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種〔2014〕52號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關于批準西農979、衡觀35小麥品種
在南陽及信陽北部引進種植的通知
各省轄市及省直管縣(市)種子管理站:
經省農業廳(豫農種植[2014]52號)文批準,同意西農979、衡觀35小麥品種在我省南陽及信陽的羅山縣、息縣、淮濱縣等北部麥區種植。望各級種子管理部門嚴格按照品種的特征特性和推廣區域,因地制宜做好相關工作。
附件:引種品種簡介
2014年9月15日
引種品種簡介
1、品種名稱:西農979
引種證號:豫引麥2014001號
審定情況:2005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證號國審麥2005005號
選育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引種單位:河南金粒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西農2611/(918/95選1)F1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偏春中早熟強筋品種,全生育期215-219天。幼苗匍匐,葉片較窄,冬前分蘗力強,冬季抗寒性較強,春季抗倒春寒能力偏弱,起身拔節快,抽穗較早;平均株高75cm,株型略松散,旗葉窄長、上沖,莖稈粗壯,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紡錘型穗,長芒、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較低,不耐后期高溫有早衰現象。接種鑒定:中抗至高抗條銹病,慢稈銹病,中感赤霉病和紋枯病,高感葉銹和白粉病。2014年成產三要素為:畝穗數42.1-50.7萬,穗粒數30.4-31.0粒,千粒重42.0-47.3g。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容重804克/升、784克/升,蛋白質(干基)含量13.96%、15.39%,濕面筋含量29.4%、32.3%,沉降值41.7毫升、49.7毫升,吸水率64.8%、62.4%,面團形成時間4.5分鐘、6.1分鐘,穩定時間8.7分鐘、17.9分鐘,最大抗延阻力440E.U.、564/E.U.,拉伸面積94平方厘米、121平方厘米,屬強筋品種。
產量結果:2013-2014參加省南部麥區引種試驗,南陽5點匯總5點增產,平均畝產524.7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6.7%;信陽3點匯總3點增產,平均畝產550.5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15.3%。
引種區域:我省南陽及信陽的羅山縣、息縣、淮濱縣等北部麥區種植。
2、品種名稱:衡觀35
引種證號:豫引麥2014002號
審定情況:2006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證號國審麥2006010號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引種單位:河南黃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84觀749/衡87-4263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偏春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16-219天。幼苗半匍匐,葉寬披,分蘗力中等,春季起身拔節早,對低溫干旱較敏感,兩極分化快,抽穗早,成穗率中等,平均株高77cm,株型緊湊,旗葉寬大,卷曲,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強;穗長方型,長芒,白粒,籽粒半角質;耐后期高溫,耐穗發芽,熟相較好。2014年成產三要素為:畝穗數38.4-45.5萬,穗粒數32.2-36.6粒,千粒重41.6-50.5g。接種鑒定:中抗稈銹病,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中感至高感條銹病,高感葉銹病和赤霉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容重783克/升、794克/升,蛋白質(干基)含量13.99%、13.75%,濕面筋含量29.3%、30.3%,沉降值32.5毫升、27.2毫升,吸水率62%、60.4%,穩定時間3分鐘、3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80E.U.、141E.U.,拉伸面積39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
產量結果:2013-2014參加省南部麥區引種試驗,南陽5點匯總5點增產,平均畝產530.8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7.9%;信陽3點匯總3點增產,平均畝產573.4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20.1%。
引種區域:我省南陽及信陽的羅山縣、息縣、淮濱縣等北部麥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