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根據《種子法》和《河南省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管理辦法》對中間試驗的要求,結合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13年品審會秋作物專業組會議紀要》有關精神,制定2013年河南省大豆品種試驗方案。
一、試驗目的
鑒定評價參試大豆品種(組合)在河南省產區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性、品質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為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二、試驗設計
1、生產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法,2次重復,各品系每次重復小區面積0.15畝,每個品種共占地0.3畝,收獲計產面積0.3畝。種植密度1.0-1.3萬株/畝,特殊類型品種密度按選育單位要求進行,田間管理措施同當地生產水平,試驗地四周設保護區域。
2、區域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7行區,行長5米,行距0.4米, 小區面積14平方米,株距4寸,三粒擺播,單株留苗,密度12500/畝,播種時留預備苗。收獲時去邊行,實收中間五行,計產面積10平方米。收獲前第一、二重復參試品種小區中間三行隨機取樣10株以備考種。田間管理措施同當地生產水平,試驗地四周設保護區域。
3、預備試驗采用間比法排列,2次重復,每6個品種加一對照,以豫豆22號為對照品種(不統一供種,自己留種),五行區,行長4米,行距0.4米,小區面積8平方米,收獲時去邊行,實收中間3行,計產面積4.8平方米。收獲前第一重復參試品種小區中間三行隨機取樣10株以備考種,對照品種豫豆22號可在有代表性的小區內取樣。
三、承擔單位
預備試驗兩組,區試、生試各一組,共四組。32個點次。安陽市農科院、濮陽市農科所、焦作市農科所、商丘市農科院、漯河市農科院、周口市農科院、寶豐縣農科所、駐馬店市農科院、平輿縣農科所、長葛農科所以、鄧州種子公司和省農科院等。
四、試驗基本要求
1、試驗地要求排灌設施良好,前茬一致,肥力均勻、中上等肥力、有代表性的地塊,忌重茬。
2、試驗全部采用麥后直播,按當地大田種植方式種植。及時消滅雜草,防治病蟲害,各項管理措施務求一致。
3、承試單位要有專職技術人員負責,嚴格執行試驗方案和觀察記載項目,不得隨意改變,確保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苗期寫出小結,有條件的可以結合圖片匯報,產量結果以實收產量為準。試驗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并打印3份,于11月底前寄省站品種試驗管理科并用E-Mail發至15037182288@139.com.
4、試驗因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響不能繼續進行時,應及時通報主持單位。
五、試驗管理
1、試驗期間,主持單位將對各試驗點進行抽查,按照豫種函(2003)2號《關于開展河南省主要農作物中間試驗質量檢查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對試驗質量進行綜合打分,對試驗質量好的單位進行表揚,差的則通報批評,因責任心不強導致試驗報廢的試點取消下年度承試資格。
2、切實保護品種權人的利益,不經品種權人的允許,不得對試驗品種進行擴散、繁殖等以商業為目的的行為。
3、為了保證試驗的客觀公正性,避免人為的干擾,參試品種采取密碼編號,試驗結束后,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專業組委員會開啟密碼編號。
4、按照省品審會專業委員會的要求,品質分析的樣品由主持單位統一抽取,考慮到作物生育期間氣候、栽培等情況,不指定抽樣單位,根據考察情況臨時決定,請各點留取樣品備用。
六、種子提供和接收要求
(一)供種要求
1、試驗種子應經過認真精選,生產試驗供種32公斤,區域試驗供種13公斤,預備試驗供種5公斤。
2、供種時間及地點:所有參試品種于4月20日前將種子和新申請表交送至河南省農業職業學院,聯系人:雷清泉,趙喜茹,電話:0371-67290685,手機:13938231428、13783432539,地址:鄭州市中牟縣青年西路38號院,郵編:451450。交種時未遞交新的申請表或超過報送時間的將不予受理。不得采用“普通包裹”、“快件包裹”等方式郵寄。未按照規定的數量、方式、地址和時間寄送種子的,視作自動放棄參試處理。
3、種子質量要求:各供種單位所提供的種子必須為非包衣種子,并確保種子質量(尤其是發芽率、純度)和品種真實,種子純度必須保證在97%以上,發芽率達到85%以上,如因種子質量原因影響試驗結果者,下年將不再參試。寄種時要求一品種一件,包裝扎實,包內外應有品種標簽,標明品種名稱和試驗組別,并附寄品種說明書和品種真實性承諾書。
4、密碼編號:參試品種收齊后由密碼編號單位統一換袋和編號,編號完成后由省種子管理站監督密封并保存。
(二)收種要求
各試驗點收到參試種子后應及時核查品種名稱、種子數量和種子質量并妥善保管,發現問題應及時與試驗主持單位聯系。各試驗點試驗時不得對參試品種再重新分組、編號。
七、記載項目
1、繪制田間種植圖,寫明小區面積及品種排列情況。
2、說明試驗土質,前茬作物及產量。
3、耕作管理:整地過程及質量,底肥種類及數量,追肥次數及數量,種植密度,播種方式,株行距,中耕時間和次數,防治病蟲害情況。
4、記載大豆生育期的主要氣象因素及特點(干旱、雨澇、光照等),說明各品種抗病性、抗倒性等。記載標準參考國家大豆區域試驗技術規程。
5、總結要明確描述各品種增產原因及其在當地的適應性,并寫出推廣關鍵栽培技術。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聯系人:雒 峰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商都路26號 電話:0371-86150569 15037182288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