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旱(han)稻品種(zhong)
審定(ding)編號:皖稻2014023
申請人(ren):合肥(fei)市永樂(le)水稻研(yan)究(jiu)所(suo)
育種人:合肥市永樂(le)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yuan):豐兩優(you)一號F2早熟(shu)株/非洲野生稻,經系譜法(fa)選育而成(cheng)
主要特征特性(xing):株型松散適(shi)中,分蘗力中等,稃尖(jian)無色。2011年、2012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02厘米、畝有效(xiao)穗19萬、每穗總粒(li)數(shu)130粒、結實(shi)率83%、千(qian)粒(li)重25克。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對照品種(zhong)(綠旱1號)遲熟3天。
抗(kang)性表(biao)現:經安徽(hui)省農業科(ke)學(xue)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1年感稻瘟病(綜合(he)抗(kang)指6.75),中(zhong)抗稻曲病(病指6.30),感紋枯病(病指62.80),中抗白葉枯病(病指43.36);2012年(nian)感稻瘟病(bing)(綜(zong)合抗指6.75),中(zhong)抗稻曲病(bing)(病(bing)指5.00),感紋枯(ku)病(bing)(bing)(病(bing)(bing)指49.36),感白葉枯病(病指57.80)。
經(jing)中國農業大學(xue)農學(xue)與生物技術學(xue)院(2011年)、上(shang)海市農業生物基(ji)因中心(2012年)抗旱性鑒定,2011年抗旱性為(wei)3級,2012年抗旱(han)性3級(ji)。
品質(zhi)表(biao)現:經(jing)農業部稻米(mi)及制品質量(liang)監(jian)督(du)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1年米(mi)質達部標5級,2012年米質達部(bu)標(biao)4級。
產量表(biao)現:在一(yi)般(ban)栽培條件(jian)下,2011年區域試(shi)驗畝產(chan)397.17公斤(jin),較對照品種增產5.76%(不顯著);2012年(nian)區域試驗畝產468.1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5.41%(不顯著)。
2013年生產(chan)試驗畝產(chan)481.90公斤(jin),較對照品種增產12.29%。
栽(zai)培技術要點(dian):1、播種期6月10日(ri)前后,畝用(yong)種量2-3公斤。2、播種后田間按4米開(kai)溝排水,并(bing)做田間(jian)操作走道,及(ji)時封(feng)閉除草。3、大田(tian)用(yong)氮磷鉀含量各16%的復合(he)肥(fei)30公斤/畝帶底(di),4葉期左(zuo)右除草后(hou)畝施尿素7.5公(gong)斤。7-8葉期(qi)畝施尿素15-20斤,后期看苗(miao)補施穗肥(fei)。4、水(shui)的管理(li):播種后保證要有(you)(you)出(chu)苗水(shui),分蘗期保證有(you)(you)水(shui)分蘗,不宜缺水(shui)過長,灌漿期田間要有(you)(you)充(chong)足水(shui)分。5、及時防治病蟲害(hai)。
適宜推廣區域:安徽省江淮(huai)分水嶺和沿淮(huai)水源(yuan)不足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