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
審定編號:皖稻2016003
申請人:定遠雙豐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育種人:定遠雙豐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安徽理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Y58S×H1500(來源于揚稻6號/揚稻6號變異株)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29厘米、畝有效穗16萬、每穗總粒數191粒、結實率85%、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對照品種(Ⅱ優838)晚熟1天。
抗性表現: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71),感紋枯病(病指48.89),中抗白葉枯病(病指42.77);2013年抗稻瘟病(綜合抗指2.00),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紋枯病(病指38.00),中抗白葉枯病(病指33.00)。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2年米質達部標4級,2013年米質達部標4級。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2年區域試驗畝產616.10公斤,較同組平均值增產2.06%;2013年區域試驗畝產611.5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8.58%(極顯著)。
2014年生產試驗畝產639.6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8.32%。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江淮地區4月中下旬播種,長江以南地區5月上旬播種,畝播種量控制在15公斤以內,一般秧齡30天。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每畝1.8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3.科學肥水管理:底肥施有機肥500公斤/畝以上,45%三元復合肥3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返青后分蘗肥用尿素10公斤/畝;酌情施用穗肥尿素3-5公斤/畝。淺水活棵,夠苗曬田,后期干干濕濕。4.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適宜推廣區域: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