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黃岡市農業科學院用“鄂棉24”作母本,“岡435”作父本雜交,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棉花品種。2015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鄂審棉2015004。
品質產量: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纖維品質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4毫米,斷裂比強度30.0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00.45公斤,比對照鄂抗棉13增產14.29%。其中:2012年皮棉畝產98.66公斤,比鄂抗棉13增產13.22%;2013年皮棉畝產102.23公斤,比鄂抗棉13增產15.34 %。
特征特性:屬非轉基因常規棉品種。株型塔型,較松散,通透性較好,生長勢較強,整齊度較好。莖桿偏軟有彈性,有茸毛。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淡綠,苞葉較大。鈴卵圓形,鈴尖突起弱。區域試驗中株高124.0厘米,果枝數13.8個,單株成鈴數16.8個,單鈴重5.02克,大樣衣分43.68%,子指9.3克。生育期104.0天。霜前花率87.1%。抗病蟲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不抗棉鈴蟲和紅鈴蟲。
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一般每畝直播密度3500~4000株,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時間苗補苗。2、科學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鉀8~10公斤,硼砂1公斤。3、合理化控。遵循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蕾期畝噴施縮節胺0.5~1克,花鈴期視棉株長勢畝噴施縮節胺2~4克。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起壟培土,及時整枝、打頂、抹贅芽,遇旱及時灌溉。5、加強蟲害防治。重點防治棉鈴蟲和紅鈴蟲,注意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蟓、斜紋夜蛾和煙粉虱等害蟲。
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棉區油菜或小麥收獲后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