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pin)種審(shen)定編號:蒙審玉2015034號
品種名稱(cheng):通平(ping)198
申請單(dan)位:通遼市農業科學(xue)研究(jiu)院
選育單(dan)位:通遼(liao)市農業科學研究(jiu)院
品種來源(yuan):以通(tong)引(yin)0632223為(wei)母本、通自06051為父(fu)本選(xuan)育而成(cheng)。母本是從沈陽雷(lei)奧(ao)引進;父(fu)本來源于7305×7264。
性狀描(miao)述:
幼苗:葉片綠色(se)(se),葉鞘紫色(se)(se)。
植株:半緊湊型(xing),株高295cm,穗(sui)位(wei)113cm,22.0片葉。
雄(xiong)穗:一級分枝3-6個,護穎綠色,花(hua)藥黃色。
雌穗:花絲上粉(fen)色。
果穗:短(duan)筒型,紫(zi)軸,穗長18.8cm,穗粗5.1cm,禿尖1.7cm,穗行(xing)數16-18,行粒(li)數37.5,單穗(sui)粒重208.1g,出籽率84.3%。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3.1g。
品質:2013年(nian)農業(ye)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zhong)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60g/L,粗蛋(dan)白9.56%,粗脂(zhi)肪4.08%,粗(cu)淀粉72.60%,賴氨酸0.26%。
抗性:2014年吉林省(sheng)農業科(ke)學院植保所人工接(jie)種、接(jie)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ban)病(5MR),感彎孢病(7S),感(gan)絲黑穗病(13.9%S),抗(kang)莖腐病(6.5%R),中抗玉(yu)米螟(ming)(5.0MR)。
試驗(yan)情況:
2011年參加(jia)晚熟組預備試(shi)驗,平均畝產798.0kg,比對照(zhao)鄭單(dan)958增產12.3%。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對照早3天。
2012年參(can)加晚熟(shu)組(zu)區域試驗,平均(jun)畝產913.3kg,比組均值增產8.4%。平均生育期(qi)132天,比對照鄭單958早1天。
2013年參(can)加晚熟組(zu)生產(chan)試(shi)驗,平均畝(mu)產(chan)812.2kg,比(bi)對照鄭單958增產1.0%。平均生育(yu)期130天,比對(dui)照早(zao)2天。
栽培技術要點(dian):
播期:4月底-5月初。
密度(du):畝保苗(miao)4000-4200株。
施肥(fei):施足底肥(fei),種(zhong)肥(fei)二(er)銨15kg或復合(he)肥(fei)30 kg/畝,追施尿(niao)素25-30kg/畝。
注(zhu)意(yi)事項:注(zhu)意防治彎孢(bao)病(bing)、絲黑穗病(bing);大斑病(bing)重發區慎用。
適宜(yi)地區:內蒙古自治區≥10℃活動積溫2900℃以(yi)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