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麻(認)2014001
申請單位:山(shan)西省農業(ye)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選育(yu)單位(wei):山西省(sheng)農業(ye)科學院經濟作物研(yan)究(jiu)所、福建農林(lin)大(da)學作物學院
品種來源(yuan):福紅952A×MR-31。
特征特性:工藝成熟期150天,晚熟品種。株形緊湊,前、中期生長較快,生長勢強,株高平均390.0厘米,莖稈綠色,苗期基部及后期梢部為微紅色,莖粗平均2.2厘米,鮮皮厚平均1.51毫米。掌狀裂葉,葉片窄小,7裂葉,苞片5片,花萼7片,花冠黃色,花喉紅色,種子三角形。
抗(kang)病(bing)鑒定:2011年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室內接種鑒定,中抗炭疽病;田間自然發病率調查,炭疽病病株率3.7%,立枯病病株率4.4%,稈枯病病株率為1.3%。
品(pin)質分析:2011年東華大學紡織檢測中心測定,線密度261公支支數Nm,斷裂強力351牛頓。
產(chan)量表現:2012~2013年參加山西省紅麻新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原麻畝產379.8千克,比對照福紅951(下同)增產15.5%,兩年10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其中2012年平均原麻畝產376.6千克,比對照增產17.5%;2013年平均原麻畝產382.9千克,比對照增產13.6%。
栽培要點:適宜播期5月下旬~6月上旬,畝播量1.0千克,畝留苗0.8~1.0萬株。施(shi)(shi)足基肥(fei),輕施(shi)(shi)苗(miao)肥(fei),早(zao)施(shi)(shi)、重施(shi)(shi)旺(wang)長肥(fei),并增施(shi)(shi)磷(lin)、鉀(jia)肥(fei)。工藝成熟期(qi)及時收剝。
適宜區域:山西中南部(bu)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