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引薯2012001
引種單位: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
選育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
外省審定情況:2005年甘肅省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甘審薯2005004。
品種來源:該品種系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青嵐鄉大坪村農民冉珍1996年從他家承包地中種植的全省馬鈴薯區試中保留的一個參試品種。
特征特性:中晚熟,出苗至收獲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株高40—50厘米,莖綠色,葉片肥大、墨綠色,花白色。薯塊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淺且少。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4個,大中薯率85%左右。
品質分析:甘肅省公告,鮮薯淀粉含量20.19%,還原糖含量0.16%,粗蛋白含量2.67%。
產量結果:2010—2011年參加山西省馬鈴薯中晚熟區引種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720.1公斤,比對照晉薯16號(下同)增產15.8% ,試驗點12個,全部增產。其中2010年平均畝產1840.0公斤,比對照增產21.0% ;2011年平均畝產1600.2公斤,比對照增產11.2%。
栽培要點:4月中下旬播種。畝施農家肥3000—5000公斤,尿素17—20公斤,過磷酸鈣50—6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其中2/3氮肥作底肥,其它肥料結合播種一次性施入。采取寬窄行種植,旱薄地每畝密度2500—3000株,水澆地每畝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當田間80%莖葉枯黃萎蔫時割去地上莖葉,防止莖葉病害傳到薯塊,并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6—7天后收獲。
適宜區域:山西馬鈴薯一季作區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