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文 件
晉農品審[2015]18號
關于第六屆山西省品審會第五次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
根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現將第六屆山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次小麥水稻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的初審意見、各試點試驗數據、匯總結果等予以公示(詳見山西種業信息網),公示期為60日(自2015年9月11日至2015年11月10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可向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反映,并提供書面說明材料,包括異議內容、異議人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異議單位書面說明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
聯系方式: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高新開發區創業街35號,電話:0351-7030819,0351-7027717。
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2015年9月10日
附件:
初審通過小麥水稻品種目錄
|
序號
|
作物
|
品種名稱
|
品種來源
|
申請單位
|
|
1
|
小麥
|
臨糯96046
|
京糯1號// P5027(糯)/晉麥47號
|
山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
|
|
2
|
水稻
|
晉09121
|
沈農604/津稻84-521
|
山西省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3
|
大麥
|
臨啤麥4號
|
港啤一號/02京972
|
山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
|
審定通過小麥水稻品種簡介
小 麥
1、臨糯96046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京糯1號// P5027(糯)/晉麥47號,試驗名稱“臨糯96046”。
特征特性:糯性、中熟、半冬性。全生育期237天,熟期與對照晉麥47號相當。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生長勢強,成穗率中等。株高75~86厘米,株型半緊湊,落黃后莖稈漸變為淺紅色。旗葉平伸,后期下垂,穗紡錘型,穗層較整齊。畝穗數32.3萬穗,穗粒數28.2粒,千粒重36.4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無光澤,胚乳粉質。抗凍性、抗倒性中等。
抗病鑒定:2013~2014年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鑒定,中感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
品質分析:2015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粗蛋白質12.89%,粗脂肪2.81%,粗淀粉58.51%,支鏈淀粉(占淀粉)含量100%。
產量表現:2013~2014年參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旱地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96.6千克,比對照晉麥47號(下同)增產6.8%,兩年13個點全部增產。其中:2013年平均畝產235.5千克,比對照增產6.2%;2014年平均畝產357.7千克,比對照增產7.3%。
2014年參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旱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1.9千克,比對照增產4.6%。6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要點:適播期9月28日~10月10日。適播期畝播量7.5~10.0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施足底肥,后期一噴三防,適時收獲。
適宜區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麥區旱地。
水 稻
1、晉0912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沈農604/津稻84-521,試驗名稱“晉09121”。
特征特性:粳型常規秥稻。生育期158天左右,比對照晉稻8號早熟2天左右。幼苗健壯,分蘗力較強,一般畝穗數30.3萬,株高96.4厘米,葉色深綠,株型適中,葉片略寬厚,劍葉上沖,植株群體整齊,穗形斜彎,穗長19.4厘米,平均穗粒數137.2粒,著粒疏密適中,結實率91.8%,后期青枝綠葉,灌漿快,粒飽滿、轉色好,粒形細橢圓,穎黃色,芒稀疏、褐色且短,千粒重24.2克,米白色透明。
抗病鑒定:2012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抗葉瘟,中抗苗瘟、穗瘟。
品質分析:2012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2.4%,精米率74.1%,整精米率70.2%,粒長5.8mm,粒型(長寬比)2.2,堊白粒率22%,堊白度1.8%,透明度1級,堿消值(級)6.7,膠稠度90mm,直鏈淀粉(干基)15.9%,水分12.3%,色澤、氣味正常,品質達國優3級標準。
產量表現:2012~2013年參加山西省水稻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48.9千克, 比對照晉稻8號(下同)增產11.2%,12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其中2012年平均畝產665.3千克,比對照增產11.7﹪;2013年平均畝產632.5千克,比對照增產10.7﹪。
2014年參加山西省水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4.3千克,比對照增產7.0%,6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要點:播前進行種子處理。稀播早育壯秧,稀植少插。增施有機肥,底、蘗肥并重,少施穗肥,看長勢酌情噴施粒肥,氮、磷、鉀配合施用。水肥管理實行“前促、中控、后保”原則,做到淺水插秧、分蘗,夠苗及時曬田,拔節至抽穗期淺濕間斷灌溉,寸水揚花,干干濕濕黃熟,成熟時不可過早撤水。
適宜區域:山西省無霜期145天以上稻區。
大 麥
1、臨啤麥4號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港啤一號/02京972,試驗名稱“臨啤麥4號”。
特征特性:半冬性大麥,全生育期23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繁茂性好,生長勢較強,葉片淡綠;前期生長發育稍慢,后期灌漿迅速,成穗率較高;穗形二棱、長芒,穗長7.5~9.5厘米,株高97.4厘米;成穗數38.7萬左右、穗粒數27粒、千粒重43.0克;落黃好。
抗病鑒定: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14年、2015年中抗條銹病、近免疫葉銹病、免疫白粉病。
品質分析:2015年國家“西北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實驗室”檢測,該品系3天發芽率100%,5天發芽率100%,蛋白質12.5%,水分10.0,千粒重35g。
產量表現:2014~2015年參加山西省大麥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350.0千克,比對照晉大麥(啤)麥2號(下同)增產6.9%,兩年10個試點全部增產。其中:2014年平均畝產343.5千克,比對照增產7.1%;2015年平均畝產356.5千克,比對照增產6.6%。
栽培要點:適宜播期為10月10日~20日,適當深播,均勻一致,畝播量4~6公斤。重施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注意防治蚜蟲。灌漿期及時進行三噴,以增加粒重。成熟后及時收獲。
適宜區域:山西南部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