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32個農作物品種已通過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品審會)相關專業組初審會議通過,擬向省品審會第48次會議推薦審定。根據《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現將推薦審定品種(見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16年2月2日至4月2日。
對公示品種有異議的單位和個人,請在公示期間與省品審會辦公室聯系。聯系電話:0571-86757073,86757075。
附件:
1.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48次會議擬推薦審定品種目錄
2.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48次會議擬推薦審定品種初審意見及品種表現
3.關于浙鮮11等三個大豆品種申請審定的情況說明
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2016年2月2日
附件1
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48次會議擬推薦審定品種目錄
|
序號
|
作物類別
|
品種名稱
|
品種原名
|
親本來源
|
選育(引進)單位
|
選育(引進)人
|
|
1
|
雜交早秈稻
|
株兩優831
|
/
|
株1S×金08-31
|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金華市康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王孔儉、楊遠柱、鄧飛、凌文彬、鮑正發
|
|
2
|
單季常規晚粳稻
|
嘉67
|
/
|
嘉66/秀水123
|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李金軍、唐昌華、陸金根、高榮村
|
|
3
|
單季常規晚粳稻
|
浙粳86
|
浙粳11-86
|
浙粳88//秀水09/嘉05-116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張小明、葉勝海、金慶生、翟榮榮、陳佑源
|
|
4
|
單季常規晚粳稻
|
浙粳70
|
浙粳111(R111)
|
秀水134/ZH0997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寧波市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
鮑根良、嚴成其、陳劍平、楊勇、王俊敏
|
|
5
|
單季常規晚粳稻
|
浙粳99
|
浙粳11-29
|
浙粳88//甬粳06-02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葉勝海、張小明、金慶生、朱國富、張偉
|
|
6
|
連作雜交晚秈稻
|
德兩優3421
|
/
|
德1S×德恢3421
|
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
|
叢穎、林衡、張曉霞、王英秋、楊建超
|
|
7
|
連作雜交晚秈稻
|
C兩優817
|
/
|
C815S×金恢817
|
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湖南農業大學
|
陳曉陽、朱浩、鄧化冰、蔣梅巧、于海富
|
|
8
|
連作雜交晚秈稻
|
雨兩優1033
|
兩優1033
|
雨03S×R1033
|
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
唐紹清、葛常青、胡培松、謝黎虹、圣忠華
|
|
9
|
單季雜交晚秈稻
|
甬優8050
|
/
|
甬粳80A×F9250
|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
|
10
|
單季雜交晚秈稻
|
中億優8號
|
1870優3108
|
中億A×ZR3108
|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
彭應財、甘朝洪、劉利亞、曹小平、嚴巖春
|
|
11
|
單季雜交晚秈稻
|
Y兩優8199
|
/
|
Y58S X R8199
|
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周海平、馬國華、荀飛瓊、王成豹、徐秀如
|
|
12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甬優540
|
/
|
甬粳3號A×F7540
|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
|
13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甬優150
|
/
|
甬粳2號A×F9250
|
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
|
14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嘉優中科3號
|
/
|
嘉66A×中科嘉恢1293
|
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臺州市臺農種業有限公司
|
李金軍、劉貴富、高榮村、李家洋、陸金根
|
|
15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浙優21
|
浙優1121
|
浙04A×浙恢F1121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
王建軍、王林友、張禮霞、金慶生
|
|
16
|
單季秈粳雜交稻
|
浙優19
|
浙優1015
|
浙04A×浙恢F1015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
王林友、王建軍、張禮霞、金慶生
|
|
17
|
甜玉米
|
浙甜12
|
浙甜1202
|
(先甜5號/自交系A281)選育自交系×(自交系中2jp233/jp131)選育自交系
|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
|
呂桂華、陳堅劍、郭國錦、吳振興、陳為群
|
|
18
|
甜玉米
|
浙鳳甜5號
|
白甜5137
|
(金穗3號與旅九寬//sh2選出的W20-3回交選育自交系)×美國商品種sweet corn二環系ASW54-3
|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朱金慶、姚堅強、任永源、張蓮英、王美興
|
|
19
|
糯玉米
|
科糯2號
|
科甜糯2號
|
(蘇玉糯1號/京科糯120)選育自交系×(渝糯1號/華珍)選育雙隱性自交系
|
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
杜龍崗、謝芳騰、黃益峰、陳珊宇、曹棟棟
|
|
20
|
糯玉米
|
彩糯10
|
彩甜糯K10-1
|
(京科糯2000/美國矮桿早熟甜玉米)選育自交系×(自選黑糯/綠色超人)選育自交系
|
海南椿強種業有限公司
|
譚樹義、何中椿、譚皓
|
|
21
|
糯玉米
|
京科糯569
|
/
|
自交系N39×自交系白糯6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趙久然、盧柏山、史亞興、霍慶曾、陳哲
|
|
22
|
鮮食春大豆
|
浙鮮11
|
浙98015
|
(臺灣引進臺3309×中作96)自育中間品系2819/遼鮮1號
|
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
傅旭軍、朱申龍、朱丹華、袁鳳杰、郁曉敏
|
|
23
|
鮮食春大豆
|
開科源12號
|
科力源12號
|
鮮莢王1號/鐵94037-6(臺灣引進臺986×遼鮮1號純合品系)
|
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
蘇若成、吳建華
|
|
24
|
鮮食春大豆
|
浙華春19
|
華春19、H19
|
(杭州五月白/烏皮青仁)//臺灣305
|
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
|
汪自強、唐桂香、熊義勤
|
|
25
|
秋大豆
|
衢秋6號
|
衢2002-8
|
浙秋豆3號/中熟毛蓬青
|
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陳潤興、汪惠芳、雷俊、汪壽根
|
|
26
|
油菜
|
浙大630
|
S630
|
雙低品系(287/高油605)F5//207
|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
周偉軍、宋文堅、壽建堯、徐建祥、葛常青
|
|
27
|
油菜
|
浙油267
|
M267
|
(9715/鑒6)F6/奧油502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張冬青、張堯鋒、林寶剛、余華勝、丁厚棟
|
|
28
|
油菜
|
中油雜200
|
中86200
|
86A×P028
|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漢中油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
王漢中、王新發、楊慶、劉貴華、師家勤
|
|
29
|
設施西瓜
|
京闌
|
/
|
Jm-1×F-8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許勇、宮國義、張海英、郭紹貴、任毅
|
|
30
|
露地西瓜
|
華冠
|
/
|
M33×H618
|
福建省農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游秀楓、楊金木
|
|
31
|
設施西瓜
|
全美2K
|
/
|
日本引進
|
北京井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單位)
|
肖晶(引進人)
|
|
32
|
桑蠶
|
浙鳳2號
|
雌35×平28
|
雌35:母本為PC-43,父本為夏5、學65;
平28:母本為平30,父本為白玉。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
|
王永強、孟智啟、杜鑫、祝新榮、姚陸松
|
附件2
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48次會議擬推薦審定品種初審意見及品種表現
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株兩優831
作物類別:雜交早秈稻
選育單位: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金華市康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人:王孔儉、楊遠柱、鄧飛、凌文彬、鮑正發
品種來源:株1S×金08-31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4.1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5.5%,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37.3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10.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5.7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8.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9.6公斤,比對照增產8.9%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劍葉挺,葉色綠,上穗型,穗大粒多,稃尖紫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3.2天,與對照相仿。該品種畝有效穗19.2萬,成穗率74.7%,株高89.6厘米,穗長18.6厘米,每穗總粒數143.7粒,實粒數117.8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5.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6級,穗瘟1.5級,穗瘟損失率0.5級,綜合指數為1;白葉枯病6.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7.4%,長寬比2.3,堊白粒率81.5%,堊白度18.0%,透明度4級,膠稠度81.5mm,直鏈淀粉含量26.1%,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6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時早播;合理密植,畝插2萬叢左右。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兩系雜交早秈稻,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2、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嘉67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 李金軍、唐昌華、陸金根、高榮村
品種來源:嘉66/秀水123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62.5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12.0%,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30.4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8.2%,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6.4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10.1%。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2.5公斤,比對照增產10.4%。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穗形較大,谷粒橢圓型。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0.0天,比對照秀水09長3.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3萬,成穗率70.7%,株高94.1厘米,穗長15.4厘米,每穗總粒數134.9粒,實粒數121.3粒,結實率89.9%,千粒重25.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9級,穗瘟4.0級,穗瘟損失率2.0級,綜合指數為2.5;白葉枯病2.7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4年檢測,整精米率72.9%,長寬比1.8,堊白粒率49.0%,堊白度11.9%,透明度1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8.5%,米質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6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瘟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晚粳稻,株型緊湊,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直鏈淀粉含量較低。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3、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粳86(原名浙粳11-86)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 張小明、葉勝海、金慶生、翟榮榮、陳佑源
品種來源:浙粳88//秀水09/嘉05-116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5.5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5.7%,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20.4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6.5%,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23.0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6.1%。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5.2公斤,比對照增產9.1%。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莖稈較粗,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穗直立,著粒較密,谷粒橢圓型,稃尖無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9.8天,比對照秀水09長3.7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5萬,成穗率71.0%,株高95.3厘米,穗長15.0厘米,每穗總粒數126.7粒,實粒數115.5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5.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8級,穗瘟3.5級,穗瘟損失率1.5級,綜合指數為2.0;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4.8%,長寬比1.8,堊白粒率34%,堊白度6.7%,透明度1級,膠稠度68.5mm,直鏈淀粉含量15.7%,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瘟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晚粳稻,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4、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粳70(原名浙粳111、R111)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寧波市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選育人: 鮑根良、嚴成其、陳劍平、楊勇、王俊敏
品種來源:秀水134/ZH0997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0.4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4.8%,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27.7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7.7%,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24.1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6.3%。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1.5公斤,比對照增產8.4%。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直立穗,著粒較密,谷粒橢圓型,穎尖無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0.3天,比對照秀水09長4.2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9.4萬,成穗率69.7%,株高97.9厘米,穗長14.9厘米,每穗總粒數140.1粒,實粒數121.8粒,結實率86.9%,千粒重25.1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5級,穗瘟4.8級,穗瘟損失率1.8級,綜合指數為3.6;白葉枯病2.8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3.3%,長寬比1.7,透明度1級,膠稠度69mm,直鏈淀粉含量15.8%,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2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瘟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晚粳稻,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5、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粳99(原名浙粳11-29)
作物類別:單季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 葉勝海、張小明、金慶生、朱國富、張偉
品種來源:浙粳88//甬粳06-02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30.2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6.5%,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37.8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9.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34.0公斤,比對照秀水09增產8.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0.8公斤,比對照增產8.3%。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穗形較大,穗直立,著粒較密,谷粒橢圓型,穎尖無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7.0天,比對照秀水09長0.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6萬,成穗率71.5%,株高94.8厘米,穗長15.9厘米,每穗總粒數135.4粒,實粒數122.3粒,結實率90.3%,千粒重25.1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4.2級,穗瘟5.3級,穗瘟損失率2.3級,綜合指數為4.0;白葉枯病2.6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3.2%,長寬比1.8,堊白粒率17%,堊白度2.8%,透明度2級,膠稠度67.5mm,直鏈淀粉含量15.5%,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常規晚粳稻,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6、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 C兩優817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湖南農業大學
選育人: 陳曉陽、朱浩、鄧化冰、蔣梅巧、于海富
品種來源: C815S×金恢817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連作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96.3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11.7%,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06.7公斤,比對照增產9.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1.5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10.5%。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5.9公斤,比對照增產3.9%。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劍葉長挺,穗大粒重,谷殼黃亮,谷粒長粒型,穎尖紫色,有少量短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8.5天,比對照岳優9113長6.7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7.3萬,成穗率65.0%,株高107.6厘米,穗長23.2厘米,每穗總粒數152.4粒,實粒數131.6粒,結實率86.4%,千粒重29.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2.3級,穗瘟損失率0.8級,綜合指數為1.9;白葉枯病6.6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8.4%,長寬比3.1,堊白粒率58.5%,堊白度10.1%,透明度2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4.7%,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早播,注意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遲熟兩系雜交晚秈稻,長勢繁茂,株高適中,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稻種植。
7、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德兩優3421
作物類別: 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人: 叢穎、林衡、張曉霞、王英秋、楊建超
品種來源:德1S×德恢3421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連作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96.0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7.5%,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94.8公斤,比對照增產6.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5.4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7.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3.3公斤,比對照增產3.4%。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較寬,穗大粒多,谷殼黃亮,谷粒長粒型,穎尖無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6.9天,比對照岳優9113長5.1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5.9萬,成穗率63.1%,株高113.5厘米,穗長23.4厘米,每穗總粒數182.2粒,實粒數157.7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8.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4級,穗瘟4.3級,穗瘟損失率2.3級,綜合指數為3.1;白葉枯病7.3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9.6%,長寬比3.0,堊白粒率46.5%,堊白度8.9%,透明度2級,膠稠度55.5mm,直鏈淀粉含量21.4%,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早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注意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遲熟兩系雜交晚秈稻,長勢繁茂,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稻種植。
8、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雨兩優1033(原名兩優1033)
作物類別:連作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選育人: 唐紹清、葛常青、胡培松、謝黎虹、圣忠華
品種來源:雨03S×R1033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連作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71.2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7.0%,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91.1公斤,比對照增產6.6%,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81.2公斤,比對照岳優9113增產6.8%。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1.8公斤,比對照增產7.2%。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株型較緊湊,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谷粒長粒型,穎尖紫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6.3天,比對照岳優9113長4.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6.0萬,成穗率63.0%,株高116.9厘米,穗長21.8厘米,每穗總粒數159.8粒,實粒數133.6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7.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3.3級,穗瘟損失率1.3級,綜合指數為2.7;白葉枯病5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1.9%,長寬比3.0,堊白粒率51.5%,堊白度11.1%,透明度2級,膠稠度62.5mm,直鏈淀粉含量15.4%,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早播。注意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遲熟兩系雜交晚秈稻,長勢繁茂,植株較高,株型較緊湊,分蘗力中等。豐產性較好。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稻種植。
9、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優8050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選育人: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品種來源: 甬粳80A×F9250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30.5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4.9%,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82.2公斤,比對照增產5.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6.4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5.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2公斤,比對照增產11.0%。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劍葉較長、挺直,葉色綠,株型較松散,穗大粒多。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4.6天,比對照兩優培九短1.8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9萬,成穗率63.9%,株高126.7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220.3粒,實粒數197.2粒,結實率89.5%,千粒重24.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4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1.8級,綜合指數為2.6;白葉枯病5.2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7.5%,長寬比2.4,堊白粒率23.5%,堊白度5.5%,透明度1級,膠稠度67.5mm,直鏈淀粉含量14.3%,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密植,合理用肥。注意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雜交秈稻,生育期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結實率高。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0、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 Y兩優8199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 周海平、馬國華、荀飛瓊、王成豹、徐秀如
品種來源: Y58S X R8199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27.0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5.5%,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79.5公斤,比對照增產5.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3.2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5.3%。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3.9公斤,比對照增產10.0%。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劍葉挺,葉色綠,著粒較稀,穗大粒多。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6.6天,比對照兩優培九長0.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4.8萬,成穗率55.2%,株高128.5厘米,穗長27.3厘米,每穗總粒數191.2粒,實粒數162.7粒,結實率85.1%,千粒重26.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8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2級,綜合指數為2.8;白葉枯病5.9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2.3%,長寬比3.3,堊白粒率32%,堊白度5.1%,透明度2級,膠稠度68mm,直鏈淀粉含量13.0%,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防止后期斷水過早,注意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兩系雜交秈稻,熟期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結實率較高。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較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1、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中億優8號(原名1870優3108)
作物類別:單季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人: 彭應財、甘朝洪、劉利亞、曹小平、嚴巖春
品種來源:中億A×ZR3108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630.6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6.1%,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588.8公斤,比對照增產6.7%,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9.7公斤,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6.4%。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0公斤,比對照增產3.8%。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劍葉長披,葉色綠,穗型中等,著粒較稀,千粒重高。全生育期135.5天,比對照兩優培九短0.6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4.9萬,成穗率66.8%,株高122.1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172.0粒,實粒數147.2粒,結實率85.6%,千粒重30.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級,穗瘟4.3級,穗瘟損失率1.8級,綜合指數為3.0;白葉枯病2.3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0.2%,長寬比3.1,堊白粒率44.5%,堊白度8.7%,透明度2級,膠稠度53mm,直鏈淀粉含量20.9%,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適當控制氮肥,注意稻瘟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雜交秈稻,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結實率較高。豐產性較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2、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優540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選育人: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品種來源:甬粳3號A×F7540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715.4公斤,比對照嘉優2號增產15.6%,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45.6公斤,比對照增產23.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80.5公斤,比對照嘉優2號增產19.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3.6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14.6%。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劍葉挺直,略內卷,穗大粒多,半彎穗,谷殼黃亮,谷粒橢圓形,穎尖無色,偶有短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6.1天,比對照嘉優2號長6.7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3萬,成穗率57.3%,株高118.8厘米,穗長19.9厘米,每穗總粒數273.4粒,實粒數244.3粒,結實率89.4%,千粒重21.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3級,穗瘟3.8級,穗瘟損失率1.8級,綜合指數為3.2;白葉枯病3.7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2.0%,長寬比2.0,堊白粒率36.5%,堊白度7.5%,透明度2級,膠稠度66.5mm,直鏈淀粉含量14.9%,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曲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秈粳雜交稻,生育期較長,長勢繁茂,株高適中,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結實率較高。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3、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甬優150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
選育人: 馬榮榮、王曉燕、陸永法、周華成、蔡克鋒
品種來源:甬粳2號A×F9250
產量表現:經2012年浙江省單季秈粳雜交稻區試平均畝產676.2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6.2%,未達顯著水平;2013年續試,平均畝產691.1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2.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83.7公斤,比對照增產4.2%。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7.7公斤,比對照增產13.8%。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挺直內卷,彎穗型,穗大粒多,谷殼黃亮,谷粒橢圓形,穎尖無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5.1天,比對照短4.3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3.6萬,成穗率63.0%,株高129.6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255.2粒,實粒數216.5粒,結實率84.8%,千粒重24.0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2-2013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7級,穗瘟0.5級,穗瘟損失率1.3級,綜合指數為2.4;白葉枯病4.5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2-2013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6.5%,長寬比2.3,堊白粒率17.0%,堊白度2.8%,透明度2級,膠稠度71.0mm,直鏈淀粉含量15.0%,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曲病和白葉枯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秈粳雜交稻,生育期較短,長勢繁茂,植株較高,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4、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嘉優中科3號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臺州市臺農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人: 李金軍、劉貴富、高榮村、李家洋、陸金根
品種來源:嘉66A×中科嘉恢1293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83.9公斤,比對照嘉優2號增產10.5%,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26.7公斤,比對照增產19.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5.3公斤,比對照嘉優2號增產14.6%。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7.0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6.8%。
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較矮,分蘗力中等,葉色較淺,劍葉挺直,穗大粒多,著粒緊密,谷粒橢圓形,穎尖無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6.1天,比對照嘉優2號短3.3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1.7萬,成穗率60.9%,株高119.4厘米,穗長20.6厘米,每穗總粒數282.9粒,實粒數242.2粒,結實率85.6%,千粒重25.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4級,穗瘟5.3級,穗瘟損失率2.8級,綜合指數為3.7;白葉枯病5.7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9.0%,長寬比2.4,堊白粒率48.5%,堊白度7.5%,透明度2級,膠稠度69mm,直鏈淀粉含量13.5%,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曲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防治。后期加強管理,防止早衰。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秈粳雜交稻,長勢繁茂,生育期較短,植株較矮,分蘗力中等。豐產性較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5、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優21(原名浙優1121)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選育人: 王建軍、王林友、張禮霞、金慶生
品種來源:浙04A×浙恢F1121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秈粳雜交稻區試平均畝產708.4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4.7%,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33.1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12.8%,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0.7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8.4%。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9.6公斤,比對照增產10.3%。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劍葉長挺,穗大粒多,著粒緊密,谷粒橢圓形,穎尖無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1.1天,比對照甬優9號長0.9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4萬,成穗率60.5%,株高128.1厘米,穗長19.9厘米,每穗總粒數286.0粒,實粒數248.5粒,結實率86.9%,千粒重23.3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4.9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4級,綜合指數為5.3;白葉枯病5.6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9.8%,長寬比2.0,堊白粒率21.5%,堊白度3.9%,透明度2級,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4.6%,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和3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曲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秈粳雜交稻,長勢繁茂,植株較高,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6、水稻品種
品種名稱:浙優19(原名浙優1015)
作物類別:單季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選育人: 王建軍、王林友、張禮霞、金慶生
品種來源:浙04A×浙恢F1015
產量表現:經2013年浙江省單季秈粳雜交稻區試平均畝產704.4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4.1%,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637.1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13.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0.8公斤,比對照甬優9號增產8.4%。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5.5公斤,比對照增產13.0%。
特征特性:該品種長勢繁茂,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葉色深綠,劍葉挺直,內卷,穗大粒多,著粒密度高,谷粒橢圓形,穎尖無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0.3天,比對照甬優9號長0.1天。該品種畝有效穗12.6萬,成穗率59.4%,株高118.3厘米,穗長19.6厘米,每穗總粒數289.5粒,實粒數237.4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4.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1級,穗瘟3.5級,穗瘟損失率1.0級,綜合指數為2.7;白葉枯病3.8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3-2014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1%,長寬比1.9,堊白粒率31%,堊白度4.9%,透明度2級,膠稠度77.5mm,直鏈淀粉含量14.2%,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曲病的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三系秈粳雜交稻,長勢繁茂,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單季稻種植。
17、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浙甜12(原名浙甜1202)
作物類別:甜玉米
選育單位: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
選育人:呂桂華、陳堅劍、郭國錦、吳振興、陳為群
品種來源:(先甜5號/自交系A281)選育自交系×(自交系中2jp233/jp131)選育自交系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甜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70.4公斤,比對照‘超甜4號’增產9.9%,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55.7公斤,比對照增產16.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813.1公斤,比對照增產13.2%;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983.5公斤,比對照增產18.5 %。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4.9天,比對照‘超甜4號’長0.5天;株高226.8厘米,穗位高75.4厘米,雙穗率3.5%,空稈率1.6%,倒伏率0.35%,倒折率0.7%;果穗筒形,穗長19.9厘米,穗粗5厘米,禿尖長2.8厘米,穗行數16.6行,行粒數36.5粒,籽粒黃色、排列整齊;單穗鮮重270克,凈穗率75.6%,鮮千粒重322.2克,出籽率68.3%;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可溶性總糖含量與對照相仿;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2.8分,比對照低2.2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蟲性鑒定,中抗大小斑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苗期應加強田間管理,種植密度以每畝3300-3500株為宜,注意防治玉米螟。
初審意見: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半緊湊,生育期與對照相仿,豐產性和商品性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18、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浙鳳甜5號(原名白甜5137)
作物類別:甜玉米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朱金慶、姚堅強、任永源、張蓮英、王美興
品種來源:(金穗3號與旅九寬//sh2選出的W20-3回交選育自交系)×美國商品種sweet corn二環系ASW54-3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甜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621.3公斤,比對照‘超甜4號’減產11.4%,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30.8公斤,比對照減產0.6%;兩年平均鮮穗畝產676.1公斤,比對照減產6.0%;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794.2公斤,比對照減產4.3 %。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0.8天,比對照‘超甜4號’短3.6天;株高189.9厘米,穗位高60.7厘米,雙穗率4.1%,空稈率0.5%,倒伏率0.5%,倒折率0.5%;果穗長筒形,穗長19.8厘米,穗粗4.6厘米,禿尖長1.8厘米,穗行數14.8行,行粒數38.2粒,籽粒白色、排列整齊;單穗鮮重228.7克,凈穗率78.5%,鮮千粒重307.8克,出籽率72.4%;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可溶性總糖含量與對照相仿;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8.8分,比對照高3.8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蟲性鑒定,高感小斑病,感大斑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管理促早發,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左右為宜,注意防治大小斑病和玉米螟。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較短,植株較矮,株型半緊湊,商品性和蒸煮品質優,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19、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科糯2號(原名科甜糯2號)
作物類別:糯玉米
選育單位: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選育人:杜龍崗、謝芳騰、黃益峰、陳珊宇、曹棟棟
品種來源:(蘇玉糯1號/京科糯120)選育自交系×(渝糯1號/華珍)選育雙隱性自交系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26.4公斤,比對照‘美玉8號’增產28.4%,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47.1公斤,比對照增產23.2%,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836.8公斤,比對照增產25.8%;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908.8公斤,比對照增產25.2 %。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8.1天,比對照‘美玉8號’長0.9天;株高225.8厘米,穗位高91.1厘米,雙穗率11.4%,空稈率1.2%,倒伏率11.8%,倒折率0.6%;果穗錐形,穗長21.1厘米,穗粗4.9厘米,禿尖長2.9厘米,穗行數13.4行,行粒數41.3粒,籽粒白色;單穗鮮重261.9克,凈穗率69.4%,鮮千粒重336.6克,出籽率69.3%;經農業部稻米及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直鏈淀粉含量2.4%;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4.9分,比對照低0.1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蟲性鑒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和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控水控肥蹲苗,適當稀植,密度以每畝3000-3200株為宜,注意防治小斑病和防倒。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相仿,植株和穗位較高,株型較松散,豐產性好,品質較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20、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彩糯10(原名彩甜糯K10-1)
作物類別:糯玉米
選育單位:海南椿強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人:譚樹義、何中椿、譚皓
品種來源:(京科糯2000/美國矮桿早熟甜玉米)選育自交系×(自選黑糯/綠色超人)選育自交系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62.1公斤,比對照‘美玉8號’增產18.4%,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85.8公斤,比對照增產14.3%,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773.9公斤,比對照增產16.4%;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824.9公斤,比對照增產13.7 %。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6.2天,比對照‘美玉8號’短1天;株高206.7厘米,穗位高82.2厘米,雙穗率5.5%,空稈率0.9%,倒伏率1.8%,倒折率1.6%;果穗錐形,穗長19.4厘米,穗粗5厘米,禿尖長3.1厘米,穗行數13.4行,行粒數33.9粒,籽粒白、紅、紫色相間;單穗鮮重247.7克,凈穗率68%,鮮千粒重344克,出籽率63.7%;經農業部稻米及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直鏈淀粉含量2.2%;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6分,比對照高1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蟲性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管理,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左右為宜,注意防治玉米螟。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相仿,株高適中,穗位較低,株型半緊湊,抗病性較好,豐產性和商品性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21、玉米品種:
品種名稱:京科糯569
作物類別:糯玉米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選育人:趙久然、盧柏山、史亞興、霍慶曾、陳哲
品種來源:自交系N39×自交系白糯6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糯玉米區試平均鮮穗畝產798.2公斤,比對照‘美玉8號’增產24%,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平均鮮穗畝產851.6公斤,比對照增產23.9%,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穗畝產824.9公斤,比對照增產24%;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鮮穗畝產828.2公斤,比對照增產14.1%。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鮮穗)85.7天,比對照‘美玉8號’短1.5天;株高225.1厘米,穗位高87.8厘米,雙穗率13.8%,空稈率0.8%,倒伏率3.1%,倒折率0.3%;穗長18.6厘米,穗粗5厘米,禿尖長2.6厘米,穗行數13.4行,行粒數37粒,籽粒白色;單穗鮮重258.3克,凈穗率70.2%,鮮千粒重332.2克,出籽率60.8%;經農業部稻米及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直鏈淀粉含量2.4%;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4.5分,比對照低0.5分;經東陽玉米研究所抗病蟲性鑒定,抗大、小斑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加強苗期管理,種植密度以每畝3300-3500株為宜,注意防治玉米螟。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相仿,植株較高,株型半緊湊,抗病性較好,品質較好,豐產性好,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22、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鮮11(原名浙98015)
作物類別:鮮食春大豆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選育人:傅旭軍、朱申龍、朱丹華、袁鳳杰、郁曉敏
品種來源:(臺灣引進臺3309×中作96)自育中間品系2819/遼鮮1號
產量表現:2012年浙江省鮮食春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0.9公斤,比對照‘臺灣75’增產16.3%,達顯著水平。2013年區試平均畝產581.0公斤,比對照減產2.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610.9公斤,較對照增產6.9%。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6.5公斤,比對照增產7.9%。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86.0天,比對照長0.7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33.0厘米,主莖節數9.3個,有效分枝2.4個。葉片卵圓形,白花,灰毛,青莢綠色、鐮刀形。單株有效莢數23.6個,標準莢長5.1厘米,寬1.3厘米,每莢粒數2.0粒,鮮百莢重243.8克,鮮百粒重70.1克。口感甜糯。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淀粉含量3.9%,可溶性總糖含量2.9%。經南京農業大學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和 SC18株系。
栽培注意事項:苗期增施氮肥,適當密植。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結莢習性好,產量較高,品質較優,抗性較好,適宜在我省作春季鮮食大豆種植。
(注:相關數據未達審定標準,理由見說明)
23、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開科源12號(原名科力源12號)
作物類別:鮮食春大豆
選育單位:遼寧開原市農科種苗有限公司
選育人:蘇若成、吳建華
品種來源:鮮莢王1號/鐵94037-6(臺灣引進臺986×遼鮮1號純合品系)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鮮食大豆區域試驗,鮮莢平均畝產 581.3公斤,比對照‘臺灣75’減產2.4%,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76.8 公斤,比對照‘浙鮮豆8號’增產2.6%,差異不顯著。兩年平均畝產629.1公斤,比對照增產0.2%。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6.2公斤,比對照增產0.7%。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為88.4天,比對照長1.9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44.1厘米,主莖節數10.0個,有效分枝數2.2個。葉片卵圓形,紫花,灰毛,青莢綠色,彎鐮刀型。單株有效莢數20.7個,每莢粒數2.2個,鮮百莢重 252.6克,鮮百粒重76.1克。口感香糯。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淀粉含量3.5%,可溶性總糖含量2.7%。經南京農業大學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和 SC18株系。
栽培注意事項:適當稀植,鼓粒期適施氮肥,促進莢色深綠。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結莢習性好,產量較高,品質較優,抗性好,適宜在我省作鮮食春大豆種植。
(注:相關數據未達審定標準,理由見說明)
24、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浙華春19(原名華春19、H19)
作物類別:鮮食春大豆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
選育人:汪自強、唐桂香、熊義勤
品種來源:(杭州五月白/烏皮青仁)//臺灣305
產量表現:2012年浙江省鮮食大豆區域試驗,鮮莢平均畝產671.8公斤,比對照‘臺灣75’增產21.9%,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區試鮮莢平均畝產640.7公斤,比對照增產7.6%,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656.3公斤,比對照增產14.5%。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3公斤,比對照‘浙鮮豆8號’增產0.9%。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為87.3天,比對照‘臺灣75’長2.0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66.2厘米,主莖節數11.6個,有效分枝1.8個。葉片卵圓形,白花,棕毛,青莢綠色,鐮刀形。單株有效莢數29.0個,標準莢長5.3厘米,寬1.2厘米,每莢粒數2.2粒,百莢鮮重222.6克,百粒鮮重61.1克。口感鮮脆、較硬。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淀粉含量4.6%,可溶性總糖含量2.9%。經南京農業大學接種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和 SC18株系。
栽培注意事項:鼓粒期適施氮肥,及時采收。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結莢習性好,產量較高,抗性好,適宜在我省作鮮食春大豆種植。
(注:相關數據未達審定標準,理由見說明)
25、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衢秋6號(原名衢2002-8)
作物類別:秋大豆
選育單位: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人:陳潤興、汪惠芳、雷俊、汪壽根
品種來源:浙秋豆3號/中熟毛蓬青
產量表現:2013年浙江省秋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干籽142.8公斤,比對照‘浙秋豆2號’增產1.7%,差異不顯著。2014年區試平均畝產145.1公斤,比對照增產5.5%,差異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44.0公斤,比對照增產3.7%。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27.8公斤,比對照增產7.0%。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為97.1天,比對照短1.6天。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55.7厘米,主莖節數12.6個,有效分枝數2.9個。葉片卵圓形,紫花,灰毛,種皮黃色,臍色淡褐。單株有效莢數31.8個,每莢粒數1.8個,百粒重33.2克,蟲食粒率0.8%,紫斑粒率0.8%,褐斑粒率1.6%。經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46.0%,粗脂肪含量為17.2%。經南京農業大學接種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15,抗SC18株系。
栽培注意事項:立秋前播種。
初審意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結莢習性好,蛋白質含量高,產量較高,抗性較好,適宜在我省作秋季干籽大豆種植。
26、油菜品種:
品種名稱:浙大630(原名S630)
作物類別: 常規雙低油菜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杭州市良種引進公司
選育人:周偉軍、宋文堅、壽建堯、徐建祥、葛常青
品種來源:雙低品系(287/高油605)F5//207
產量表現: 2012~2013年度浙江省油菜區試平均畝產206.6公斤,比對照浙雙72增產2.1%;畝產油量102.9公斤,比對照增產18.2%。2013~2014年度省區試平均畝產191.2公斤,比對照浙雙72減產1.6%;畝產油量92.9公斤,比對照增產13.3%。兩年平均畝產198.9公斤,比對照增產0.3%,畝產油量97.9公斤,比對照增產15.7%。2014-2015年度省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2.3公斤,比對照減1.1%;平均畝產油量87.7公斤,比對照增產1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8.2天,比對照浙雙72短0.8天,屬中熟甘藍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63.6厘米,有效分枝位32.5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10.9個,二次有效分枝數8.6個,主花序長度58.3厘米,主花序有效角果數64.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73.7個,每角粒數21.5粒,千粒重4.2克,籽粒褐黃色。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芥酸含量0.35%,硫苷含量21.79μmol/g(餅),含油量49.21%。抗病性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接種鑒定,菌核病株發病率48.0%,病情指數為33.18,菌核病抗性弱于對照。
栽培技術要點:適期早播早栽,增施硼肥。
初審意見:該品種熟期與對照相仿,有效分枝位較低,分枝數多,結角層較厚,含油量高,適宜在浙江省油菜產區種植。
27、油菜品種:
品種名稱:浙油267(原名M267)
作物類別:常規雙低油菜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人:張冬青、張堯鋒、林寶剛、余華勝、丁厚棟
品種來源:(9715/鑒6)F6/奧油502
產量表現:2012~2013年度浙江省油菜區試平均畝產199.0公斤,比對照減產1.6%;畝產油量97.8公斤,比對照增產12.2%。2013~2014年度平均畝產198.7公斤,比對照增產2.2%;畝產油量93.1公斤,比對照增產13.5%。兩年平均畝產198.9公斤,比對照增產0.3%,畝產油量95.5公斤,比對照增產12.9%。2014-2015年度省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4.0公斤,比對照減產5.6%;平均畝產油量86.4公斤,比對照增產10.5%。
特征特性: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227.7天,比對照浙雙72短1.4天,屬中熟甘藍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67.9厘米,有效分枝位40.5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10.2個,二次有效分枝數6.7個,主花序長度62.5厘米,主花序有效角果數72.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04.9個,每角粒數23.2粒,千粒重4.2克。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芥酸含量0.5%,硫苷含量25.98μmol/g(餅),含油量47.98%。抗病性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接種鑒定,菌核病株發病率34.0%,病情指數為24.96,菌核病抗性略弱于對照。
栽培技術要點:適期早播早栽,增施硼肥。
初審意見:該品種熟期比對照略早,株高中等,株型較緊湊,分枝數多,抗倒性好,產油量較高,適宜在浙江省油菜產區種植。
28、油菜品種
品種名稱:中油雜200(中86200)
作物類別:雜交雙低油菜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漢中油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人:王漢中、王新發、楊慶、劉貴華、師家勤
品種來源:86A×P028
產量表現:2012~2013年度浙江省油菜區試平均畝產227.3公斤,比對照增產12.4%;畝產油量112.1公斤,比對照增產28.7%。2013~2014年度省區試平均畝產197.0公斤,比對照增產1.4%;畝產油量93.7公斤,比對照增產14.3%。兩年平均畝產212.2公斤,比對照增產7.0%,畝產油量102.9公斤,比對照增產21.6%。 2014~2015年度省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1.2公斤,比對照增產3.7%;平均畝產油量91.5公斤,比對照增17.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6.8天,比對照浙雙72短2.2天,屬中熟甘藍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59.2厘米,有效分枝位37.6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9.1個,二次有效分枝數6.9個,主花序長度65.4厘米,主花序有效角果數87.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88.2個,每角粒數22.4粒,千粒重4.8克。品質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0.9μmol/g(餅),含油量48.4%。抗病性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接種鑒定,菌核病株發病率49.0%,病情指數為34.9,菌核病抗性弱于對照。
栽培技術要點:增施硼肥,加強菌核病防治。
初審意見:該品種熟期比對照略早,株高中等,株型緊湊,分枝部位較高,抗倒性好,適宜機收,豐產性好,含油量較高,適宜在浙江省油菜產區種植。
29、西瓜品種
品種名稱:京闌
作物類別:設施小型西瓜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人: 許勇、宮國義、張海英、郭紹貴、任毅
品種來源:Jm-1×F-8
產量表現:京闌經2013年浙江省設施西瓜區試平均畝產1881.0公斤,比對照拿比特增產21.2%,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2004.3公斤,比對照增產19.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942.6公斤,比對照增產20.2%。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45.4公斤,比對照增產26.8%。
特征特性:該品種早中熟西瓜品種。平均春播果實發育期30.7天,第一雌花節位7.8節,雌花節位間隔5.3節,對照分別為第7.8節和第5.2節;單果重2.7公斤,對照為2.3公斤,商品果率86.5%,平均果形指數1.1,果形高圓,果面綠色,覆深綠色齒帶,果面無棱溝,果皮薄,瓤色黃,汁液多,瓤質脆,口感較好。中心折光糖度10.9度,邊緣折光糖度7.9度,分別比對照低0.7度和低0.7度;經專業組現場糖度測定,中心糖度為11.8度,邊緣糖度為9.4度;對照拿比特分別為12.0度和9.8度。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苗期枯萎病抗性鑒定,兩年平均發病率為63.16%,病情指數為59.8,為感枯萎病。經2013-2014年省品審會辦公室組織的品質品嘗,兩年綜合評為85.0分(兩年分別位列第5和第1),對照為85.7分。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后期肥水管理,防止裂瓜。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中熟小型設施西瓜,生長穩健,雌花節位低,坐果性好。果肉黃,品質較好。耐貯運性一般。適宜在浙江省作設施西瓜嫁接栽培。
30、西瓜品種
品種名稱:全美2K
作物類別:設施小型西瓜
引進單位:北京井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引進人: 肖晶
品種來源:日本引進
產量表現:全美2K經2012年浙江省設施西瓜區試平均畝產1422.6公斤,比對照‘拿比特’減產6.1%,未達顯著水平;2013年續試,平均畝產1699.2公斤,比對照增產9.5%,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560.9公斤,比對照增產1.8%。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06.0公斤,比對照減產8.3%。
特征特性:該品種早中熟西瓜品種。平均春播果實發育期31.2天,第一雌花節位7.5節,雌花節位間隔5.3節,對照分別為第7.9節和第5.3節;單果重1.9公斤,對照為1.8公斤,商品果率92.1%,平均果形指數1.3,果形橢圓,果面綠色,覆深綠色齒帶,果面無棱溝,果皮厚度中等,瓤色紅,汁液多,口感好,瓤質松脆,中心折光糖度11.4度,邊緣折光糖度9.1度,分別比對照低0.1度和高0.2度;經專業組現場糖度測定,中心糖度為12.5度,邊緣糖度為10.0,對照分別為12.0度和9.8度。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12-2013年苗期枯萎病抗性鑒定,兩年平均發病率為62.1%,病情指數為47.4,為中感枯萎病。經2012-2013年省品審會辦公室組織的品質品嘗,兩年綜合評為87.3分(兩年分別位列第2和第1),對照為86.4分。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枯萎病防治,建議嫁接栽培。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早中熟小型設施西瓜,生長穩健,坐果性好。不易裂果,耐貯運性好。果肉大紅,品質好。適宜在我省作設施西瓜種植。
31、西瓜品種
品種名稱:華冠
作物類別:露地西瓜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選育人: 游秀楓、楊金木
品種來源:M33×H618
產量表現:華冠經2013年浙江省露地西瓜區試平均畝產1975.6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9.9%,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2690.3公斤,比對照增產3.7%,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2333.0公斤,比對照增產6.3%。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338.1公斤,比對照增產8.3%。
特征特性:該品種中熟西瓜品種。平均春播果實發育期31.8天,第一雌花節位7.8節,雌花節位間隔4.6節,對照分別為第9.1節和第4.7節;單果重3.8公斤,商品果率82.5%,平均果形指數1.1,果面綠色,覆深綠色狹齒帶,果面無棱溝,果皮較厚,瓤色紅,汁液多,口感中等,瓤質緊。中心折光糖度10.1度,邊緣折光糖度6.9度,分別比對照低0.6度和低0.1度;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13-2014年苗期枯萎病抗性鑒定,兩年平均發病率為60.98%,病情指數為45.9,為中感枯萎病,與對照相仿。經2013-2014年省品審會辦公室組織的品質品嘗,兩年綜合評為80.1分(兩年分別位列第6和第7),對照為82.2分。
栽培注意要點:爬地栽培種植密度為500-600株每畝,三蔓整枝,第2-3雌花留果。
初審意見:該品種屬中熟西瓜品種,產量較高,坐果性好,不易裂果。品質中等,耐儲運性較強。適宜在浙江省作露地西瓜栽培。
32、桑蠶品種
品種名稱:浙鳳2號
作物類別:桑蠶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
選育人:王永強、孟智啟、杜鑫、祝新榮、姚陸松
品種來源:雌35:雌蠶無性克隆系,母本為PC-43(從俄羅斯引
進),父本為學65、夏5(本單位育成);平28:日日雜交固定種,
母本為平30(本單位育成),父本為白玉(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
所育成品種)。
產量表現:據2012、2013年5個實驗室鑒定成績:實用孵化率51.50%,發育經過比對照種略長;四齡起蠶蟲蛹率96.54%,比對照種高0.66個百分點;萬蠶產繭量、萬蠶產繭層量、五齡一日萬蠶產繭層量分別為17.24 kg、4.224 kg、0.661 kg,分別比對照種高2.99%、3.73%、2.64%;解舒絲長998 m,比對照種短20 m;凈度94.80分,比對照種低0.84分;鮮毛繭出絲率17.40%,比對照種高0.03個百分點;繭絲纖度 2.384 D。據2014、2015年4個農村區試點秋期200張蠶種的成績,張種產繭44.4 kg,張種產值1532元,比對照種分別提高1.7 kg,增加71元。據繅絲試樣調查,一繭絲長1049 m,解舒絲長696 m,干毛繭出絲率35.96%,凈度94.66分,纖度2.459 D;與對照種比,分別長16 m,長7 m,高0.36個百分點,低0.05分,細0.024 D。
特征特性:浙鳳2號為中絲量新型雄蠶品種。二化性四眠,滯育卵灰褐色,卵殼淡黃色。催青經過10 d,孵化齊一,實用孵化率49%左右;蟻蠶黑褐色,1~2齡趨光、趨密性強。發育快,眠起齊,體質強健。壯蠶普斑,蠶體勻整,食桑較旺盛。性別單一,老熟齊涌,營繭快,繭層厚,繭色潔白,縮皺細,橢圓形,大小較整齊。繭絲質優良。
飼養注意要點:⑴該品種為單交蠶品種,無反交;一代雜交種
生產時,雌35:平28的蟻量比可按2:1配比;⑵按二化性蠶品種催青標準催青,催青后期溫度可偏高0.5ºC,補催青攤卵面積為普通種的1.5~1.7倍;⑶稚蠶期趨光、趨密性強,注意及時勻座、擴座,飼育溫度較常規種高0.5~1ºC;⑷性別單一、發育齊,老熟涌,及早做好上蔟準備;⑸秋蠶期飼養,應做好防病、防高溫,壯蠶期和蔟中注意通風。
初審意見:該品種是一對新型單交雄蠶品種,具有繭絲質優、蠶種繁育效益高的特點,適宜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季節和區域飼養。
附件3
關于浙鮮11等三個大豆品種申請審定的
情況說明
一、浙鮮11(原名浙98015)申請審定的情況說明:2013年區試對照采用臺灣75,但當時生產上已經幾乎沒有種植,供種單位未能提供對照種子。結果從遼寧開原調過來一批“臺灣75”作對照,后經過旱糧專業組確認,該品種是臺灣75-3并非臺灣75,因此當年對照產量很高,浙鮮11和科力源12號均表現減產。考慮到由于對照供種出錯才引起減產,浙鮮11又是耐高溫品種,適宜4月底5月初播種,生產上有很大的需求,可以代替開新綠(該品種生產上有一定面積,但是沒有審定),因此作為耐高溫品種通過當年區試并申請審定。
二、開科源12號(原名科力源12號)申請審定的情況說明:2013年產量減產原因同上,該品種表現高抗病毒病,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品種多數表現感病,抗病品種為數不多,2013年該品種接種結果為高抗流行株系SC18,抗強致株系SC15株系,因此作為高抗病毒病品種通過區試并申請審定。
三、浙華春19(原名H19)百莢鮮重、百粒鮮重不達標的情況說明:該兩指標是2015年修改審定標準時候提出的品種審定基本條件,參照國家標準,百莢鮮重定義為隨機選取標準莢兩份各100個,分別稱重,計算兩次稱重平均值,單位以克(g)表示。標準莢:指含有2粒以上無損的飽滿豆莢。但是未出該審定標準之前,各區試點還是引用老辦法,隨機取100莢稱重,里面包括單粒莢,因此前幾年的考種數據百莢鮮重都偏低,以致未達到新標準的審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