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1305
(二)來源與類型 由中國農業大學以BS641W×BS638配組,于2008年育成,屬早熟半緊湊型超甜玉米。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0-2011年參加江蘇省甜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鮮穗619.5公斤,比對照晶甜3號減產4.7%,減產不顯著。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639.2公斤,比對照晶甜3號減產2.0%。
出苗整齊,葉鞘綠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花藥青色,穎殼青色,花絲青色,果穗筒形,籽粒黃白相間(約3/4黃粒、1/4白粒),超甜硬粒型,穗軸白色。兩年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春播約87天,株高169厘米,穗位高65厘米,成株葉片數17片,穗長16.1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28粒,千粒鮮重292克,鮮出籽率67.7%,田間倒伏率10.0%。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高感紋枯病、莖腐病、粗縮病。省鮮食玉米區域試驗品種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一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水溶性糖含量18.7%,還原糖含量7.2%,達到甜玉米標準(NY/T 523-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根據上市時間及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上旬播種。畝用種量0.5-1.0公斤。
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3500-4500株/畝。大小行種植,大行距90-110厘米,小行距一般30厘米。
3、加強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鉀7.5-10公斤。春播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穗肥60%,夏播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50%,穗肥50%-60%。做到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澇防旱。
4、病蟲草害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和莖腐病等。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4天左右采收青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