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晚秈兩系雜交稻品種
審定編號:皖稻2016014
申請人: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人:安徽國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豪S(來源于Y58S/525-12-56(粳730/抗520//H262/多系1號))×R585(來源于R125-8-85(先恢207/R402)/H850-2-5(成恢210/R252))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96厘米、畝有效穗21萬、每穗總粒數123粒、結實率89%、千粒重26克。抗低溫冷害1級(空秕率11.4%)。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對照品種(協優92)早熟2天。
抗性表現: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00),感稻曲病(病指7.82),高感紋枯病(病指65.34),感白葉枯病(病指45.82);2013年感稻瘟病(綜合抗指6.50),高抗稻曲病(病指0.5),高感紋枯病(病指83.00),中抗白葉枯病(病指43.00);2014年中抗稻曲病(病指5.2)。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2年米質達部標3級,2013年米質達部標2級。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2年區域試驗畝產578.5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9.96%(極顯著);2013年區域試驗畝產598.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0.91%(極顯著)。
2014年生產試驗畝產532.9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5.61%。
栽培技術要點:1.作雙季晚稻6月20日前后播種,畝用種量1.2-1.5公斤。2.適宜秧齡期20-26天,5.5-6.0葉期移栽,栽插規格20×23.3厘米,每穴2粒種子苗,每畝插足9-10萬基本苗。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促苗攻蘗,中后期看苗補施穗粒肥。4.科學管水和及時病蟲害綜合防治。
適宜推廣區域:沿江、江南雙季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