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桂審果2014015號
作物種類:葡萄
品種名稱:阿拉紫
申報單位:廣西農科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阿拉紫(英文名Alachua)”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葡萄育種家 J.A. Mortensen and J.W. Harris 于1990年育成,它的親本為 “Fry”דSouthland”。2007年引入廣西。
特征特性:嫩梢梢尖粉白色,幼葉密布白色蛛狀絨毛;嫩葉古銅色,有光澤;新梢彎曲,絨毛無,節間淺綠色;一年生枝棕褐色,有斑點,樹皮無剝落;成熟葉片深綠色,極小,主脈長度平均7.8cm,腎形,葉面平展,葉背無絨毛;葉片全緣,葉緣鋸齒雙側直;葉柄洼寬拱形,基部V形;卷須間斷,不分叉。花穗小,多為2穗,兩性花。果實橢圓形,紫黑色,果皮有皮孔,果皮厚、脆,不易與果肉分離,果肉軟,平均果粒重8克以上,內含種子2~3粒。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17.6%;單粒重8g-9g,單穗重50g-90g,香氣獨特,濃烈。可溶性固形物為15.3%,總糖為13.0g/100g,總酸(檸檬酸計)為4.84g/公斤,維生素C為7.34mg/100g。萌芽率78.4%,成枝率85.5%,結果枝率83.6%,果枝平均著生果穗數1.8個,座果率16.5%。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 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熟,果實成熟期不一致。
產量表現:在南寧市西鄉塘、明陽和岑溪等地種植進行生產試種,次年平均株產3.04公斤,平均畝產1012.8公斤;第三年平均株產9.12公斤,平均畝產1517.9公斤;第四年平均株產9.01公斤,平均畝產1500.7公斤。
栽培要點:1.用2米株距,2.5米行距雙十字V型架種植整形建園,建園時每畝施入腐熟的雞糞2噸,鈣鎂磷肥40公斤,硫酸鉀肥30公斤。2. 冬剪后一次施足全年基肥,在4月下旬花期前應在葉面噴施微量元素肥、0.5%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促進開花及座果。5月中旬座果穩定后追施壯果肥,7月果實轉色期則應葉面追施0.5%磷酸二氫鉀以促進糖度提高和果實著色,采后則斷根單邊開40厘米溝施15:15:15復合肥每畝40公斤,以促進樹體營養恢復。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通則,通過審定,可在廣西東部、南部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