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定編號 蘇(su)鑒薯201401
(二(er))來源與類型 原(yuan)名(ming)“寧(ning)26-2”,由江蘇(su)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zuo)物研究所以(yi)Palmarep為母本,蘇薯12為(wei)父(fu)本(ben),經雜交選育,于(yu)2010年育成,屬兼用(yong)型品種。
(三(san))適應(ying)范圍 適宜江蘇省甘薯(shu)產(chan)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1~2012年參(can)加省鑒定試驗,兩年平(ping)均鮮薯畝產2174.8公(gong)斤,比對照蘇渝303增產7.3%;薯(shu)干畝產583.9公斤,比對照蘇渝303增(zeng)產9.8%。2013年(nian)生產試驗,平均鮮(xian)薯畝產1909.9公斤,比對照蘇渝303增產2.7%;平均薯干畝產528.3公斤,比(bi)對照增產13.4%。
頂葉淺褐色(se)(se),莖綠(lv)色(se)(se),葉脈綠(lv)色(se)(se),葉片(pian)心形,蔓較(jiao)長,分枝(zhi)9個左右。栽插(cha)后發根還苗較快,生長勢較強(qiang)。結薯(shu)集中,單株平均結薯(shu)數4個(ge)左右,薯(shu)塊下膨(peng)紡錘形(xing),外觀光(guang)滑整(zheng)齊,商品性好。薯(shu)皮淡黃色,薯(shu)肉(rou)白色,熟食味(wei)較(jiao)好,為兼用型品種。中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感莖線(xian)蟲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育壯(zhuang)苗。控制排(pai)種量,每平方米排(pai)種量20公(gong)斤左右,于3月(yue)下(xia)旬至4月初排種,薄膜覆蓋溫床育苗。每次(ci)采苗后(hou)及時(shi)追肥、培土,促進薯苗健壯生長(chang)。
2、栽(zai)插密度。春(chun)薯每畝3000~3500株(zhu),夏薯(shu)每畝(mu)3500~4000株。
3、肥(fei)(fei)水運(yun)籌。在(zai)中等肥(fei)(fei)力以(yi)上田塊上種植,配合施用氮、磷、鉀肥(fei)(fei)。
4、病蟲(chong)害防(fang)治。收(shou)獲(huo)時(shi)留(liu)無(wu)病害、無(wu)破損(sun)的薯塊(kuai)做種(zhong),薯塊(kuai)入窖(jiao)時(shi),進行高(gao)溫愈合,以(yi)防(fang)控貯藏期(qi)病害;育苗(miao)和移栽時(shi)用藥(yao)劑處理防(fang)治病害;高(gao)剪苗(miao)防(fang)控黑斑病,栽插前用藥(yao)劑防(fang)治地下害蟲(chong)。不宜在莖(jing)線蟲(chong)發生田塊(kuai)種(zhong)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