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冀審薯2014001號
〈1〉品種來源
選育單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親本組合:“費烏瑞它”莖尖脫毒愈傷組織培養發生的變異株選育而成。
育成年份:2012年
報審單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審定時間:2014年5月
〈2〉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二季作區早熟品種,生育期67天。植株直立,株高66cm,莖綠色帶褐色斑紋,葉綠色,單株主莖數1.6個,花冠淺紫色,薯型橢圓形,淺黃皮淺黃肉,薯皮光滑,芽眼少而淺,單株結薯塊數4.5個,商品薯率86.4%。2013年農業部薯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張家口)檢測,薯塊淀粉含量14.2%,干物質含量17.12%,蛋白質含量2.6%,還原糖含量0.3%。
抗病性:農業部薯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張家口)鑒定,該品種對馬鈴薯PVX病毒病、PVY病毒病、PVS病毒病、PLRV病毒病表現抗病。
〈3〉產量表現
2012年二季作區馬鈴薯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275.9kg。2013年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564.9kg。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559.5kg。
〈4〉栽培技術要點
當10cm地溫穩定通過7~8℃時即可播種,一般每年1月底2月初催芽,3月上中旬播種。適宜起壟栽培,種植密度4000~4500株/畝,畝用種量125~150Kg。結合翻地每畝撒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Kg,播種時溝施氮、磷、鉀復合肥50Kg,硫酸鉀25Kg。播種后立即覆蓋地膜,以保墑提溫促早齊苗,出苗時將苗及時掏出膜外,晚霜過后揭膜,開始追肥、培土、澆水。底肥不足或沙土地結合第一次培土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kg,封壟前第二次培土,掌握兩次培土高度20cm左右。當田間封壟時注意防止徒長,生長期間要防治蚜蟲和飛虱的危害,注意防治馬鈴薯早、晚疫病,適時收獲。
〈5〉推廣意見
建議在河北省中南部二季作區春播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