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桂審薯2012004號
品種名稱:桂淮7號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是從桂淮6號的變異株中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屬中熟品種,桂南地區生育期為210天,桂中地區為200天。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作物。莖,右旋,四棱型,棱翼較短,主莖較粗;葉片闊心形或箭形,基部箭形,先端銳尖,葉色綠色;網狀葉脈,主脈7條;葉序,以對生為主,基部有少數互生;葉腋間不長或少長零余子。薯形長圓柱型,薯長70-100cm,薯徑約6-8cm,薯皮光滑,須根少,薯皮褐白色,肉白色。鮮薯淀粉含量20.8%,蛋白質3.1%,氨基酸總量為2.24%,鐵(Fe)鋅(Zn)銅(Cu)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別為2.19mg/kg、3. 61mg/kg、2.66mg/kg,鮮薯水分含量為72.9%。
產量表現:2010年試驗,平均單株薯重1.75kg,畝產量達2707.33kg;2011年在南寧市興寧區、玉林市玉州區、欽州市欽北區,武鳴、賓陽等地進行試驗,平均產量為2734.11kg。2011年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在武鳴驗收,畝產3468.8kg。
栽培要點: 1、選與非薯類作物輪作的旱地、旱坡或高坑田塊或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為種植用地,可以采用粉壟(打溝)、打洞填料、定向結薯等栽培方法。2、選擇無病、無蟲、生長健壯的薯塊作為種薯。種植前進行切塊,重約75-100克;薯塊切后橫斷面沾上石灰粉或草木灰,然后放在陰涼處晾干后播種,或用70%的托布津800倍液浸種15-20分鐘再晾干備種。3、廣西桂南地區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種植,桂中3月中旬至4月中旬種植,每畝種植1500株左右。5、重施基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750kg左右,或復合肥50-60kg;出苗后,苗高10-15cm進行間苗;生長中期視苗勢施肥,每畝施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為宜)7.5—10kg;結薯期,結合噴灌或滴灌施肥,每畝用硫酸鉀10kg,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結薯伸長膨大。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通則,通過審定,可在全區淮山種植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