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中熟夏播雜交玉米品種
審定編號:皖玉2013002
育種人: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CR73031(來源于78599×5003)×CRE2(法國雜交種SX9643的二環系)
主要特征特性:葉鞘紫色,幼苗葉緣呈紫色,葉面帶波紋。成株株型半緊湊,葉片數19片左右。雄穗一級分枝4個左右,花藥紫色,花絲淺綠色。果穗筒型,與莖稈夾角小,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
2010年(對照農大108)、2011年(對照弘大8號)兩年低密度組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282厘米、穗位122厘米、穗長16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0.4厘米、穗行數16、行粒數33粒、出籽率86%、千粒重317克。抗高溫熱害2級(相對空稈率平均1.9%)。全生育期99天左右,與對照品種(弘大8號)相當。
抗性表現:經河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接種鑒定,2010年中抗小斑病(病級5級),中抗南方銹病(病級5級),高感紋枯病(病指75),高抗莖腐病(發病率2.9%);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接種鑒定,2011年中抗小斑病(病級5級),高抗南方銹病(病級1級),中抗紋枯病(病指48),中抗莖腐病(發病率20%)。
品質表現:2012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粗蛋白(干基)10.94%,粗脂肪(干基)5.10%,粗淀粉(干基)70.83%。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0年區域試驗畝產505.0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2.75%(極顯著);2011年區域試驗畝產493.8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2.19%(不顯著)。
2012年生產試驗畝產554.30公斤,較對照品種(弘大8號)增產2.55%。
適宜推廣區域:江淮丘陵區和淮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