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旱稻品種
審定編號:皖稻2014021
申請(qing)人:合肥市豐寶農業科技服務(wu)有(you)限公司
育(yu)種(zhong)人:合肥(fei)市豐寶農業(ye)科技服務有限公司(si)
品(pin)種來源:滬旱15號變異株
主要特征特性:株型適中(zhong),葉片挺直,谷粒(li)稃(fu)尖有芒。2011年、2012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zhu)高99厘米、畝有效穗18萬、每穗(sui)總粒(li)數130粒、結(jie)實(shi)率86%、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121天左右,比對(dui)照品種(綠旱1號(hao))遲熟(shu)6天。
抗性表(biao)現: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kang)性鑒定,2011年感(gan)稻瘟病(綜合抗指6.50),抗稻曲病(bing)(病(bing)指3.47),感紋枯病(病指(zhi)52.00),感白葉枯病(病指51.67);2012年感稻瘟病(綜合抗指7.25),中抗稻曲(qu)病(bing)(病(bing)指7.00),感紋枯病(病指60.03),中(zhong)抗(kang)白(bai)葉枯病(病指44.70)。
經(jing)中(zhong)國農(nong)業(ye)大學(xue)農(nong)學(xue)與(yu)生物技術學(xue)院(yuan)(2011年)、上海市農業(ye)生物基因(yin)中(zhong)心(2012年)抗旱性鑒定,2011年(nian)抗旱(han)性為7級,2012年抗旱性3級(ji)。
品(pin)質表(biao)現:經農(nong)業(ye)部稻(dao)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jian)驗測試中(zhong)心檢(jian)驗,2011年米質達部標(biao)4級,2012年米質達部標4級。
產量(liang)表現:在一般栽(zai)培條件下,2011年區(qu)域試(shi)驗畝(mu)產388.71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3.51%(不(bu)顯著(zhu));2012年(nian)區域(yu)試驗畝產492.20公斤,較對照品(pin)種增產(chan)10.83%(不顯(xian)著)。
2013年生產(chan)(chan)試驗(yan)畝產(chan)(chan)458.1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7.45%。
栽培技術(shu)要點:1、適時適量(liang)播種(zhong),早(zao)茬田撒播畝用種(zhong)量(liang)3公斤左(zuo)右(you),麥茬田用種量(liang)4公斤左(zuo)右,采取濕潤播種(zhong)出苗。如果采用條播,行(xing)距為33-40厘米,采(cai)用穴播時,行距(ju)為26-28厘米,株(zhu)距為16-18厘米。2、播后覆蓋,厚(hou)度為3-5厘米(mi)為(wei)宜。3、除草是(shi)旱稻管(guan)理(li)的關(guan)鍵。播(bo)種(zhong)前半個月(yue)在準備播(bo)種(zhong)的田噴一次除草劑(ji)。旱稻大田除草可采用土(tu)壤處理(li)劑(ji)防除為主,莖葉處理(li)劑(ji)防除為輔。4、肥(fei)(fei)水管(guan)理。合(he)理施氮肥(fei)(fei),以防(fang)氮肥(fei)(fei)過重造(zao)成(cheng)倒(dao)伏。抽穗(sui)揚花(hua)(hua)期根據田間商情及時灌水,確(que)保正(zheng)常抽穗(sui)揚花(hua)(hua)。
適宜推廣區域:安徽省江淮(huai)分水(shui)嶺和沿(yan)淮(huai)水(shui)源不足(zu)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