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甘審玉2014005
品種名稱:32D22
選育單位: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PH09B為母本,PHPM0為父本組配的雜交種。
選育單位: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PH09B為母本,PHPM0為父本組配的雜交種。
其它審定情況:2004年吉林省審定(吉審玉2004024),2005年遼寧省審定,2005年農業部審定(國審玉2005013),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認定(蒙認玉2006015號),2009年陜西省認定(陜引玉2009025)。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24厘米,成株葉片數21片。莖基綠色,花藥紫色,穎殼綠色。果穗筒形,穗長20.7厘米,穗行數16.1行,行粒數41.9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5.5克。含粗蛋白9.49%,粗脂肪4.37%,賴氨酸0.386%,粗淀粉75.03%。生育期138天。平均倒伏(折)率1.1%。抗病性經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葉病,抗絲黑穗病,高感大斑病、莖腐病和紅葉病。
產量表現:在2011-2012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63.2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3.2%。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69.2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6.3%。
栽培要點:4月上旬—5月上中旬播種,畝保苗4500株左右。底肥,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氮肥10公斤。追肥,分別在拔節前期、抽雄期和灌漿前期結合灌水,畝施氮肥20公斤。并注意防治莖腐病、大斑病和紅葉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河西、中東部榆中、臨夏、平涼和天水等地玉米莖腐病、大斑病和紅葉病非流行區種植。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24厘米,成株葉片數21片。莖基綠色,花藥紫色,穎殼綠色。果穗筒形,穗長20.7厘米,穗行數16.1行,行粒數41.9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5.5克。含粗蛋白9.49%,粗脂肪4.37%,賴氨酸0.386%,粗淀粉75.03%。生育期138天。平均倒伏(折)率1.1%。抗病性經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葉病,抗絲黑穗病,高感大斑病、莖腐病和紅葉病。
產量表現:在2011-2012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63.2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3.2%。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69.2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6.3%。
栽培要點:4月上旬—5月上中旬播種,畝保苗4500株左右。底肥,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氮肥10公斤。追肥,分別在拔節前期、抽雄期和灌漿前期結合灌水,畝施氮肥20公斤。并注意防治莖腐病、大斑病和紅葉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河西、中東部榆中、臨夏、平涼和天水等地玉米莖腐病、大斑病和紅葉病非流行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