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號 蘇鑒薯201402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寧6-10”,由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萬9902-7為母本,浙薯132為父本,經雜交選育,于2011年育成,屬食用型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甘薯產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2~2013年參加省鑒定試驗,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731.1公斤,比對照蘇渝303增產27.2%;薯干畝產646.2公斤,比對照蘇渝303增產14.1%。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鮮薯畝產2118.3公斤,比對照蘇渝303增產13.9%;平均薯干畝產518.1公斤,比對照增產11.2%。
頂葉綠色,莖綠色,葉脈綠色,葉片心形,蔓較短,分枝8個左右。栽插后發根還苗較快,生長勢較強。結薯集中,單株平均結薯數5個左右,薯塊短紡錘形,外觀光滑整齊,商品性好。薯皮黃色,薯肉桔紅色,胡蘿卜素含量5.1 毫克/100克鮮重,熟食味較好,為食用型品種。感根腐病、莖線蟲病和黑斑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育壯苗。控制排種量,每平方米排種量20公斤左右,于3月中旬至4月初排種,薄膜覆蓋溫床育苗。每次采苗后及時追肥、培土,促進薯苗健壯生長。
2、栽插密度。春薯每畝3500株左右,夏薯每畝4000株左右。
3、肥水運籌。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塊、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種植,配合施用氮、磷肥,增施鉀肥。
4、病蟲害防治。收獲時留無病害、無破損的薯塊做種;薯塊入窖時,進行高溫愈合,防控黑斑病;育苗和移栽時用藥劑處理防治病害;高剪苗防控黑斑病,栽插前用藥劑防治地下害蟲。不宜在莖線蟲發生田塊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