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四川蒼溪獼猴桃研究所
⑵品種來源:1983年從河南伏牛山收集的野生中華獼猴桃種子繁育的實生苗中經系統選育而成。
⑶特征特性:樹勢中等。新梢被茸毛,枝條皮孔長橢圓形。葉闊卵形。花白色,5~6瓣。以中短枝結果為主。果皮黃褐色,果肉黃色,內果皮有紅色放射狀條紋,紅色小隔區較長。果實圓柱形,稍扁。萼片半宿存,萼洼廣深。單果重75~85克,軟熟期可溶性固形物17~20%,總酸8~13毫克/克,維生素C含量105~140毫克/100克。9月下旬成熟,常溫下鮮果可貯藏3~4周,商業低溫冷庫可貯藏4~5個月。
⑷產量表現:第4年進入盛果期,畝產800~1000公斤。
⑸栽培要點:①果園建設:海拔在500~800米左右,土壤疏松,微酸或中性,冬季最低溫不低于-5℃,土層深1.5米以上的緩坡地。按照2×3米株、行距定植,雌雄株比例為5:1,棚架栽培。②肥水管理:每年追施有機肥5~6噸/畝,純氮30公斤,純磷20公斤,純鉀30公斤。春季3~5月份,施用2次化肥;夏秋季7~9月,施用2~3次復合磷鉀肥,葉面或土壤追施。③修剪:采用一干、兩蔓、八側結果母枝組成,在每根主蔓上以20~30厘米間距著生結果枝。冬季修剪時間為自然落葉后至次年一月底。夏季可根據樹冠密度及枝條強弱進行抹芽、回縮、疏梢、摘心等。④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金龜甲、介殼蟲、夜蛾、葉甲,冬季主干涂白,預防細菌和真菌早期浸染,預防褐斑病、根腐病、潰瘍病及早期落葉。
⑹適宜種植地區:海拔500~800米的四川盆周山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