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遂寧市宏宇農業科學研究所、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⑵品種來源:用自育抗蟲核不育兩用系射A2作母本,H07-449作父本配制的轉基因抗蟲棉組合。
⑶特征特性:生育期133天左右,中熟類型。植株塔型,茸毛較少,生長穩健,果枝疏朗,葉片較大,葉色綠色,結鈴性較強,鈴卵圓較大,不早衰。平均株高92.9厘米,果枝13.0臺,單鈴籽棉重6.15克,衣分40.04%,衣指8.1克,籽指10.8克。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高抗紅鈴蟲。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HVICC標準),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4毫米,比強度30.85CN/tex,馬克隆值4.7,整齊度84.6%,紡紗均勻性指數147.45。
⑷產量表現:2010~2011年四川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35.48公斤、皮棉94.08公斤、白花皮棉81.56公斤,分別比對照川雜13增產4.0%、5.2%和6.9%。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30.70公斤、皮棉92.92公斤、白花皮棉81.73公斤,分別比對照川雜13增產5.1%、6.4%和9.1%。
⑸栽培要點:①播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薄膜保溫育苗。②密度:每畝種植2300~2800株。③施肥:施足底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重施有機肥,并注重氮、磷、鉀配合施用。④田間管理:根據苗情長勢在盛蕾至初花期適時適量噴施縮節胺,一般盛蕾期每畝1~1.5克,初花期每畝2~3克。⑤病蟲害防治:重點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盲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蟲,一、二代棉鈴蟲和紅鈴蟲一般不用防治,7~8月對三、四代棉鈴蟲和紅鈴蟲及時進行1~2次防治。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