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農種函〔2014〕607號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于批準農作物品種
泰農19等在我省引種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農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安徽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審批辦法》規定,通過引種試驗和專家會商,經第四屆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同意小麥品種泰農19、良星77、保麥1號,水稻品種兩優038、C兩優87、齊兩優908、武運粳29號、武運粳18號,玉米品種京科220、豫龍1號、金陽光7號、蘇玉34、農禾518、濮玉7號、蘇科糯三號等品種在我省相應生態區引種;其中良星77引種期限為2年。同意小麥品種山農17,水稻品種 Y兩優916,玉米品種天泰16等品種在我省相應生態區繼續引種。
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引種管理,按照品種特性,做好良種良法配套指導,確保生產安全。
附件:品種介紹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2014年8月12日
2014年8月12日
附件
品 種 介 紹
一、小麥
1.泰農19
選育單位:泰安市泰山區瑞豐作物育種研究所
原審定編號:魯農審2011031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引種單位:安徽省新民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旗葉上沖,莖桿被蠟粉。長芒、長方型穗,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到角質,每畝成穗42.0萬,每穗結實33.7粒,千粒重39.8克。株高75厘米,全生育期225天,熟期較對照皖麥52早1天。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10.8公斤,較對照皖麥52增產9.0%,不顯著。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鑒定,赤霉病3.1MS1,白粉病6MS,紋枯病41S1。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容重798g/L,粗蛋白(干基)13.30%,濕面筋(以14%水分計)27.9%,吸水量59.6mL/100g,面團形成時間2.0min,穩定時間3.6min。
適宜推廣區域:安徽省淮北麥區。
注意事項:注意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2.良星77
選育單位:山東良星種業有限公司
原審定編號:魯農審2010069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引種單位:安徽金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半冬性,幼苗半匐匍,葉片綠色,株型緊湊,旗葉上沖,后期干葉尖,莖桿被蠟粉。長芒、長方型穗,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到角質。每畝成穗40.1萬,每穗結實32.4粒,千粒重43.1克。株高73厘米,全生育期227天,熟期較對照皖麥52晚1天。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03.1公斤,較對照皖麥52增產7.4%,不顯著。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鑒定,赤霉病3.4MS2,白粉病4MR,紋枯病39MS2。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容重792g/L,粗蛋白(干基)14.62%,濕面筋(以14%水分計)31.7%,吸水量60.1mL/100g,面團形成時間4.9min,穩定時間4.6min。
適宜推廣區域:安徽省淮北麥區(不含沿淮)。
注意事項:注意防治小麥赤霉病。
3.保麥1號
選育單位:江蘇寶豐集團公司
原審定編號:蘇審麥201006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引種單位:安徽國盛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葉片綠色,株型緊湊,旗葉斜挺,莖桿被蠟粉。長芒、紡錘型穗,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到角質。每畝成穗40.2萬,每穗結實30.2粒,千粒重45.0克。株高74厘米,全生育期225天,熟期較對照皖麥52早1天。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499.6公斤,較對照皖麥52增產6.6%,不顯著。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鑒定,赤霉病2.5MR1,白粉病3MR,紋枯病39MS2。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容重795g/L,粗蛋白(干基)13.83%,濕面筋(以14%水分計)30.8%,吸水量56.4mL/100g,面團形成時間4.8min,穩定時間8.7min。
適宜推廣區域:安徽省淮北麥區。
注意事項:注意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二、水稻
1.兩優038
選育單位: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
原審定編號:贛審稻2010006
品種(生態)類型: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
引種單位:安徽國盛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株高124.0厘米,每穗總粒數175.6粒,結實率86.4%,千粒重27.7克。全生育期134.6天,比Ⅱ優838早熟1.8天。
產量表現:畝產量595.13公斤,比Ⅱ優838增產5.25%,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稻瘟病5MR2,白葉枯29MR1,紋枯病51MR2,稻曲病發病率5R、病指1.6R,條紋葉枯病0H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品質符合部頒四等食用稻品質標準。
適宜推廣區域:適宜安徽省一季中稻區域種植。
2.C兩優87
選育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原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19
品種(生態)類型: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
引種單位:安徽高德奧特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株高118.5厘米,每穗總粒數177.3粒,結實率82.9%,千粒重28.2克。全生育期136.3天,比Ⅱ優838早熟1.2天。
產量表現:畝產量616.81公斤,比Ⅱ優838增產7.34%,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稻瘟病5MR1,白葉枯41MR2,紋枯病51S1,稻曲病發病率6R、病指1.7R,條紋葉枯病0H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品質符合部頒四等食用稻品質標準。
適宜推廣區域:適宜安徽省一季中稻區域種植。
3.齊兩優908
選育單位:合肥齊民濟生生物技術研究所
原審定編號:鄂審稻2011007
品種(生態)類型: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
引種單位:合肥三豐種子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
產量表現:畝產量605.8公斤,比Ⅱ優838增產5.38%,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稻瘟病4MR1,白葉枯36MR2,紋枯病41MR2,稻曲病發病率9R、病指2.9R,條紋葉枯病0H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品質符合部頒四等食用稻品質標準。
適宜推廣區域:適宜安徽省一季中稻區域種植。
4.武運粳29號
選育單位: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原審定編號:蘇審稻201213
品種(生態)類型:晚粳常規稻品種
引種單位:安徽宇順種業開發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株高84.2cm,穗長15.9cm,每穗總粒數121.9粒,結實率86.0%,千粒重27.8g。全生育期131.3天,比對照早熟3.4天。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639.0kg,比對照增產13.10%,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稻瘟病4.5MR1,白葉枯病27MR1,稻曲病發病率9R,病指2.5R,紋枯病53S1,條紋葉枯病3H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品質符合部頒三等食用稻品質標準。
適宜推廣區域:適宜安徽省沿江、江南作雙季晚稻種植。
5.武育粳18號
選育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稻麥育種場
原審定編號:蘇審稻200511
品種(生態)類型:晚粳常規稻品種
引種單位: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株高79.7cm,穗長14.0cm,每穗總粒數94.9粒,結實率92.2%,千粒重28.2g。全生育期127.1天,比對照早熟7.6天。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98.0kg,比對照增產5.37%,未達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稻瘟病4MR1,白葉枯病7HR,稻曲病發病率10MR1、病指2.2R,紋枯病49S1,條紋葉枯病5H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品質符合部頒二等食用稻品質標準。
適宜推廣區域:適宜安徽省沿江、江南作雙季晚稻種植。
三、玉米
1.京科220
選育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原審定編號:豫審玉2010022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省創富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屬改良鄭單958類型,表現株型緊湊,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白軸,生育期101天,比對照弘大8號晚熟1天。株高231cm,穗位102cm,空桿率0.8%,穗長16.5cm,穗粗5.0cm,穗行數15.3行,行粒數為27.6,出籽率85.8%,千粒重354g。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02.3kg,平均較弘大8號增產5.89%,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病5MR,紋枯51S1病,南方銹病5MR,莖腐病30MR2。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41g/L、粗蛋白質(干基)10.29%、粗脂肪(干基)4.22%、粗淀粉(干基)72.71%。
適宜推廣區域:全省適宜區域。
注意事項:種植密度不宜過高。
2.豫龍1號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作物新品種引育中心
原審定編號:豫審玉2012011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春禾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幼苗芽鞘紫色,株型偏緊湊,下部葉片較披散,上部葉片窄而緊湊。雄穗分枝中等,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穗軸紅色,籽粒黃粒、半馬齒型。全生育期99天和對照較鄭單958相當。株高260.7cm,穗位高102.0cm;平均空稈率2.6%;穗長17.5cm,穗粗4.6cm,禿尖長0.6cm,穗行數14.4行,行粒數28.2粒;出籽率85.1%,千粒重373.0g。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41.0kg,平均較對照增產9.13%,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3R病,紋枯病51S1,南方銹病5MR,莖腐病30MR2。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58g/L、粗蛋白質(干基)11.24%、粗脂肪(干基)3.63%、粗淀粉(干基)71.73%。
適宜推廣區域: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
3.金陽光7號
選育單位:山東省郯城縣種子公司
原審定編號:魯農審2012001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新世紀農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屬改良鄭單958類型,表現株型緊湊,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生育期與對照鄭單958持平,株高238.7cm,穗位高96.7cm;穗長17.2cm,穗粗4.5cm,禿尖長0.7cm,穗行數13.0行,居本試驗末位;行粒數30.0粒;空稈率2.0%,倒伏平均達5.5%,千粒重354.6g,出籽率86.2%。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28.0kg,平均較鄭單958增產6.51%,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病R,紋枯病MR2,南方銹病R,莖腐病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籽粒品質檢測,容重770g/L、粗蛋白質(干基)10.41%、粗脂肪(干基)4.24%、粗淀粉(干基)72.47%。
適宜推廣區域: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
4.蘇玉34
選育單位: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原審定編號:蘇審玉201203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年年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出苗快而齊,苗期長勢較強,幼苗葉鞘紫色,株型較緊湊,葉片寬大,穗位上下葉片著生較密;果穗筒形,籽粒純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粉紅色,全生育期約99天。株高238.6厘米,穗位100.6厘米,和對照鄭單958接近,穗長16.4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數14.8行,每行29.3粒,千粒重351.8克,出籽率84.2%,田間倒伏率0.9%,空稈率2.4%。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41.0kg,平均較鄭單958增產達9.12%,增產極顯著。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5MR病,紋枯病51S1,南方銹病7S,莖腐病10R。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籽粒品質檢測,容重783g/L、粗蛋白質(干基)10.30%、粗脂肪(干基)3.74%、粗淀粉(干基)71.33%。
適宜推廣區域: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
5.農禾518
選育單位:河南省鄭州市農禾豐作物新品種研究所
原審定編號:豫審玉2012010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知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芽鞘淺紫色,第一葉尖端卵圓形;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花絲青綠;果穗筒型,夏播全生育期99天和對照鄭單958相當。株高254.8cm,穗位高98.5cm;雄穗分枝5-8個,穗長15.2cm,穗粗4.8cm,禿尖長0.8cm,穗行數16.4行,行粒數27.3粒;,千粒重337g,空稈率3.3%,倒伏率3.0%,出籽率86.4%。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25.7kg,平均較鄭單958增產6.04%,達極顯著水平。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病MR,紋枯病MR2,南方銹病MR,莖腐病MR1。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籽粒品質檢測,容重776g/L、粗蛋白質(干基)11.4%、粗脂肪(干基)4.76%、粗淀粉(干基)71.42%。
適宜推廣區域: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
6.濮玉7號
選育單位:河南省濮陽市神農種業有限公司
原審定編號:豫審玉2012008
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高德奧特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株型緊湊,苗期長勢強,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全生育期100天較對照鄭單958略晚,株高272.1cm,穗位高105.2cm;穗長17.9cm,穗粗4.6cm較細,禿尖長0.4cm,穗行數14.2行,行粒數29.1粒;空稈率3.3%,千粒重366g,出籽率84.2%。
產量表現:平均畝產526.0kg,平均較鄭單958增產6.10%,增產極顯著
抗病鑒定結果: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抗性接種鑒定,小斑5MR病,紋枯病40MR1,南方銹病7S,莖腐病20MR1。
品質分析結果: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籽粒品質檢測,容重760g/L、粗蛋白質(干基)11.44%、粗脂肪(干基)4.23%、粗淀粉(干基)70.24%。
適宜推廣區域:我省沿淮和淮北地區。
7.蘇科糯三號
選育單位: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所
原審定編號:蘇審玉201006
品種(生態)類型:鮮食雜交糯玉米
引種單位:安徽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2013年參加安徽省引種試驗,該品種出苗至采收81天,生育期與對照鳳糯2146相當。株型半緊湊,株高200.6cm,穗位96.2cm,穗長18.5cm,穗粗4.7cm,禿尖1.6cm,籽粒花色,軸白色。倒伏率1.3%,倒折率1.5%,田間病害輕。
產量表現:鮮果穗平均畝產852.6kg,比對照增產6.5%
抗性試驗田間記載結果:小斑病1級,紋枯病1.3級,南方銹病1.1級,莖腐病0.0%。倒伏率1.3%,倒折率1.5%。
品質分析結果:感官品質25分,氣味、風味13分,色澤5分,糯性17分,柔嫩性9分,皮薄厚16分,專家品質品嘗綜合評分為85分。
適宜推廣區域: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