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1301
(二)來源與類型 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以蘇優205×S208配組,于2006年育成,屬轉基因抗蟲棉雜交一代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非枯、黃萎病田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8-2009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38.4公斤,比對照泗雜3號增產2.1%;皮棉畝產102.0公斤,比對照增產2.9%。2010年生產試驗平均子棉畝產242.6公斤,比對照泗雜3號增產9.4%;皮棉畝產97.9公斤,比對照增產4.0%。
出苗較好,長勢強,整齊度好。株形緊湊,莖桿較粗壯,茸毛少,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鈴卵圓形,吐絮較暢。省區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6天。株高113.8厘米,單株果枝18.8臺,果枝始節位7.0節,單株結鈴30.7個,單鈴重5.9克,衣分42.7%,子指9.7克,霜前花率88.0%。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5毫米,整齊度指數85.5%,斷裂比強度30.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7,紡紗均勻性指數149。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種鑒定:枯萎病指10.8,黃萎病指47.5,耐枯萎病,感黃萎病。抗棉鈴蟲。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缽育苗,4月上旬播種;地膜直播4月下旬播種。
2、合理密植。中上等肥力田塊,移栽密度以2000株/畝為宜;地力瘠薄田塊,移栽密度以2300株/畝為宜。
3、科學施肥。全生育期畝用純氮 22-2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鉀15-18公斤,適量補充多元微肥。氮肥使用比例:基肥約占25-30%,中后期追肥占70-75%;磷肥以基肥施用為主;鉀肥以基肥和中期追肥為主。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培土壅根,防倒伏。
4、適度化調。全生育期化調3-4次,縮節胺純品畝用量:蕾期1.0克左右,初花期2.0克左右,盛花結鈴期3.0克左右,打頂后一周4.0克左右。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密切關注植保部門的病蟲情預報,及時防病治蟲。苗期主要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和盲蝽象、棉蚜等危害,大田期應密切關注三、四代棉鈴蟲和盲蝽象、斜紋夜蛾等害蟲的發生及其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