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yu)單位:四川(chuan)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jiu)所、四川(chuan)農業大學水稻研究(jiu)所、成都金(jin)卓農業股份有(you)限公司
⑵品種來(lai)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四川省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谷A與自育恢復系瀘恢732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品種。
⑶特征特性(xing):該品種兩年(nian)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1.7天,比(bi)對照岡(gang)優725短0.1天。株高121.2厘米(mi),株型適中,葉(xie)(xie)色(se)深綠,葉(xie)(xie)鞘、葉(xie)(xie)耳、葉(xie)(xie)枕、柱(zhu)頭、葉(xie)(xie)緣紫色(se),畝有(you)效穗13.4萬,穗紡錘形,穗長27.6厘米(mi),每穗平均著(zhu)粒(li)175.4粒(li),結實率(lv)(lv)83.2%,千粒(li)重31.2克,谷殼黃色(se),穎尖(jian)紫色(se)。品質(zhi)測定:出糙(cao)率(lv)(lv)81.9%、整精米(mi)率(lv)(lv)55.2%,長寬比(bi)2.7、堊白粒(li)率(lv)(lv)84%、堊白度23.1%、膠稠度84毫米(mi)、直鏈(lian)淀粉含量(liang)22.2%、蛋白質(zhi)含量(liang)7.6%。稻瘟病抗性鑒定:2010年(nian)葉(xie)(xie)瘟4、4、3、4級,頸瘟7、5、7、7級;2011年葉(xie)瘟6、5、7、4級,頸瘟5、7、5、5級。
⑷產量表(biao)現:2010年(nian)參加(jia)四(si)川省中秈(xian)遲熟4組區試,平均畝產504.78公(gong)斤,比(bi)對(dui)照岡(gang)優(you)725增(zeng)產(chan)3.93%;2011年中秈遲熟1組續試,平均畝產(chan)551.45公斤(jin),比(bi)對照岡優725增產4.11%。兩年區(qu)試平(ping)均畝(mu)產528.12公(gong)斤,比(bi)對照岡優725增產4.03%,兩年區試平均增產點率89%。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mu)產548.44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02%。
⑸栽培要點:①適(shi)時早播:3月上旬至4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②合理密植:畝栽(zai)1~1.3萬穴;③肥(fei)水(shui)管理:采(cai)用(yong)“前促中穩后保”的施肥(fei)方式,氮、磷、鉀(jia)肥(fei)搭配使用(yong);④根據(ju)植保預測預報(bao),綜合防治病(bing)蟲害,注(zhu)意(yi)防治稻(dao)瘟病(bing)。
⑹適宜種植(zhi)地區:四川省平壩(ba)、丘(qiu)陵(ling)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