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 寧審玉2012013
品種來源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寧夏農林科學院作物所以87162×昌7-2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90cm,基莖深紫色,莖粗2.5cm,穗位160cm,全株21片葉,葉片寬大、嫩綠,收獲期綠葉11-13片,雄穗花粉黃色,穎殼紫紅色,雌穗錐型,花絲紅色,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2010年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測試:全株青貯中性洗滌纖維43%,酸性洗滌纖維22%,全株青貯粗蛋白8.2%。
冬麥后復種全株青貯生育期90天,較對照中原單32早熟5-7天,屬中早熟青貯型雜交品種。田間高抗大、小斑病,中抗玉米螟、瘤黑粉病,抗矮花葉病。該品種高稈大穗,持綠性好,抗倒伏,后期耐低溫,苗勢旺,籽粒灌漿速度快。
適宜地區及產量水平 適宜寧夏引黃灌區冬麥后茬復種。
2008年區域試驗全株生物產量平均畝產5328.06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4.01%;全株干物質產量平均畝產1189.98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4.73%。2009年區域試驗生物產量平均畝產5300.6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2.45%;干物質產量平均畝產1271.68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8.84%。2010年區域試驗生物產量平均畝產4410.30kg,干物質產量平均畝產1039.9kg,分別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8.20%和16.50%。三年區域試驗生物鮮產量平均畝產5012.99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1.55%;干物質產量平均畝產1167.19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3.36%。2010年生產試驗全株生物產量平均畝產4257.68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2.71%;干物質產量平均畝產1108.80kg,較對照中原單32增產16.32%。
栽培技術要點 (1)施足底肥,搶墑早播:冬麥后機械免耕直播,畝施磷酸二銨10kg,尿素10kg,硫酸鉀5kg。(2)播深合理,緊貼濕土:播深5-6cm,將種子播到濕土上。(3)優化模式,合理密植:采用機械穴播,適宜畝密度5000-5500株。(4)中耕深施肥:拔節期結合機械中耕畝施尿素10kg,磷酸二銨10kg。(5)適時適量灌水:灌好冬麥收獲前的麥黃水,為適時早播創造條件,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適時灌水,確保田間灌水不積水,嚴防倒伏。(6)病蟲害防治:苗期防治地老虎。(7)適時晚收獲:10月上旬將地表5cm以上部分刈割青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