“YR0822”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62.5%,堊白粒率11%,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16.1%,膠稠度83毫米,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5.80公斤,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84%。其中:2014年畝產636.26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4.82%2015年畝產695.34公斤,比豐兩優四號增產2.95%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型中稻品種。株高、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生長勢較旺。劍葉短、較寬、斜挺。穗層較整齊,中等穗型,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5.8萬,株高115.1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183.3粒,每穗實粒數157.3粒,結實率85.8%,千粒重27.89克。全生育期136.3天,比豐兩優四號短1.4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8,稻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下旬播種,江漢平原及鄂東等地4月底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12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530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8萬左右。3、科學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3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7。寸水活棵,淺水分蘗,畝苗數達18萬時及時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3.華兩優9929
品種來源:湖北華之夏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用99S”作母本,“R9029”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79.4%,整精米率55.0%,堊白粒率28%,堊白度6.6%,直鏈淀粉含量21.8%,膠稠度41毫米,長寬比3.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6.83公斤,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3.30%。其中:2013年畝產612.85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2.11%2014年畝產660.80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4.43%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中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植株較高,莖稈直、韌性好,分蘗力中等。劍葉中長、窄挺、內卷。穗層欠整齊,長穗型,著粒均勻,穗頸節長短不一致,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1萬,株高135.9厘米,穗長27.5厘米,每穗總粒數199.7粒,實粒數158.3粒,結實率79.3%,千粒重27.78克。全生育期142.1天,比揚兩優6號短1.2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0,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7級,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地區4月下旬播種,江漢平原和鄂東南地區5月上旬播種為宜,秧田畝播種量67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2、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20厘米×2535厘米,每穴栽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6.58萬。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70%),追肥為輔(30),一般畝施純氮14公斤,底肥畝施復合肥3040 公斤,早施分蘗肥,插秧后56天畝施尿素10 公斤、氯化鉀1012公斤。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孕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
14.深兩優5183
品種來源:深圳市兆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51S”作母本,“R718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0%,整精米率63.5%,堊白粒率21%,堊白度4.9%,直鏈淀粉含量19.3%,膠稠度58毫米,長寬比3.3,主要理化指標達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8.48公斤,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5.71%。其中:2013年畝產634.36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6.76%2014年畝產662.59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4.71%
特征特性:屬遲熟秈型中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莖稈韌性較好。劍葉長、挺直、內卷。穗層整齊,中等偏大穗,二次枝梗較多,著粒較密,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后期轉色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7.4萬,株高124.6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穗總粒數194.0粒,實粒數160.6粒,結實率82.8%,千粒重26.20克。全生育期141.6天,比揚兩優6號短1.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4,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病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種,江漢平原、鄂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75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2、適齡移栽,合理密植。秧齡不超過35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314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淺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蘗期干濕相間,畝苗數達18萬時及時曬田,孕穗期以濕為主,抽穗期保持田間有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切忌斷水過早,以免早衰。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曲病,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惡苗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5.珞優9348
品種來源:武漢國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武漢大學用珞紅4A”作母本,成恢934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79.9%,整精米率52.6%,堊白粒率26%,堊白度6.8%,直鏈淀粉含量19.1%,膠稠度54毫米,長寬比3.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9.69公斤,比對照Q6號增產5.23%。其中:2013年畝產632.93公斤,比Q6號增產8.48%2014年畝產626.45公斤,比Q6號增產2.14%
特征特性:屬遲熟秈型中稻品種。株高、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葉色淺綠,劍葉中長、斜挺,葉片茸毛較多。穗層較整齊,中等穗,一次枝梗較多,二次枝梗較少,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8.3萬,株高122.1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78.6粒,實粒數144.4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6.79克。全生育期138.1天,比Q6號長1.6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9,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病7級,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種,鄂東、江漢平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注意避開抽穗揚花期不利高溫影響。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大田用種量1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1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以培育帶蘗壯秧。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3、科學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碳酸氫銨15公斤,移栽緩苗后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6公斤促分蘗,后期酌追穗肥防早衰。寸水返青,淺水分蘗,畝苗數達到15萬時分次曬田防倒伏,深水孕穗,后期干濕交替,切忌斷水過早,防早衰。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6. H147
品種來源:周良華(身份證號碼422201195804020411)和湖北華之夏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用不育系內香6A”作母本,“R14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3%,整精米率58.9%,堊白粒率25%,堊白度6.2%,直鏈淀粉含量14.8%,膠稠度83毫米,長寬比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6.00公斤,比對照Q6號增產4.61%。其中:2013年畝產602.20公斤,比Q6號增產3.21%2014年畝產649.79公斤,比Q6號增產5.94%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中稻品種。株型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葉色深綠,劍葉寬短、斜挺。穗層較整齊,穗型中等,著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4萬,株高118.8厘米,穗長26.3厘米,每穗總粒數191.6粒,每穗實粒數144.7粒,結實率75.5%,千粒重28.68克。全生育期138.5天,比Q6號長2.0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7,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病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鄂北4月下旬播種,江漢平原、鄂東南5月上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78萬。3、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40公斤,插秧后56天畝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曬田結束后畝施尿素、氯化鉀各35公斤。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孕穗到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濕濕,成熟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早衰。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7.甬優4149
品種來源: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武漢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武漢亙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甬粳41A”與恢復系“F9249”配組育成的三系秈粳雜交中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72.0%,堊白粒率28%,堊白度6.0%,直鏈淀粉含量14.3%,膠稠度80毫米,長寬比2.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8.81公斤,比對照揚兩優6號增產0.01%。其中:2014年畝產656.25公斤,比揚兩優6號增產0.85%2015年畝產681.36公斤,比揚兩優6號減產0.79%
特征特性:屬中熟秈粳雜交中稻品種。株型較松散,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生長勢較旺。劍葉微內卷、較寬、中長、斜挺,基部葉片較多。穗層較整齊,穗型較大,著粒較密。谷粒橢圓型,稃尖無色,有中長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4.5萬,株高120.2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228.0粒,每穗實粒數204.5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6.36克。全生育期133.4天,比揚兩優6號短11.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8,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5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9公斤,大田畝用種量0.91.0公斤。秧苗1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培育多蘗壯秧。2、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20.0厘米×3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12公斤。移栽后4天和12天分別排水輕擱田34天,結合復水,第一次擱田結束后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擱田后施尿素7.5公斤、氯化鉀7.5公斤。畝苗數達12萬左右時開始分次曬田,孕穗期淺水勤灌,抽穗揚花期保持深水層,灌漿期干濕交替,成熟前一周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惡苗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和稻薊馬、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但稻瘟病重病區不宜種植。
18.TY903S/R53
品種來源:武漢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TY903S”作母本,“R5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晚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3%,整精米率66.3%,堊白粒率20%,堊白度1.8%,直鏈淀粉含量16.4%,膠稠度71毫米,長寬比3.2,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43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9.68%。其中:2012年畝產577.47公斤,比金優207增產7.26%2013年畝產567.38公斤,比金優207增產12.24%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晚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莖稈韌性較好,分蘗力中等。劍葉中長、直立。穗型中等,著粒均勻,有兩段灌漿現象。籽粒較大,谷粒長型,稃尖無色。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2.1萬,株高105.5厘米,穗長 22.5厘米,每穗總粒數131.6粒,每穗實粒數100.4粒,結實率76.3%,千粒重29.34克。全生育期118.7天,比金優2071.8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8,稻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感稻瘟病;白葉枯7級,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 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61518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52.0公斤。2、及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不超過30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912萬。3、科學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期控肥,后期補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淺水移栽,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直到黃熟。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飛虱,后期重點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19. HD9802S/06
品種來源:武漢金豐收種業有限公司用“HD9802S”作母本,06”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晚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3%,整精米率67.2%,堊白粒率17%,堊白度3.3%,直鏈淀粉含量22.7%,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3.4,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4.13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4.90%。其中:2014年畝產570.04公斤,比金優207增產6.49%2015年畝產578.21公斤,比金優207增產3.38%
特征特性:屬遲熟秈型晚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莖稈韌性較好,分蘗力較強,生長勢較旺。劍葉短、直立,葉上禾。穗型中等大,穗頸節短,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0.7萬,株高105.9厘米,穗長21.7厘米,每穗總粒數152.7粒,每穗實粒數122.9粒,結實率80.5%,千粒重25.44克。全生育期121.7天,比金優2073.0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6.1,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苗。61518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2.5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52.0公斤。秧苗21心期畝施尿素2.55公斤,移栽前45天視苗情畝施尿素5.0公斤,培育多蘗壯秧。2、及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10萬。3、科學管理肥水。重施底肥,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后期控制氮肥施用。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活水揚花,濕潤灌漿,后期勤灌跑馬水,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20.奧富優383
品種來源:武漢市文鼎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湖南奧譜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奧富A”與恢復系R383”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晚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2.3%,整精米率62.8%,堊白粒率23%,堊白度5.6%,直鏈淀粉含量24.7%,膠稠度30毫米,長寬比3.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7.21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7.09%。其中:2013年畝產531.47公斤,比金優207增產7.58%2014年畝產582.94公斤,比金優207增產6.64%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晚稻品種。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莖稈韌性較好,分蘗力較強,基部腳葉較多,生長勢較旺。葉片綠色,劍葉中長、挺直,葉下禾。穗層較整齊,中等穗型,穗頸節較短,著粒均勻。谷粒長型,稃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2.4萬,株高99.8厘米,穗長21.7厘米,每穗總粒數130.3粒,每穗實粒數106.3粒,結實率81.6%,千粒重25.74克。全生育期118.0天,比金優2070.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5.9,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高感稻瘟病;白葉枯7級,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稀播,培育壯秧。61720日播種,秧田畝播種量8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251.5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移栽前45天畝施尿素34 公斤。2、適時早栽,促發分蘗。秧齡不超過30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9萬。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8公斤。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25公斤,移栽后57天畝施尿素68公斤和氯化鉀78公斤,看苗補施穗粒肥。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濕交替,收獲前68天斷水。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江漢平原、鄂東南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21.荊楚優79                  
品種來源: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荊楚814A”與恢復系“R79”配組育成的三系雜交晚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1.3%,整精米率65.8%,堊白粒率17%,堊白度3.4%,直鏈淀粉含量16.9%,膠稠度71毫米,長寬比3.4,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質量標準。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5.44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3.31%。其中:2014年畝產557.59公斤,比金優207增產4.16%2015年畝產573.28公斤,比金優207增產2.50%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秈型晚稻品種。株型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生長勢較旺。劍葉長直,葉下禾。穗型較大,著粒均勻,穗頸節短,有兩段灌漿現象。谷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0.1萬,株高104.6厘米,穗長 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72.8粒,每穗實粒數128.0粒,結實率74.1%,千粒重25.19克。全生育期120.6天,比金優2071.9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2.6,稻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苗。61518日播種,秧田畝播量12.5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52.0公斤。秧苗21心期畝施尿素35公斤,移栽前45天畝施尿素5.0公斤,培育多蘗壯秧。2、及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早施分蘗肥,移栽后35天結合化學除草畝施尿素5公斤。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活水揚花,濕潤灌漿,后期勤灌跑馬水,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江漢平原南部及鄂東南地區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常發區、重發區不宜種植。
22.TY036
品種來源:武漢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秀水134”作母本,92-124”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粳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3.8%,整精米率68.1%,堊白粒率53%,堊白度6.9%,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69毫米,長寬比1.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0.55公斤,比對照鄂晚17增產12.85%。其中:2014年畝產588.89公斤,比鄂晚17增產17.94%2015年畝產552.20公斤,比鄂晚17增產7.88%
特征特性:屬中熟偏遲粳型晚稻品種。株型適中,植株較矮,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弱。葉色較深,劍葉較短、挺直。穗層整齊,半直立穗,中等穗型,著粒均勻。谷粒卵圓型,籽粒較大,稃尖無色、無芒。后期熟相較好。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2.9萬,株高78.9厘米,穗長16.0厘米,每穗總粒數122.9粒,每穗實粒數103.1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8.64克。全生育期121.9天,比鄂晚170.3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1,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625日前播種,秧田畝用種量2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4.0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苗21心期畝施尿素4公斤,移栽前57天畝施尿素5公斤。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34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1,施足底肥,后期酌情施少量穗肥。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齊穗后干濕交替灌溉,保持田間濕潤,忌斷水過早。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23.WDR48
品種來源: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用秀水134/滬旱11//滬旱3/武育粳3復合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粳稻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域試驗,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出糙率85.7%,整精米率65.6%,堊白粒率29%,堊白度6.6%,直鏈淀粉含量16.8%,膠稠度81毫米,長寬比1.7。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0.59公斤,比對照鄂晚17增產6.07%。其中:2013年畝產501.28公斤,比鄂晚17增產3.93%2014年畝產539.90公斤,比鄂晚17增產8.13%
特征特性:屬中熟粳型晚稻品種。株型緊湊,植株較矮,莖稈較粗、韌性較好,分蘗力中等。葉色較深,劍葉短、較寬、直立。直立穗,穗型中等大小,著粒較密。谷粒短圓型,稃尖無色。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21.0萬,株高80.3厘米,穗長13.8厘米,每穗總粒數126.7粒,每穗實粒數107.3粒,結實率84.7%,千粒重26.59克。全生育期121.7天,比鄂晚173.8天。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3.2,稻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5級,中感白葉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稀播,培育壯秧。62025日播種,秧田畝用種量2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4公斤。2、及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不超過30天。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13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一般畝施純氮13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6:0.8,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視苗情施肥。破口前10天和破口期分別畝施硫酸鋅和硼砂0.1公斤兌水噴霧,以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淺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后期干干濕濕直至黃熟。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晚稻種植,但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24.E1S
品種來源: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廣占63-4S”為受體,以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的秈稻品種“GD-7”為供體,通過雜交、回交、自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培育而成的水稻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長、寬、直立。穗層整齊,穗型中等大小,著粒均勻。谷粒中長型,稃尖、柱頭無色,無芒。在武漢種植,不育期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長25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60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74%,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漢4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9074天,主莖葉片數14.513.8片。花粉敗育屬無花粉型敗育。
繁殖要點:1、適時精量播種,培育壯秧。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中下旬播種,育性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中下旬。采用水育秧方式,秧田畝播種量12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2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秧齡2530天,株行距為16.7厘米×16.7厘米,單本栽插,畝插基本苗46萬。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60%),追肥為輔(40%),一般畝施純氮12.5公斤,插秧后56天,畝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插秧后2025天視苗情逐步曬田控苗,孕穗到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濕濕直到黃熟。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紋枯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5、嚴格除雜,確保種子質量。
25.N56S
品種來源:湖北中香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孝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孝感市農業科學院從“02-6S //02-6S /鄂香1///荊糯6的后代,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糯稻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劍葉長挺。穗層整齊,穗型較大,著粒均勻。谷粒長型,柱頭白色,稃尖無色、無芒。在孝感種植,不育期株高75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43個左右,千粒重25.2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78%,自交不育度為100%。在孝感5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8675天,主莖葉片數16片左右。花粉敗育屬典敗類型。
繁殖要點:1、合理安排播期。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中下旬播種,12月中旬移栽,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下旬為宜。采用水育秧方式,秧田畝播種量9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5公斤,播種前咪鮮胺浸種。2、適時移栽。秧齡25天左右,株行距13.2厘米×16.5厘米,單本栽插。3、科學管理肥水。底肥畝施復合肥35公斤、碳銨20公斤、鋅肥1.5公斤。移栽6天后,畝施尿素7公斤,抽穗前1015天,畝施氯化鉀5公斤,并視苗情畝追施尿素23公斤,以促壯稈大穗、減少穎花退化。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畝苗數達25萬時及時曬田,孕穗至揚花期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濕潤管理。4、防雜保純,適時收獲,確保種子質量。
26.99S
品種來源:湖北華之夏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用“4N6S-2”作母本,“YD6-8-3”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水稻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植株較高,莖稈較粗,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劍葉長、寬、挺,微內卷。穗層整齊,大穗型,著粒較密。谷粒長型,柱頭、稃尖無色,部分谷粒有短頂芒。在荊州種植,不育期株高90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90個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74%,自交不育度100%。在荊州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10694天,主莖葉片數16.314.7片。花粉敗育屬無花粉型敗育。
繁殖要點:1、合理安排播期。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至3月上旬始穗。在荊州秋繁,6510日播種,91015日始穗。2、適時移栽。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20.0厘米×13.3厘米,每穴插1粒谷苗,畝插基本苗不少于7萬。3、科學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3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8,插秧后46天畝施尿素56公斤,孕穗期視情況追施復合肥。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等病蟲害。5、嚴格除雜,適時收獲,確保種子質量。
27. TY903S
品種來源:武漢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HD9802S”作母本,201S”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植株較矮,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較短。穗層較整齊,中等穗型,著粒均勻。谷粒長型,柱頭白色,稃尖無色、無芒。在武漢種植,不育期株高60厘米左右,穗長20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20個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53%,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漢4月中旬到6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7453天,主莖葉片數12.610.4片。花粉敗育屬無花粉型敗育。
繁殖要點:1、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海南冬季繁殖,11月下旬至12月初播種,秧田畝播種量20公斤左右,大田畝用種量22.5公斤。2、適時移栽。秧齡25天左右,株行距13.3厘米×2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適當補施穗肥。移栽后57天畝施尿素10公斤,孕穗期畝施尿素2.53公斤。4、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和稻飛虱、葉蟬、螟蟲等病蟲害。5、嚴格去雜,適時收獲,確保種子質量。
28.天龍S
品種來源:四川西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從“Y58S/IR79371//R109”的后代,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水稻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葉色濃綠,劍葉長、直立、內卷。穗層較整齊,穗型較大。谷粒細長型,柱頭白色,稃尖無色、無芒。在綿陽種植,不育期株高91厘米左右,穗長25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220個左右,千粒重24.3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3.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61%,自交不育度100%。在綿陽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11085天,主莖葉片數1615片。花粉敗育屬典敗類型。
繁殖要點:1、合理安排播期。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下旬播種,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下旬。在云南保山進行夏繁,5月上旬播種,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中下旬。采用水育秧方式,秧田畝播種量2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2.0公斤。2、適時移栽。秧齡2025天,株行距16.7 厘米×25.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10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插秧后7天畝施尿素510公斤,孕穗期畝施尿素4公斤。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6、嚴格去雜,適時收割,確保種子質量。
29. N55S
品種來源: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N5088S”作母本,“R2000”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水稻粳型光溫敏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莖稈較粗,分蘗力較強。葉色淺綠,劍葉較長、較寬、直立。穗層整齊,穗型中等,著粒較密。谷粒短圓型,稃尖、柱頭無色,無色。在武漢種植,不育期株高70厘米左右,穗長18厘米左右,每穗穎花數107個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人工氣候箱鑒定,在光照14.5h、日均溫度24.0條件下,花粉不育度99.53%,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漢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10298天,主莖葉片數1716片。花粉敗育屬典敗類型。
繁殖要點:1、合理安排播期。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上旬播種,育性敏感期安排在1月上中旬。采用水育秧方式,秧田畝播種量25公斤,大田畝用種量2.0公斤。2、適時移栽。秧齡2025天,株行距13.4 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3、科學管理肥水。底肥畝施復合肥30公斤,插秧后46天畝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畝施尿素4公斤。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6、嚴格去雜,適時收割,確保種子質量。
30.528A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II-32B/巨風B”的后代與珍汕97A連續多代回交選育而成的水稻秈型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葉色濃綠,劍葉較寬、挺直,葉鞘深紫色。穗型較大,部分包頸。谷粒中長型,稃尖紫色,無芒,柱頭外露率較高。在武漢種植,株高80厘米左右,穗長23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96粒左右。在武漢415日至515日播種,播始歷期9590天,主莖葉片數15.4片。花粉敗育屬典敗類型。
繁殖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在武漢母本于525日播種,第一期父本于527日播種,第二期父本于63日播種。秧田母本畝播量15公斤,父本畝播種量10公斤。大田母本畝用種量2.0公斤,父本畝用種量第一期0.3公斤,第二期0.3公斤。播種前用咪鮮胺浸種。秧田底肥畝施復合肥30公斤,秧苗21心期畝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畝施尿素5公斤。2、適時移栽、合理行比。母本秧齡2325天,父本秧齡1821天,同期插秧。父本與母本行比2:12,母本插秧密度13.3厘米×16.7厘米,父本插雙行,密度16.7厘米×20.0厘米。3、科學管理肥水。本田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50公斤,插秧后5天畝追施尿素810公斤,分蘗后期畝追施鉀肥10公斤,適當補施穗肥。寸水插秧,淺水分蘗,畝苗數達到2025萬時曬田,曬至出現白根和田間硬化時復水。4、提高異交結實率。適時適度輕割葉,始穗期畝用“920”510克噴第一次,抽穗4050%時噴第二次,每畝用“920”10克,適當重噴保持系。在抽穗期每天及時趕粉。齊穗時用葉面寶加粉銹寧專噴不育系12次進行養花和防治黑粉病。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薊馬、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6、嚴格隔離去雜,適時收獲。
31.珞紅4A
品種來源: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武漢國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珞紅3B為輪回親本,與抗褐飛虱材料B5進行雜交和多代回交,再以珞紅3A為母本,多代回交,并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人工抗蟲鑒定,選育聚合了抗褐飛虱基因Bph14Bph15的水稻秈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屬紅蓮型秈型不育系。株型較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繁茂性較好。葉色濃綠,劍葉窄長、挺直,茸毛多。穗型較大,著粒較密,穗頂有少數穎花退化。花藥瘦小、淡黃色,葉鞘、稃尖、柱頭無色。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較高。在武漢種植,株高86厘米,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為195粒,千粒重24.5克。在武漢5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74天左右,主莖葉片數平均14.6片。花時較早,柱頭外露率較高。育性穩定,千株群體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不育度100%,花粉不育度99.96%,花粉敗育屬圓敗類型,有染敗花粉。
繁殖要點:1、適時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公斤。武漢地區425日左右播種,第一、二期父本播種期相差5~6天,母本與第一期父本同時播種。2、合理密植。株行距16.7厘米×16.7厘米,父本與母本兩邊間距分別為16.7厘米和26.7厘米。每穴插1粒谷苗,父母本行比2:10~123、加強田間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做到底肥足、適時追肥,中期看苗補肥。一般畝噴施“920”8~12克,抽穗10~15%后連續三天噴施“920”,用量依次為2克、2克(只噴施父本)、4~8克。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5、嚴格隔離和除雜,確保種子純度。6、適時收獲、晾曬,防止穗萌、倒伏和機械混雜。
 
 
1.HZ09705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2N1064”作母本,“HZ12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73/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20%,粗脂肪(干基)含量3.85%,粗淀粉(干基)含量73.2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8.07公斤,比對照宜單629增產6.95%。其中,2013年畝產641.00公斤,比宜單629增產8.28%2014年畝產675.13公斤,比宜單629增產5.71%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偏高。幼苗葉鞘紫色,成株葉片數19片左右,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47個,花藥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錐型,苞葉適中,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04厘米,穗位高128厘米,空稈率2.1%,穗長19.3厘米,穗粗5.1厘米,禿尖長2.8厘米,穗行數16.1,行粒數33.4,千粒重367.2克,干穗出籽率86.3%,生育期113天。田間小斑病3級,灰斑病3級,9級紋枯病病株率1.4%,莖腐病病株率0.6%。田間倒伏(折)率3.7%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0003500株。2、配方施肥。一般底肥畝施復合肥50公斤、尿素5公斤,穗肥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噴施調節劑控制株高,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莖腐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2.S4468
品種來源:湖北騰龍種業有限公司用“S472”作母本,“S868”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34/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80%,粗脂肪(干基)含量5.19%,粗淀粉(干基)含量70.4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16.71公斤,比對照宜單629增產10.20%。其中,2014年畝產708.47公斤,比宜單629增產10.93%2015年畝產724.94公斤,比宜單629增產9.50%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穗位偏高。幼苗葉鞘紫色,成株莖稈較粗,葉片數20片左右,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0個左右,花藥綠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錐型,苞葉適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11厘米,穗位高138厘米,空稈率2.7%,果穗長20.3厘米,果穗粗5.4厘米,禿尖長0.9厘米,穗行數16.9,行粒數39.0,千粒重333.1克,干穗出籽率87.3%,生育期112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銹病5級,9級紋枯病病株率1.4%,莖腐病病株率0.7%。田間倒伏(折)率4.3%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0003500株。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培土,抗旱排漬,噴施調節劑控制株高,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銹病、莖腐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蚜蟲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3.滑玉130
品種來源: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K253-112”作母本,“MC712-211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50/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03%,粗脂肪(干基)含量3.93%,粗淀粉(干基)含量72.9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02.89公斤,比對照宜單629增產8.08%。其中,2014年畝產677.15公斤,比宜單629增產6.02%2015年畝產728.62公斤,比宜單629增產10.06%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穗上葉7片左右,雄穗分枝數9個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型,苞葉適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08厘米,空稈率1.4%,果穗長17.2厘米,果穗粗5.5厘米,禿尖長0.4厘米,穗行數16.3,行粒數34.3,千粒重370.0克,干穗出籽率86.2%,生育期113天。田間小斑病3級,銹病3級,穗腐病3級,9級紋枯病病株率2.4%,莖腐病病株率1.2%。田間倒伏(折)率5.4%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銹病、莖腐病、穗粒腐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4.HZ11-32
品種來源:湖北豐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華中農業大學用“A258”作母本,“A39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玉米山區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88/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39%,粗脂肪(干基)含量4.09%,粗淀粉(干基)含量73.3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0.08公斤,比對照鄂玉25增產6.68%。其中,2013年畝產665.93公斤,比鄂玉25增產9.38%2014年畝產634.22公斤,比鄂玉25增產3.98%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偏高。幼苗葉鞘淺紫色,穗上葉7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523個,花藥淺紫色,花絲紫色。果穗錐型,苞葉適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02厘米,穗位高129厘米,空稈率0.7%,穗長17.8厘米,穗粗5.2厘米,禿尖長0.5厘米,穗行數15.4,行粒數34.0,千粒重401.0克,干穗出籽率86.2%,生育期136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灰斑病3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1.2%9級紋枯病病株率0.5%。田間倒伏(折)率1.8%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銹病、紋枯病、灰斑病、莖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5.SY1205
品種來源:十堰市農業科學院用“WD01”作母本,“T259”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玉米山區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60/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1.57%,粗脂肪(干基)含量4.42%,粗淀粉(干基)含量70.9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72.79公斤,比對照鄂玉25增產10.41%。其中,2013年畝產651.13公斤,比鄂玉25增產6.95%2014年畝產694.44公斤,比鄂玉25增產13.86%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穗位偏高。成株葉片數21片左右,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7個左右,花藥淺綠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苞葉適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28厘米,穗位高156厘米,空稈率2.1%,穗長18.5厘米,穗粗5.3厘米,禿尖長1.9厘米,穗行數20.4,行粒數36.1,千粒重288.4克,干穗出籽率87.0%,生育期134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灰斑病5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3.2%9級紋枯病病株率0.5%。田間倒伏(折)率2.4%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0003500株。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灰斑病、莖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6.恩單532
品種來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用“568-11”作母本,“YA8201”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玉米山區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33/升,粗蛋白(干基)含量8.80%,粗脂肪(干基)含量4.34%,粗淀粉(干基)含量74.9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5.71公斤,比對照鄂玉25增產7.60%。其中,2013年畝產653.08公斤,比鄂玉25增產7.27%2014年畝產658.33公斤,比鄂玉25增產7.94%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穗位偏高。幼苗葉鞘紫色,穗上部節間較長,穗上葉7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0個左右,花藥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苞葉適中,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35厘米,穗位高159厘米,空稈率0.4%,穗長18.4厘米,穗粗5.3厘米,禿尖長1.0厘米,穗行數16.3,行粒數36.8,千粒重352.0克,干穗出籽率86.0%,生育期134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灰斑病5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6.2%9級紋枯病病株率0.8%。田間倒伏(折)率5.5%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0003500株。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灰斑病、莖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區作春玉米種植。
7.禾盛玉128
品種來源: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和十堰市農業科學院用“MC2”作母本,“H1319”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玉米山區組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89/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01%,粗脂肪(干基)含量3.80%,粗淀粉(干基)含量72.5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6.30公斤,比對照鄂玉25增產7.70%。其中,2013年畝產647.45公斤,比鄂玉25增產6.34%2014年畝產665.14公斤,比鄂玉25增產9.05%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穗位偏高。幼苗葉鞘淺紫色,成株葉片數20片左右,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518個,花藥、花絲淺紫色。果穗錐型,苞葉適中,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305厘米,穗位高138厘米,空稈率0.8%,穗長18.3厘米,穗粗5.1厘米,禿尖長1.4厘米,穗行數14.8,行粒數35.9,千粒重360.2克,干穗出籽率84.4%,生育期135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灰斑病3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1.9%9級紋枯病病株率1.2%。田間倒伏(折)率4.3%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0003500株。2、配方施肥。一般底肥畝施復合肥5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莖腐病、灰斑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區肥力中上地塊作春玉米種植。
8.漢單183
品種來源: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用“H70202”作母本,“H1080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88/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20%,粗脂肪(干基)含量3.24%,粗淀粉(干基)含量74.8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5.0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89%。其中,2013年畝產538.62公斤,比鄭單958增產10.72%2014年畝產611.40公斤,比鄭單958增產9.16%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710個,花藥、花絲紫色。果穗錐型,苞葉略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93厘米,穗位高125厘米,空稈率1.7%,穗長18.3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0.8厘米,穗行數17.1,行粒數35.4,千粒重288.6克,干穗出籽率88.3%,生育期100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銹病3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1.3%9級紋枯病病株率1.0%。田間倒伏(折)率1.3%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旬前后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6004000株。2、配方施肥。一般底肥畝施復合肥4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噴施調節劑控制株高,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莖腐病、灰斑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夏玉米種植。
 
9.漢單063
品種來源: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北鄂科華泰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H70202”作母本,“H1043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53/升,粗蛋白(干基)含量8.40%,粗脂肪(干基)含量3.57%,粗淀粉(干基)含量71.9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5.1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47%。其中,2014年畝產590.17公斤,比鄭單958增產5.37%2015年畝產580.05公斤,比鄭單958增產16.18%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7個左右,花藥、花絲淺紫色。果穗錐型,苞葉較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22厘米,空稈率1.6%,穗長18.4厘米,穗粗4.7厘米,禿尖長1.1厘米,穗行數15.6,行粒數34.8,千粒重308.1克,干穗出籽率81.0%,生育期99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銹病3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1.7%9級紋枯病病株率1.0%。田間倒伏(折)率2.6%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旬前后播種,單作每畝種植36004000株。2、配方施肥。一般底肥畝施復合肥4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適時中耕、抗旱排漬,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紋枯病、莖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夏玉米種植。
10.襄玉1317
品種來源:襄陽市農業科學院用“XY2057”作母本,“XY31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73/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57%,粗脂肪(干基)含量4.13%,粗淀粉(干基)含量72.8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1.1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3.10%。其中,2014年畝產610.18公斤,比鄭單958增產8.94%2015年畝產572.15公斤,比鄭單958增產17.91%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葉色深綠,成株葉片數1920片,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10個左右,花絲淺紫色。果穗錐型,苞葉適中,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區域試驗中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23厘米,空稈率2.0%,穗長18.6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0.9厘米,穗行數15.1,行粒數38.1,千粒重303.1克,干穗出籽率82.1%,生育期98天。田間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銹病5級,穗腐病3級,莖腐病病株率1.8%9級紋枯病病株率1.8%。田間倒伏(折)率5.0%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旬前后播種,單作每畝種植4000株左右。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蹲苗、控旺促壯,適時中耕、抗旱排漬,噴施調節劑控制株高,預防倒伏。4、注意防治銹病、紋枯病、莖腐病、灰斑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區作夏玉米種植。
11.宏中玉
品種來源:王玉寶(身份證號420102196002092812)用“0512”作母本,“081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甜玉米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總糖含量9.40%。兩年區域試驗商品穗平均畝產823.37公斤,比對照粵甜16增產5.29%。其中,2013年畝產811.01公斤,比粵甜16增產4.15%2014年畝產835.72公斤,比粵甜16增產6.43%。鮮果穗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較優。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植株整齊度好,穗上葉6片左右,雄穗分枝數20個左右,花藥、花絲綠色。果穗錐型,苞葉覆蓋較完整,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區域試驗中株高252厘米,穗位高106厘米,空稈率2.2%,穗長20.8厘米,穗粗4.8厘米,禿尖長0.7厘米,穗行數13.1,行粒數41.8,百粒重39.8克,生育期92天。田間小斑病3級,褐斑病3級。田間倒伏(折)率0.6%
栽培要點:1、隔離種植。選擇土質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連片種植,與其它異型玉米品種空間隔離300米以上,或抽雄吐絲期間隔20天以上。2、適時播種。地膜覆蓋栽培3月中旬播種,露地直播4月上旬播種。每畝種植3200株左右。3、提高播種質量。甜玉米種子干癟,注意精細整地,淺播細土蓋種,有條件的采取育苗移栽。4、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增施鉀肥,因苗追施穗肥。5、加強田間管理。苗期注意蹲苗,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壅蔸,抗旱排澇;綜合防治紋枯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蟲害。6、適時采收。一般授粉后2022天采收。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區種植。
 
馬鈴薯
 
1.397099.4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在輪回選擇群體“B3C2”經單株選擇育成的馬鈴薯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19.03%,淀粉含量11.20%,還原糖含量0.29%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馬鈴薯低山平原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38.8公斤,比對照中薯5號增產5.0%。其中,2014年畝產1984.5公斤,比中薯5號增產6.7%2015年畝產2093.0公斤,比中薯5號增產3.5%
特征特性:屬早熟馬鈴薯品種。株型直立,生長勢強,莖、葉綠色,匍匐莖短,花冠白色,開花繁茂性中等,薯型橢圓形,黃皮黃肉,表皮較光滑,芽眼淺。薯肉較抗褐變,蒸煮和烘烤品質優。區域試驗中生育期66天,株高44.6厘米,單株主莖數4.3個,單株結薯數10.7個,單薯重59.7克,商品薯率72.0%。田間晚疫病、卷葉病毒病、花葉病毒病中等發生,早疫病發生較輕。
栽培要點:1、選用脫毒種薯,適時播種。單作每畝45005000株。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幼苗出土后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肥,適時追施蕾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培土,清溝排漬。4、注意輪作換茬,及時防治晚疫病等病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區種植。
2.08CA0687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馬鈴薯雜交組合“Innovator×F98002”實生籽經系統選擇育成的馬鈴薯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21.00%,淀粉含量13.50%,還原糖含量0.10%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馬鈴薯低山平原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81.0公斤,比中薯5號增產7.2%。其中,2014年畝產2016.4公斤,比中薯5號增產8.4%2015年畝產2145.6公斤,比中薯5號增產6.0%
特征特性:屬早熟馬鈴薯品種。株型直立,生長勢較強,莖綠色、基部紫色,匍匐莖短,無蕾,薯型長橢圓形,淡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淺。較抗低溫糖化,適于薯條加工。區域試驗中生育期66天,株高39.5厘米,單株主莖數3.7個,單株結薯數9.7個,單薯重64.6克,商品薯率73.4%。田間晚疫病中等發生,病毒病、早疫病和青枯病輕度發生。
栽培要點:1、選用脫毒種薯,適時播種。單作每畝4500株左右。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幼苗出土后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肥,適時追施蕾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培土,清溝排漬。4、注意輪作換茬,及時防治晚疫病、病毒病等病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區種植。
3.HB0494-3
品種來源: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用“T962-25”作母本,“NS51-5”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在子代實生系中選擇優良單株育成的馬鈴薯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24.64%,淀粉含量18.21 %,還原糖含量0.11%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馬鈴薯二高山及高山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78.7公斤,比米拉增產18.5%。其中,2012年畝產1707.4公斤,比米拉增產5.7%2013年畝產2450.0公斤,比米拉增產29.5%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品種,株型較擴散,生長勢強,莖綠色有褐色條帶,匍匐莖較短,花冠白色, 開花較繁茂,薯塊扁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淺。區域試驗中生育期83天,株高97.2厘米,單株主莖數5.2個,單株結薯數11.7個,單薯重49.6克,商品薯率67.4%。田間晚疫病發生較輕。
栽培要點:1、選用脫毒種薯,適時播種。單作每畝4000株左右。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復合肥為主,忌偏施氮肥;苗期及時追施速效氮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培土,清溝排漬,對旺長植株適時化控。4、注意輪作換茬,及時防治晚疫病及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二高山及高山地區種植。
4.HB0462-12
品種來源: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和湖北清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T962-25”作母本,-38-6”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在子代實生系中選擇優良單株育成的馬鈴薯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22.28%,淀粉含量為15.58 %,還原糖含量為0.06%20112012年參加湖北省馬鈴薯二高山及高山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938.0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17.6%。其中,2011年畝產1871.3公斤,比米拉增產11.2%2012年畝產2004.7公斤,比米拉增產24.1%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馬鈴薯品種。株型較擴散,生長勢強,莖綠色,匍匐莖短,花冠白色,開花繁茂,有天然結實現象,薯塊扁圓形,淡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深。區域試驗中生育期90天,株高93.9厘米,單株主莖數5.6株,單株結薯數10.5個,平均單薯重54.0克,商品薯率70.2%。田間晚疫病發生較輕。
栽培要點:1、選用脫毒種薯,適時播種。單作每畝35004000株。2、配方施肥,底肥以有機肥、復合肥為主;苗期及時追施速效氮肥。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培土,清溝排漬,對旺長植株適時化控。4、注意輪作換茬,及時防治晚疫病及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二高山及高山地區種植。
 
 
 
1.XG08-1
品種來源:荊州市霞光農業科學試驗站用“36B-7”作母本,“N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棉花品種。
品質產量:20102011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0毫米,斷裂比強度30.7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09.18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5.01%。其中:2010年皮棉畝產102.98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6.86%2011年皮棉畝產115.37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3.40 %
特征特性:屬轉Bt基因雜交一代抗蟲棉品種。植株塔型、較高,稍松散,生長勢較強,整齊度較好。莖桿較粗,有稀茸毛。葉片較大,葉色深綠,苞葉較大。鈴卵圓形、中等偏大,鈴尖突起明顯。區域試驗中株高129.4厘米,果枝數18.8個,單株成鈴數29.3個,單鈴重5.80克,大樣衣分42.41%,子指10.9克。生育期127.8天。霜前花率79.7%。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低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4月上中旬播種,營養缽育苗移栽,一般畝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輔施微肥,一般畝施純氮17.5公斤,注意增施鉀肥,氮磷鉀比例為1:0.5:13、合理化控。該品種對縮節胺較敏感,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防止化控過頭。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防倒伏;及時整枝、打頂、抹贅芽;遇高溫干旱及時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2.楚雜1028
品種來源:湖北荊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P1005”作母本,5517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棉花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9毫米,斷裂比強度30.6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06.06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3.25%。其中:2013年皮棉畝產113.05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3.09%2014年皮棉畝產99.07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3.45 %
特征特性:屬轉Bt基因雜交一代抗蟲棉品種。植株塔型,通透性較好,生長勢一般,整齊度一般。莖桿較粗壯,稀茸毛。葉片中等大,葉色綠,苞葉較大。鈴卵圓形、中等大,鈴尖突起弱,吐絮暢。區域試驗中株高119.3厘米,果枝數18.6個,單株成鈴數29.9個,單鈴重6.12克,大樣衣分40.54%,子指10.8克。生育期128.4天。霜前花率89.6%。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中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4月中旬播種,營養缽育苗移栽,一般畝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輔施微肥,一般畝施純氮18~2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3、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施肥、墑情等合理化調,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及時整枝、打頂、抹贅芽;遇高溫干旱及時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3.晶華棉113
品種來源:荊州市晶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晶華種業有限公司用“8120”作母本,“8137”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棉花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4毫米,斷裂比強度30.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11.86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7.13%。其中:2014年皮棉畝產105.59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10.83%2015年皮棉畝產118.12公斤,比鄂雜棉10F1增產4.02%
特征特性:屬轉Bt基因雜交一代抗蟲棉品種。植株塔型,稍松散,通透性較好,生長勢較強,整齊度較好。莖桿較粗壯,有稀茸毛。葉片中等大,葉色淡綠,苞葉較大。鈴卵圓形、較大,鈴尖突起弱,吐絮暢。區域試驗中株高116.9厘米,果枝數17.3個,單株成鈴數28.2個,單鈴重6.35克,大樣衣分43.29%,子指10.3克。生育期127.7天,霜前花率89.6%。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4月上中旬播種,營養缽育苗移栽,一般畝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輔施微肥,一般畝施純氮18~20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3、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施肥、墑情等合理化調,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及時整枝、打頂、抹贅芽;遇高溫干旱及時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4.HS929
品種來源: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8142”作母本,“F-29”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棉花品種。
品質產量:20142015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6毫米,斷裂比強度30.6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9。兩年區試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07.18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2.64%。其中,2014年皮棉畝產96.63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1.43%2015年皮棉畝產117.72公斤,比對照鄂雜棉10F1增產3.66%
特征特性:屬轉Bt基因雜交一代抗蟲棉品種。植株塔型,稍松散,生長勢較強,整齊度較好。莖桿較粗,有稀茸毛。葉片中等大,葉色淡綠,苞葉較大。鈴卵圓形、較大,鈴尖突起弱,吐絮暢。區域試驗中株高115.5厘米,果枝數17.2個,單株成鈴數28.0個,單鈴重6.46克,大樣衣分41.97%,子指11.2克。生育期128.0天。霜前花率90.4%。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4月上中旬播種,營養缽育苗移栽,一般畝栽密度1800株左右。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輔施微肥,一般畝施純氮16~18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3、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施肥、墑情等合理化調,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及時整枝、打頂、抹贅芽;遇高溫干旱及時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5.福棉316
品種來源:武漢隆福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用鄂棉16”作母本,超早3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棉花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0毫米,斷裂比強度30.9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84.36公斤,比均值對照增產4.98%。其中:2013年皮棉畝產82.89公斤,比均值對照增產8.42%2014年皮棉畝產85.83公斤,比均值對照增產1.85%
特征特性:屬轉Bt基因抗蟲夏直播棉品種。植株筒型,式果枝,通透性較好,生長勢較強,整齊度較好。莖桿較粗,有茸毛。葉片中等大,葉色綠色,苞葉中等大。鈴卵圓形、較小,鈴尖突起弱,吐絮暢。區域試驗中株高114.5厘米,果枝數13.2個,單株成鈴數11.9個,單鈴重4.51克,大樣衣分37.03%,子指10.0克。生育期98.9天。霜前花率91.2%。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中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5月下旬至6月初播種。一般每畝直播密度6000株左右,每穴播23粒,出苗后及時間苗補苗。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初花期及時追肥,前期結合治蟲噴施葉面硼肥,中后期不追肥,打頂后結合治蟲噴施葉面鉀肥。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13、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施肥、墑情等合理化調,遵循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適時打頂,遇旱及時灌溉。5、及時防治蟲害。注意防治紅鈴蟲、棉蚜、盲蝽蟓、紅蜘蛛、棉鈴蟲、斜紋夜蛾、煙粉虱等害蟲。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油菜或小麥收獲后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1.07-61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美國黑綠豆作母本,誘處5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大豆品種。
品質產量:20092010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22.09%,粗蛋白含量43.0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2.63公斤,比對照中豆33增產4.37%。其中:2009年畝產170.54公斤,比中豆33增產4.35%2010年畝產174.71公斤,比中豆33號增產4.39%
特征特性:屬早熟夏大豆品種。株型收斂,植株較高。莖稈直立,分枝數中等。葉橢圓形。花白色,棕毛。有限結莢習性。成熟莢褐色,輕度裂莢,籽粒橢圓形、較大、黑色,子葉綠色,種臍白色。區域試驗中株高79.6厘米,主莖節數15.4個,分枝數2.9個,單株莢數41.4個,單株粒重14.9克,完全粒率94.5%,百粒重23.0克。生育期95天,與中豆33相同。田間大豆花葉病毒病發病株率4.01%,病指1.93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種,一般畝保苗1.01.2萬株。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40公斤;花莢期根據田間長勢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清溝排漬,及時中耕除草;花期視苗情適時化控,防止倒伏;結莢鼓粒期遇干旱及時灌溉。4注意防治大豆根腐病、紫斑病和蚜蟲等病蟲害。5、及時收獲,防止裂莢。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種植。
2.07-76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中豆32”作母本,“VCO10”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大豆品種。
品質產量:20102011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20.13%,粗蛋白含量42.4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3.76公斤,比對照中豆33增產12.97%。其中:2010年畝產196.93公斤,比中豆33增產17.66%2011年畝產170.59公斤,比中豆33號增產8.01%
特征特性:屬早熟夏大豆品種。株型收斂,株高中等。莖稈直立,分枝數較多。葉橢圓形。花白色,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成熟莢褐色,籽粒橢圓形、較大、黃色,種臍褐色。區域試驗中株高63.8厘米,主莖節數14.6個,分枝數3.9個,單株莢數49.5個,單株粒重16.3克,完全粒率90.2%,百粒重21.6克。生育期92天,比中豆332天。病害鑒定為中感花葉病毒病3號株系,中抗花葉病毒病7號株系。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種,一般畝保苗1.11.5萬株。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40公斤;花莢期根據田間長勢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清溝排漬,及時中耕除草;結莢鼓粒期遇干旱及時灌溉。4注意防治大豆根腐病、紫斑病和蚜蟲等病蟲害。5、適時收獲,防止裂莢。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種植。
3.6019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省許科種業有限公司和武漢中油科技新產業有限公司用中豆32”作母本,8516”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大豆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22.55%,粗蛋白含量42.2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1.31公斤,比對照中豆33增產21.88%。其中:2013年畝產164.79公斤,比中豆33增產18.74%2014年畝產197.83公斤,比中豆33號增產24.62%
特征特性:屬中熟夏大豆品種。株型收斂,株高中等。莖稈直立,分枝數較多。葉橢圓形。花白色,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成熟莢褐色,籽粒橢圓形、較大、黃色,種臍淡褐色。區域試驗中株高69.0厘米,主莖節數14.3個,分枝數3.8個,單株莢數49.2個,單株粒重17.6克,完全粒率82.7%,百粒重22.7克。生育期102天,比中豆335天。病害鑒定為抗花葉病毒病3號株系,中抗花葉病毒病7號株系。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種,一般畝保苗1.01.4萬株。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40公斤;花莢期根據田間長勢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清溝排漬,及時中耕除草;結莢鼓粒期遇干旱及時灌溉。4注意防治大豆根腐病、紫斑病和蚜蟲等病蟲害。5、適時收獲,防止裂莢。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種植。
4.興豆2
品種來源:武漢興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湖北國油種都高科技有限公司用獲黃3作母本,豫豆10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大豆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20.81%,粗蛋白含量42.8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4.90公斤,比對照中豆33增產17.57%。其中:2013年畝產161.97公斤,比中豆33增產16.67%2014年畝產187.82公斤,比中豆33號增產18.32%
特征特性:屬中熟夏大豆品種。株型收斂,株高中等。莖稈直立,分枝數中等。葉卵圓形,葉色濃綠。花紫色,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成熟莢褐色,籽粒橢圓形、黃色、中等大小,種臍淡褐色。區域試驗中株高68.6厘米,主莖節數14.9個,分枝數2.6個,單株莢數52.4個,單株粒重14.3克,完全粒率81.6%,百粒重19.4克。生育期106天,比中豆339天。病害鑒定為中感花葉病毒病3號株系,抗花葉病毒病7號株系。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一般畝保苗1.21.5萬株。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適時追肥,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中等以下肥力田塊適量追施氮肥。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清溝排漬,及時中耕除草;花期視苗情適時化控。4注意防治大豆根腐病、紫斑病和蚜蟲等病蟲害。5、適時收獲,防止裂莢。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種植。
 
 
1.11-3106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99-13106”作母本,中花5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花生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花生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54.78%,粗蛋白含量25.7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51.88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11.22%;平均畝產籽仁263.57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16.34%。其中:2013年畝產莢果355.22公斤,比中花15增產12.53%,畝產籽仁267.48公斤,比中花15增產19.84%2014年畝產莢果348.54公斤,比中花15增產9.90%,畝產籽仁259.66公斤,比中花15增產12.00%
特征特性:屬珍珠豆型花生品種。株型緊湊,株高中等,葉色深綠,小葉倒卵形,生長勢較強。莢果普通型、中等大小,籽仁粉紅色,種子休眠性較強。區域試驗中主莖高46.8厘米,側枝長49.8厘米,總分枝數7.8個,百果重202.8克,百仁重82.1克,出仁率74.9%,莢果飽滿度0.669。全生育期125.5天,比中花150.2天。病害鑒定為高感青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春播露地栽培在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0.91.0萬穴,雙粒穴播。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適時追肥,視苗情適量追施速效肥。3、加強田間管理。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增厚土層以利下針結果;注意排漬、抗旱。4、注意防治葉斑病、銹病等病蟲害。5、及時收獲,快速干燥。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區種植。
2.F0318-14
品種來源: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用“D141”作母本,“D144”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花生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花生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55.11%,粗蛋白含量27.3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49.99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10.61%;平均畝產籽仁248.88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9.86%。其中:2013年畝產莢果340.72公斤,比中花15增產7.94%,畝產籽仁240.88公斤,比中花15增產8.87%2014年畝產莢果359.26公斤,比中花15增產13.28%,畝產籽仁256.87公斤,比中花15增產10.80%
特征特性:屬普通型花生品種。株型緊湊,株高中等,葉色深綠,花黃色,生長勢較強。莢果粗、短、中等大小,果腰不明顯,果柄較短,籽仁近三角形、粉紅色,種子休眠性較弱。區域試驗中主莖高44.5厘米,側枝長47.5厘米,總分枝數6.2個,百果重197.9克,百仁重79.1克,出仁率71.1%,莢果飽滿度0.638。全生育期125.0天,比中花150.7天。病害鑒定為高感青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春播露地栽培在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1.0萬穴左右,雙粒穴播。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復合肥;注意后期噴施葉面肥,提高莢果飽滿度。3、加強田間管理。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增厚土層以利下針結果;注意排漬、抗旱。4、注意防治葉斑病、銹病和蠐螬等病蟲害。5、及時收獲,快速干燥。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區種植。
3.07-10
品種來源:紅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用中花6作母本,中花5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花生品種。
品質產量:20132014年參加湖北省花生品種區域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52.78%,粗蛋白含量27.1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05.72公斤,比對照中花21增產3.73%;平均畝產籽仁227.12公斤,比對照中花21增產5.56%。其中:2013年畝產莢果309.42公斤,比中花21增產3.39%,畝產籽仁227.11公斤,比中花21增產3.80%2014年畝產莢果302.01公斤,比中花21增產4.10%,畝產籽仁227.12公斤,比中花21增產7.38%
特征特性:屬珍珠豆型花生品種。株型緊湊,株高中等,葉色深綠,生長勢較強。莢果斧頭型、較小,果殼較薄,網目明顯,網紋清晰,籽仁粉紅色。區域試驗中主莖高45.8厘米,側枝長47.9厘米,總分枝數7.5個,百果重176.0克,百仁重73.8克,出仁率74.3%,莢果飽滿度0.668。全生育期125.1天,與中花21相同。病害鑒定為高抗青枯病。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春播露地栽培在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0.91.0萬穴,雙粒穴播。2、科學施肥。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適時追肥,視苗情適量追施速效肥。3、加強田間管理。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增厚土層以利下針結果;適時化控,防止倒伏;注意排漬、抗旱。4、注意防治葉斑病、瘡痂病等病蟲害。5、及時收獲,快速干燥。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花生青枯病區種植。
 
 
 
1.09J01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中芝11”作母本,安徽宿縣芝麻(國家芝麻種質庫編號為ZZM3604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芝麻品種。
品質產量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芝麻品種比較試驗,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含油量58.62%,粗蛋白含量18.86%。兩年品比試驗平均畝產82.79公斤,比對照中芝18增產9.98%。其中:2012年畝產76.86公斤,比中芝18增產16.35%2013年畝產88.72公斤,比中芝18增產4.98%
特征特性:屬單稈型,三花、四棱。株高中等,莖稈茸毛量中等,成熟時莖稈黃綠色,基部帶紫斑。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花冠淺粉色。蒴果中等大小,籽粒較大,種皮白色。品比試驗中株高161.4厘米,始蒴部位47.2厘米,空稍尖6.9厘米,主莖果軸長度107.3厘米,單株蒴數99.0個,每蒴粒數64.7粒,千粒重2.97克。生育期86.4天,比中芝180.8天。田間莖點枯病病指5.59,枯萎病病指2.12,抗(耐)病性略差于中芝18
栽培要點1、深溝窄廂,不重茬,注意防漬。2、適時播種,合理密植。525日至65日播種,畝密度0.81.2萬株。3、科學施肥。底肥一般畝施復合肥30公斤,現蕾至初花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終花期視苗情適量噴施葉面肥。4、加強田間管理。早間苗,及時定苗,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莖點枯病、枯萎病和小地老虎、蚜蟲、蟋蟀等病蟲害。5、適時收獲,合理晾曬。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芝麻產區種植。
 
1.獅白15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15A”作母本,“B16”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菜薹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總糖含量0.98%,蛋白質含量2.56%,維生素C含量539.6毫克/千克。20112015年在武漢、大冶、鄂州等地試驗、試種,畝產1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武漢地區播種至始收4550天。株高4045厘米,開展度4550厘米,基生蓮座葉69片,葉色綠,薹葉較小、尖圓。薹色綠、有光澤,無蠟粉,食味微甜。主薹長30厘米左右,薹粗2.02.4厘米,主薹重100130克;側薹45根,薹重5060克,薹粗1.5厘米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遇高溫及時蓋遮陽網,苗齡1518天,畝定植35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復合肥。定植成活后追施速效肥1次,封行前追肥23次,每采收23 次追施尿素等速效肥1次。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遇干旱及時灌溉。3、注意防治軟腐病、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2.獅白16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16A”作母本, “B15”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菜薹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總糖含量1.07%,蛋白質含量2.44%,維生素C含量510.1毫克/千克。20112015年在武漢、大冶、鄂州等地試驗、試種,畝產1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武漢地區播種至始收4550天。株高4045厘米,開展度4550厘米,基生蓮座葉67片,葉色黃綠,薹葉圓、較小。薹色黃綠。主薹長30厘米左右,薹粗2厘米左右,主薹重80100;側薹46根,薹粗1.4厘米左右,薹重50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苗。8月下旬播種,遇高溫及時蓋遮陽網,苗齡1518天,畝定植40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復合肥。定植成活后追施速效肥1次,封行前追肥23次,每采收23 次追施尿素等速效肥1次。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遇干旱及時灌溉。3、注意防治軟腐病、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佳美3
品種來源: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蔬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XSSW-M-2”作母本,“LAWS-M-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辣椒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蛋白質含量1.18%,維生素C含量238.5毫克/千克。20122015年在武漢、麻城、長陽、興山等地進行試驗、試種,畝產3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較強,株高90厘米左右,開展度66×54厘米;葉片卵圓形、少茸毛,分枝性較強,分枝處有紫色斑塊;始花節位911節,花冠白色,花萼平展;坐果力較強,果實長燈籠型,果色淺綠,果面有褶皺,三心室,肉質脆,味微辣,果長12厘米左右,橫徑4.3厘米左右,單果重50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平原地區早春大棚栽培于10上中旬播種,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秋季栽培于7上中旬播種,8中旬定植。高山地區栽培于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定植。畝定植35003700株。2、科學肥水管理。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復合肥。定植后保持土壤濕潤,中后期加強肥水管理和培土。延秋栽培及時扣棚,多層保溫防凍。3、重點防治疫病、炭疽病、瘡痂病和蚜蟲、煙青蟲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C2123
品種來源:黃石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和湖北蔬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EH21”作母本,“EH2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黃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總糖含量1.62%,蛋白質含量0.99%20112015年在武漢、大冶、陽新等地試驗、試種,畝產40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黃瓜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分枝力較弱。第一雌花節位24節,雌花率90%左右,主蔓結瓜,連續結瓜能力強,膨瓜較慢,早期產量偏低。瓜圓柱形、條形直,無瓜把,瓜皮淺綠色、刺瘤稀少,三心室,瓜長25厘米左右,橫徑4厘米左右,3心室,單瓜重250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露地栽培2月中旬至3月初育苗;保護地栽培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畝定植28003200株。2、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畝施復合肥5075公斤,有機肥200300公斤,追肥以速效肥為主。3、及時搭架引蔓,疏除基部側蔓,盡早摘除根瓜。4、注意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蚜蟲、瓜絹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2.C3162
品種來源:黃石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和黃石鄂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131-1-1”作母本,“C602-2”作父本雜交配組育成的雜交黃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總糖含量1.92%,蛋白質含量0.65%20112015在武漢、大冶、陽新等地試驗、試種,畝產4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黃瓜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中等。第一雌花節位35節,雌花率90%左右,主蔓結瓜,連續結瓜能力強。瓜圓柱形、條形直,無瓜把,瓜皮白色有淺綠條紋、刺瘤稀少,三心室,瓜長25厘米左右,橫徑4.5厘米左右,單果重290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露地栽培2月中旬至3月初育苗;保護地栽培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畝定植25003000株。2、科學肥水管理。施足底肥,畝施復合肥5075公斤,有機肥200300公斤,追肥以速效肥為主。3、及時搭架引蔓,疏除基部側蔓,盡早摘除根瓜。4、注意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蚜蟲、瓜絹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向陽紅
品種來源: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蔬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DH2037A”作母本,“DHX215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蘿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糖含量1.77%,粗纖維含量0.8%20132015年在武漢、黃石、荊州等地試驗、試種,畝產23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蘿卜品種。株高30厘米左右,開展度50×50厘米。葉簇半直立,裂葉,小葉對數6對。肉質根長橢圓形,紅皮白肉,根長11厘米左右,根粗8厘米左右,單根重480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7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種,每畝60007000株左右。2、科學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苗期酌施尿素等速效肥。3、注意防治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黑斑病和黃曲跳甲、菜青蟲、蚜蟲、煙粉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區夏秋季種植。
 
2.漢青一號
品種來源:武漢蔬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用武青A”作母本,4”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蘿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還原糖含量2.31%,蛋白質含量1.10%,維生素C含量189.1毫克/千克。20132015年在新洲、漢川等地試驗、試種,畝產50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中晚熟蘿卜品種。植株生長勢較強,株高55厘米左右,開展度60×60厘米。葉簇半直立,裂葉、缺刻較深,單株葉片數22片左右,小葉對數10對。肉質根長卵形,根皮入土部分白色,出土部分青綠色,根肉白色,根長25厘米左右,根粗8厘米左右,單根重1公斤左右。適宜腌制加工。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早間苗、定苗,每畝定植5000株左右。2、科學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苗期酌施速效肥。3、注意防治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炭疽病和黃曲跳甲、菜青蟲、蚜蟲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區秋季種植。
 
 
 
1.5-6-2
品種來源:江漢大學用之豇28-2”作母本、長青豇豆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豇豆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糖含量2.06%,蛋白質含量2.4%,粗纖維含量1.2%20132015年在武漢、黃石、黃岡等地試驗、試種,畝產20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豇豆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較強。分枝數12個,莖節間較短,葉色深綠,第一花序著生于主蔓第34節,花冠紫色,每花序結莢14根。莢條直、均勻,無鼠尾和鼓粒現象,肉質緊密,莢長60厘米左右,莢粗0.8厘米左右,單莢重25克左右。種子腎形,種皮紅褐色,每莢種子粒數1618粒。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4月上旬~7月下旬播種;起畦穴播,畝種植75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復合肥。第1次采收后追施速效肥1次,后期注意保持肥水充足,及時排灌。3、及時整枝引蔓。注意打頂摘心,抹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側芽側枝;抽蔓后及時理蔓,引蔓上架。4、注意防治銹病、煤霉病、褐斑病和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1-7-6
品種來源:江漢大學用“JD-5”作母本、紅花四季豆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菜豆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工業品檢測分中心測定,總糖含量2.4%,蛋白質含量3.71%,粗纖維含量1.9%20122015年在武漢、荊州、黃岡等地試驗、試種,畝產16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菜豆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較強。分枝數23個,莖節間較短,葉色淺綠,第一花序著生于主蔓第45節,花冠白色,每花序結莢46根。商品莢淺綠色,莢條較直,肉質較厚,莢長18厘米左右,莢寬1.2厘米左右,單莢重13克左右。種子卵圓形,種皮白色、無光澤,每莢種子粒數79粒。耐高溫性較差。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春季栽培3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8月下旬播種。起畦穴播,畝種植50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復合肥。出苗后追施速效肥1次;采收期每采收12次,結合灌水畝追施復合肥1015公斤。3、抽蔓后及時搭架、理蔓,引蔓上架。4、注意防治細菌性葉燒病、銹病、炭疽病和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潤夏一號
品種來源: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用強力F2-7-23-5-12-5A”作母本,興福F2-9-4-2-7-6-2”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甘藍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糖含量2.56%,維生素C含量47.72毫克/千克,20112015年在武漢、鐘祥、嘉魚等地試驗、試種,畝產3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甘藍品種。生長勢中等,植株開展度48厘米左右,株高26厘米左右,外葉12片左右,葉色綠,蠟粉較少,球形扁圓、亮綠色,球寬16厘米左右、高12厘米左右,中心柱與球高比值0.5左右,單球重900克左右,球緊實度中等,耐裂球性中等。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一般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56葉期定植,深溝高畦栽培,畝定植3500株左右。2、科學管理肥水。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配合施用硼肥等微肥。中后期注意控制田間水分,預防裂球。3、注意防治黑腐病、霜霉病、病毒病和菜青蟲、蚜蟲、菜螟、跳甲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區作秋甘藍種植。
 
 
 
1.13-2-1B
品種來源:襄陽市農業科學院用“F8-1A”作母本,“F9-1A”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苦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5.84%,維生素C含量386.8毫克/千克。20132015年在武漢、襄陽等地試驗、試種,畝產37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中熟苦瓜品種。植株蔓生,無限生長型,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主蔓綠色,第一雌花節位11節左右。瓜綠色,瓜頂銳尖,瓜瘤條粒相間,瓜形長圓錐形,縱徑37厘米左右,橫徑6厘米左右,瓜肉厚1厘米左右,肉質脆嫩,苦味中等,單瓜重500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育苗移栽。3月中下旬播種,51心定植,畝定植400500株。2、科學肥水管理。底肥畝施有機肥2500公斤左右,適量增施復合肥,結果期、盛果期及時追肥。遇雨及時排漬。3、整枝搭架。抽蔓前期及時進行人工綁蔓輔助瓜秧上架,及時摘除側蔓。主蔓坐67個瓜后留56片葉打頂,摘除多余子蔓、孫蔓。5、注意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地老虎、瓜絹螟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葉用芥菜
 
1.華芥2
品種來源:華中農業大學用“0912A”作母本,“X3”作父本配組育成的雜交葉用芥菜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蛋白質含量1.55%,可溶性糖含量1.24%,維生素C含量165.2毫克/千克。20112015年在武漢、襄陽等地試驗、試種,畝產鮮菜3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葉型板葉,葉緣鋸齒狀、淺裂刻,葉面光滑,葉色淡綠;葉柄肥厚、脆嫩;外葉長50厘米左右,葉寬15厘米左右,單株分蘗數16個左右,葉柄長6厘米左右,葉柄寬1.5~2.0厘米左右。單株鮮重1千克左右。較耐抽薹。芥辣味濃、質地脆嫩,適作腌制菜。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育苗移栽種植,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種,遇高溫及時蓋遮陽網,苗齡2530天,畝定植密度5000株左右。2、科學肥水管理。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定植成活后畝施尿素或三元復合肥15公斤左右,遲播地塊適當增加追肥量。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收獲前半月停止澆水、追肥。3、注意防治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和蚜蟲等病蟲害。4、及時采收,防止抽薹。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賽珍珠
品種來源: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和武漢蔬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鄂蓮7為親本自交,在子代實生系中選擇優良株系育成的蓮藕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含量19.26%,淀粉含量11.23%,可溶性糖含量3.72%20132015年在江夏、新洲等地試驗、試種,青荷藕畝產1000公斤左右,枯荷藕畝產20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蓮藕品種,株高130厘米左右,葉片平展,長半徑38厘米左右,葉面粗糙。花白色。藕節間中短筒形,表皮黃白色,子藕粗大,枯荷藕主藕一般57節,主節長12厘米左右、粗8厘米左右。單支整藕重3千克左右,主藕長85厘米左右,主藕重2千克左右。
栽培要點:1、適時栽植。3月下旬至4月中旬栽植,株行距一般1.5×1.5米,畝用種藕350400公斤。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復合肥。生育期間追肥23次,以復合肥和尿素為主。3、加強田間管理。定植期至立葉長出前保持水深35厘米,立葉抽生至封行保持水深510厘米,封行至結藕期保持水深1020厘米,越冬期水深不宜淺于10厘米。花期注意打花。4、注意防治腐敗病和斜蚊夜蛾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0209
品種來源: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和武漢蔬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鄂茭2變異株中選擇優良株系育成的茭白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糖含量2.27%,蛋白質含量1.21%,干物質含量7.83%20132014年在武漢、赤壁等地試驗、試種,秋茭9月上旬上市,一般畝產1000公斤左右;夏茭5月中旬上市,一般畝產8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雙季茭品種。株型較緊湊,植株生長勢較強,株高240厘米左右,分蘗力中等,成茭率較高。肉質莖筍形,表皮光滑、白色,莖長20厘米左右,橫徑3.5厘米左右,肉質致密,無冬孢子堆,單茭重100克左右。
栽培要點:1、秋茭管理。3月下旬~4月中旬分墩定植,每小墩帶茭苗56個;施足基肥,5月中旬、8月上旬分別追施分蘗肥和孕茭肥;水位管理,前期宜淺、后期宜深,冬季不干水;及時中耕除草,打老黃葉,去雜去劣;冬季對老茭墩齊泥而割。2、夏茭管理。2月中旬茭白萌芽期增施有機肥,4月中旬追施尿素25公斤和硫酸鉀510公斤;及時間苗、補苗,每墩留外圍壯苗20棵。3、注意防治胡麻葉斑病、紋枯病、銹病和二化螟、長綠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種植。
 
 
1.金珠2
品種來源:武漢益泰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珠芽黃魔芋群體中選擇優良單株育成的魔芋品種。
品質產量:鮮芋折干率21.3%,葡甘聚糖(干基)含量65.2%20122015年在崇陽、秭歸等地試驗、試種,畝產27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成株高98厘米左右,冠幅110厘米左右。掌狀復葉,葉柄較光滑,表面綠色或深褐色、覆不規則斑紋,小葉長橢圓形,色澤綠或深綠。花株較小,株高30厘米左右,花柄長10厘米左右,苞邊緣略翻卷,附屬器乳白色或淺紫色。球莖扁球狀,無根狀莖,芽窩U形,表面欠光滑,表皮棕色或灰黑色,內部肉質淡黃色。珠芽較多,成熟后自然脫離母體。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3月底至5月初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播種。播種前精選種芋,嚴格消毒。2、合理密植。一般以種芋橫徑14倍為行距、種芋橫徑7倍為株距。3、科學管理肥水。底肥畝施農家肥2000400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左右。中后期根據田間長勢噴施葉面肥23次。生育期間注意抗旱排漬。4、注意防治白絹病、軟腐病、根腐病和斜紋夜蛾等病蟲害。5、待自然倒苗,且根狀莖完熟后選晴天采挖。6、一般采用室內架藏方式儲藏種芋,保持室內溫度不低于5℃。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海拔800米以下山區種植。
 
1.愛媛28
品種來源:日本愛嬡縣立果樹試驗場以南香為母本,天草為父本進行雜交,在子代實生系中選擇優良株系育成的柑橘品種,華中農業大學和陽新縣興新雜柑專業合作社引進、申報。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0%,可滴定酸含量0.66%。果肉細嫩化渣,有香氣。20022015年在武漢、鐘祥、陽新等地試驗、試種,露地苗定植一般3年試果,6年樹齡畝產30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樹勢中庸,幼苗期及高接初期易發生徒長枝,結果后趨于開張,結果枝易下垂。春葉紡錘形、略小,夏秋梢葉片較大。花芽分化能力強,主要以春梢、早秋梢為結果母枝。果實無籽或少籽,果實高扁圓形,果頂平、有淺印圈,果皮橙紅色、較光滑,油胞大,稍凸,果肉橙黃色,囊瓣壁薄,單果重130克左右,與枳殼、溫州蜜柑及其它柑橘類型均嫁接親和,耐貯運性一般。武漢及周邊地區一般3月上中旬萌芽,11月上中旬果實成熟。
栽培要點:1、建園。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坡地建園,土層淺薄時應抽槽改土。2、定植。大苗帶土定植,畝定植5090株。注意不與其它柑橘品種混栽。3、整形修剪。幼樹以培養樹冠為主,盛果期后及時控夏梢、間疏春梢及早秋梢,保持通風透光。4、肥水管理。幼樹以氮肥為主;定植三年后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成年樹應施足基肥,冬季及果實膨大期及時追肥。冬季、高溫干旱季節注意灌溉和覆蓋保墑。5、注意疏花疏果,防治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在湖北省柑橘產區種植。
 
2.080801
品種來源: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用曙光作母本,紅肉桃18”作父本進行雜交,在子代實生系中選擇優良株系育成的桃品種。
品質產量:品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4%,總酸(以檸檬酸計)含量0.78%。肉質脆甜。20112015年在孝昌、隨縣、武漢等地試驗、試種,一般定植后第二年試果,三年生樹畝產1000公斤左右,五年生樹畝產1500公斤左右
特征特性:屬早熟紅肉桃品種。樹勢健壯,樹姿較開張,節間較長。葉片披針形,葉柄較短。花薔薇形,單瓣,粉紅色,花粉量較多。結果枝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多復花芽,自然坐果率高。果實近圓形,果頂圓凸,縫合線較明顯,完熟時果面深紅色,著色全面,茸毛較少,果肉紅色,單果重100克左右。武漢及周邊地區一般3月上中旬萌芽,5月下旬果實成熟。
栽培要點:1、建園。選擇光照充足、排灌良好的沙質壤土層較深的山坡地起壟建園。2、定植。寬行密株定植,定植規格23×5米。3、整形修剪。采用高主干的簡化樹形,主干高60~80厘米。冬季修剪以疏為主,采用長稍修剪技術,夏季短截或疏除背上直立枝,及時疏除過密的內堂枝。4、肥水管理。秋季重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復合肥;果實膨大前期及時增施磷鉀肥。遇干旱及時灌水。5、疏果。坐果過多時可在4月上中旬進行。6、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縮葉病、瘡痂病、流膠病和蚜蟲、天牛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桃產區丘陵山坡地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