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認(ren)定編號:蒙認麻2015001號
品(pin)種名稱:內亞十號
申(shen)請單位(wei):內(nei)蒙古(gu)自治區農牧業(ye)科學(xue)院
選(xuan)育單位:內(nei)蒙(meng)古(gu)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yuan)
品種來源:以192為母本、新18為(wei)父(fu)本組合而成。
性狀描述(shu):
植株:株高66.91cm,藍花,工藝(yi)長度45.15cm,分(fen)枝數4-5個,全(quan)株有效(xiao)果(guo)數(shu)17-23個。
籽粒(li):種(zhong)皮褐色,千粒(li)重(zhong)6.5g。
品質(zhi):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liang)安(an)全綜合檢測中心(xin)(呼和浩特)測(ce)定,粗脂肪38.0%,棕櫚酸6.04%,硬脂酸3.36%,油(you)酸20.08%,亞油酸13.12%,亞麻酸57.40%。
抗性:2014年(nian)內蒙古農科(ke)院植保所抗病(bing)性鑒定,中抗枯萎病(bing)。
試驗情況:
2012年區域試驗(yan),平均畝產(chan)118.8kg,比對照(zhao)隴亞八號增產2.1%。平均(jun)生育(yu)期(qi)100天,比對照晚1天。
2013年區域試驗,平均(jun)畝產91.7kg,比(bi)對照隴亞(ya)八(ba)號(hao)增產13.3%。平均生育期(qi)100天,比對(dui)照早1天。
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35.6kg,比對照隴亞八號增產(chan)2.6%。平均生育期100天(tian),比對照早(zao)1天。
栽培技術要點(dian):
播期(qi):陰山南麓(lu)4月下旬播種,陰山北麓(lu)5月上(shang)旬播種。
密度:陰(yin)山南麓地區畝保苗30-40萬株;陰(yin)山北麓地區(qu)畝保苗25-30萬株。
施肥(fei):施足底(di)肥(fei),以農家肥(fei)為主,秋翻(fan)前施,然后耕翻(fan),施肥(fei)量每畝(mu)2000kg以上。
適宜地(di)區:內(nei)蒙古自治(zhi)區呼(hu)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guo)勒盟≥10℃活動積(ji)溫(wen)19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