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渝審薯2014001
品種名稱:渝馬鈴薯3號
選育單位: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944-1/S21
特征特性:中早熟鮮食型品種,生育期83.0天。株高71.0厘米,莖綠色,葉深綠色,花冠淡紫色,花繁茂性中等,薯型長橢圓,皮黃色,肉淡黃色,薯皮略帶麻點,芽眼淺帶紅色。結薯集中,薯塊整齊度較高,單株結薯5.8個,單株薯塊產量480.78克,薯塊重84.57克/個,商品薯率70.63%。
主要品質指標:干物質含量19.0%,淀粉含量13.2%,維生素C含量11.6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56%。
抗病評價:田間觀測感晚疫病,抗環腐病,抗青枯病,抗病毒病,抗黑脛病;室內鑒定感晚疫病,抗X病毒和Y病毒。
產量表現:2012年區試平均畝產1336.70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15.48%;2013年區試平均畝產2214.33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20.61%;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775.51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18.63%。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278.00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32.19%。
適宜區域及栽培要點:1、適宜重慶市不同海拔地區種植。2、采用50克左右的整薯做種,切塊種薯必須消毒。低壩、丘陵區作早熟蔬菜種植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種;中、高山區在1月上旬至2月上旬播種(春節前)為宜。3、凈作適宜密度4000株/畝,起壟栽培;與玉米雙套適宜密度2500~3000株/畝。4、底肥畝施堆渣肥2500~4000公斤,硫酸鉀型復合肥30~40公斤及豬糞水2000公斤。5、注意排澇防旱,干旱情況下要及時灌水;苗齊后中耕除草,用尿素追肥1次;現蕾初期提行培土;根據苗情用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6、苗期注意防治蚜蟲;中、后期注意防治晚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