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號(hao) 蘇鑒果201509
二(er)、來源與(yu)類(lei)型 由南京農(nong)業(ye)大學梨(li)工程技術(shu)研究(jiu)中心選育,母(mu)本(ben)為‘秋榮(rong)’,父(fu)本為‘喜水(shui)’,于2004年雜交授粉(fen),經株選,于(yu)2015年育成。屬(shu)極早熟砂梨品種(zhong)。
三(san)、適應(ying)范圍 適宜江(jiang)蘇(su)省(sheng)栽培。
四、產量水平及特(te)征(zheng)特(te)性
苗木定植第三年(nian)部分植株開始結(jie)果(guo)(guo),第四年(nian)進入(ru)初果(guo)(guo),株產達到10公斤左右,畝產達到500公(gong)斤(jin)。果實7月20日成熟(shu),生(sheng)長期110天。果實扁圓形,果個(ge)大,單果重260~390克,平(ping)均單果重310克左右;果皮黃褐色(se),果銹無或極少,果點較(jiao)大;果肉淺黃色(se),肉質脆,石(shi)細胞少,果心(xin)小,汁液多,味(wei)濃甜(tian),品(pin)質優(you);可溶(rong)性固形物含量(liang)11.5%~12.5%,可滴定酸0.12%;果實硬(ying)度5.8公(gong)斤/厘米2。
五(wu)、栽培技(ji)術要點
1、在平地(di)土壤肥沃(wo)、灌溉條件好的地(di)區,株行距一般為(wei)4米×5米;在土壤(rang)條件一般的丘(qiu)陵(ling)崗(gang)地,株行距3米×4~4.5米; “Y”字型栽植(zhi)時,株行距一般(ban)為(wei)2~2.5米(mi)×4~5米;細長(chang)紡錘形整形修(xiu)剪,栽植密度(du)可采用1.5~5米(mi)×4~4.5米(mi)。
2、幼樹期各主(zhu)枝(zhi)和(he)側枝(zhi)應(ying)少短截,對輔養枝(zhi)等(deng)宜采(cai)用拉枝(zhi)、壓枝(zhi)和(he)刻傷等(deng)措(cuo)施,促使早結果,早豐產。
3、進入盛果(guo)期(qi)應(ying)嚴格(ge)疏花疏果(guo),每畝產量(liang)最好(hao)控(kong)制在2500~3000公(gong)斤以內。
4、果實套袋后果面近(jin)似呈金黃色,外(wai)觀(guan)更好(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