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冀審薯2013001號)
〈1〉品種來源
選育單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親本組合:3號/豐收白
育成年份:2009年
報審單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審定時間:2013年4月
〈2〉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中晚熟加工型品種,生育期94天。植株直立,株高65 cm,莖綠色,葉中綠色,單株主莖數2.1個,花冠淡紫色,塊莖橢圓形,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淺,單株結薯塊數3.7個,商品薯率76.2%。
塊莖品質:2012年農業部薯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張家口)檢測:薯塊淀粉含量16.02%、干物質含量19.88%、粗蛋白含量3.45%、還原糖含量0.23%、Vc含量18.4㎎/100克。
抗病性:農業部薯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張家口)對該品種對馬鈴薯PVX病毒病、PVY病毒病、PVS病毒病、PLRV病毒病表現抗病;人工接種晚疫病抗性鑒定,結果表現為高度抗病型。在各試點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亦表現了晚疫病抗性。
〈3〉產量表現
2010年馬鈴薯加工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01.9 kg, 2011年同組區試,平均畝產1543.5 kg;2012年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09.3 kg。
〈4〉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不灘不堿、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的地塊種植。5月上旬播種,播前12天左右室內催芽(18℃),6~8天的室外曬種;畝用種量125~140kg。起壟栽培,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結合播種畝施農家肥3000kg、混施馬鈴薯專用肥50kg作底肥。幼苗頂土時悶鋤,苗高20cm左右中耕,現蕾時結合中耕培土,注意防治馬鈴薯早、晚疫病,適時收獲。
〈5〉推廣意見
建議在張家口、承德市壩上冷涼地區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