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冀審麥2013007號)
〈1〉品種來源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親本組合:太谷核不育群體
育成年份:2007年
報審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審定時間:2013年4月
〈2〉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44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成株株型較松散,株高75.7cm左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半硬質,籽粒較飽滿。畝穗數39.1萬,穗粒數34.7個,千粒重41.7克,容重793.0克/升。抗倒性強,抗寒性優于石4185。2011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3.14%,濕面筋29.8%,沉降值19.9毫升,吸水量59.8 ml/100g,形成時間2.2分鐘,穩定時間2.0分鐘。
抗病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2008~2009年度高感白粉病、葉銹病、條銹病;2009~2010年度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銹病,中感條銹病。
〈3〉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0kg, 2009~2010年度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74kg,2010~2011年度冀中南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kg,2011~2012年度冀中南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6kg。
〈4〉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播期10月1日~5日,高肥水地塊基本苗20萬/畝,中等肥水地塊基本苗22萬/畝。施足底肥,一般麥田畝施底肥磷酸二銨25公斤,尿素7.5~9公斤,追肥以起身、拔節兩次施用為宜,冬前澆好越冬水。播前進行種子包衣或用殺蟲劑配合殺菌劑拌種,后期及時防治麥蚜。
〈5〉推廣意見
建議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麥區中高水肥地塊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