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四川省西昌農業科學研究所 云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⑵品種來源:2004年用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會順23作母本,S01-266作父本,配制雜交組合,經系統選育而成。
⑶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85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70厘米左右,莖綠色有褐斑、橫斷面三棱形,莖翼直型,葉綠色,葉片茸毛中等,小葉著生密集度疏,頂小葉基部形狀心形,花冠白色、形狀近五邊形,無重瓣花,花藥橙色,柱頭較長、顏色淺、形狀錐形,薯塊橢圓型、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淺,抗晚疫病,高抗病毒病。經四川省農科院分析測試中心測定:淀粉含量:22.9%,蛋白質含量2.66%,還原糖含量0.24%,VC18.3毫克∕100克鮮薯。
⑷產量表現:2010年~2011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兩年15點(12增3減),鮮薯平均畝產1476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16.4%,201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281.6公斤,較對照米拉平均增產2.8%。
⑸栽培要點:選擇不易積水、肥力中上、前作非茄科作物的沙壤土種植為佳,畝植密度4000穴~4500穴,適宜雙行壟作,施肥以底肥為主,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公斤~2000公斤,復合肥(氮\磷\鉀:15:15:15)50公斤,苗期追施尿素5公斤~7.5公斤。出苗后及時中耕除草,理溝培土,現蕾至花期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適時防治病蟲害。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盆周丘陵及二半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