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南充市農業科學院
⑵品種來源: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2006年從南充市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引進的浙13×南薯99雜交組合實生苗,經鑒定、復選、品比等逐級試驗選育而成的。
⑶特征特性:中熟、淀粉加工型。頂葉綠色,成熟葉心齒型,葉脈綠色,葉片大小中等;株型匍匐,蔓長中等,蔓色綠帶紫色,單株分枝4~6個;薯塊長紡錘形,薯皮淺紅色,薯肉白色,單株結薯數4~7個;薯塊烘干率31.76%,淀粉率21.27%,較對照高3.8個百分點;大中薯率77.7%,中抗黑斑病,耐貯藏,熟食品質較優。
⑷產量表現:2010年~2011年參加四川省普通組區域試驗。兩年12點次平均鮮薯畝產1967.3公斤,比對照南薯88減產11.1%;藤葉畝產1808.5公斤,比對照南薯88減產15.8%;薯干畝產626.7公斤,比對照南薯88增產5.2%;淀粉畝產419.9公斤,比對照南薯88增產10.1%。2012年生產試驗,5點平均鮮薯畝產1938.0公斤,較對照南薯88減產5.9%;藤葉產量畝產1656.5公斤,比對照南薯88增產13.7%;薯干畝產698.4公斤,比對照南薯88增產5.8%;淀粉畝產464.0公斤,比對照南薯88增產15.0%,5點均增產。
⑸栽培要點:①育苗和移栽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地膜覆蓋育苗,稀播種薯培育壯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②密度:中等肥力土壤凈作每畝4000株,瘠薄地每畝4500株~5000株。③施肥:以有機肥料為主,磷鉀肥為輔,重施底肥,包廂或全田施用;追肥宜早。④大田管理:及時除草,防治病蟲,不提藤、不翻蔓。⑤收獲貯藏:霜降至立冬收獲。貯藏可采取托布津藥劑處理,然后入窖、排濕、保溫。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甘薯種植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