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驗目的
為了鑒定普通大豆、菜用大豆的豐產性、優質性、抗病性和適應性及商品品質,篩選適合我省種植的優質、高產、高效、適應性廣的大豆新品種,為新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依據。
二、參試品種及供種單位
普通大豆區試品種8個(含對照,見表1),菜用大豆區試品種9個(含對照,見表2),生產試驗品種2個。
表1 2012年參試品種普通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 親本來源 申報單位 聯系人 電話 郵編 備注
泉豆12號 泉系9319/泉系9234 泉州市農科所 呂美琴 059585989609 362212 續試
莆豆5號 泉豆7號/特大粒1號 莆田市農科所 李清華 13159452966 351144 續試
泉豆13號 泉系8803/泉系92-108 泉州市農科所 呂美琴 15959580123 362212
福豆71 2113/桂早1號 省農科院作物所 林國強 13960831749 350013
福豆1014 毛豆292/福豆8號 省農科院作物所 林國強 13960831749 350013
莆豆 17 福豆310/莆豆10號 莆田市農科所 李清華 13159452966 351144
莆豆12 莆豆10號/誘處4號 莆田市農科所 李清華 13159452966 351144
惠豆1號 惠安地方品種綠皮綠心豆自然變異單株系統選育 惠安縣種子管理站、惠安老科協農業組 曾雙海、王清中 15159755266 18960217750 362100
福豆310(CK) 莆豆8008/88B1-58-3 省農科院作物所 林國強 13960831749 350013
表2 2012年參試菜用大豆品種
品種名稱 親本來源 申報單位 聯系人 電話 郵編 備注
閩豆06B12-1 浙2818/閩豆1號 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 胡潤芳 059187572110 350013 生試
滬選26-19 AVR-3/ VS96-7 上海市農科院園藝所 顧衛紅 13601696212 201106 生試
蘇春10-14 灰莢2號/春SP-8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 陳新 13222058213 210014 續試
蘇春10-8 日本綜合毛豆/寧豆4號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 陳新 13222058213 210014 續試
H0427-82 23037-1/臺灣75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朱申龍 13858115400 310021 續試
浙98002 4074/亞99009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朱申龍 13858115400 310021 續試
浙88005-7 4904074/臺灣75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李佰權 13067906352 310021 續試
閩豆07B2-2-1 滬選23-9/交大02-89 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 林國強 13960831749 350013
青酥五號 AVR-1×VS-9 上海市農科院園藝所 顧衛紅 13601696212 201106
毛豆2808(CK1) 從臺灣引進 龍海市種子管理站 黃水龍 0596-6522674 363100
毛豆3號(CK2) 從臺灣引進 龍海市種子管理站 黃水龍 0596-6522674 363100
三、承試單位及聯系人
表3:普通大豆承試單位
承試單位 通訊地址 承試人 聯系電話 郵編 承試組別
泉州市農科所 福建省晉江市華洲 李明松 13675924719 362212 區試
莆田市農科所 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 李清華 13159452966 361100 區試
南平市農科所 建陽市童游 鄒榮春 13860061357 354200 區試
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 福州市晉安區埔黨 林國強 13960831749 350013 區試
長汀縣種子管理站 長汀縣汀洲鎮兆路130號 彭仁宗 13599617287 363000 區試
清流縣種子管理站 清流縣長興南街15幢 林貴發 13055546069 365300 區試
表4:菜用大豆承試單位
承試單位 通訊地址 承試人 聯系電話 郵編 承試組別
泉州市農科所 晉江市池店古福村 李明松 0595-85989609 362200 區試
同安區良種場 廈門市同安區大同鎮田洋 葉秀敏 18965102706 361100 區試
龍海市良種場 漳州龍海市江東 黃溪華 13799834566 363107 區試
莆田市種子管理站 莆田市城廂區文獻路615號 邱國清 0594-2695295 351100 區試、生試
連江縣種子公司 連江縣新民路22號 唐永暉 13905013013 350500 區試、生試
明溪縣良種場 明溪縣雪峰鎮東新路85號 蔣華 13605962543 365200 區試
南平市農科所 建陽市童游 鄒榮春 13860061357 354200 區試
龍海市種子管理站 龍海市石碼鎮工農路92號 黃水龍 0596-6522674 363100 生試
四、試驗設計及要求
1.試驗設計及試驗地選擇: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試驗地四周設有保護行。試驗安排在地勢平坦(不受建筑物或林木等遮陰影響)、肥力較好、排灌方便、非大豆連作的地塊(壤土或砂壤土)。每小區種植面積13.34 m2,統一采用“窄畦雙行穴播”種植方式,即畦寬帶溝100cm,雙行種植。每行38穴,穴距17.6cm,每穴播種3粒,出苗后及時間、定苗,每穴留壯苗2株,每小區定苗304株,畝植1.52萬株。
2.供種時間、數量:各供種單位必須在2012年2月25日前將參試品種種子(含對照種)直接送達或以“特快專遞”方式送達福建省種子總站良繁科(福州市華林路123號,350003,聯系電話0591-87826064)。普通大豆區試每品種6公斤(含轉基因成份檢測用量);菜用大豆區試每品種8公斤,生產試驗每品種18公斤(含標準樣品種子量)。種子應是2011年秋繁種子,質量應達到國家原種標準。
3.播種期:以當地氣溫穩定超過15℃時為宜,適時搶晴播種。
4.施肥中耕:施肥必須在同一天內完成,并于晴天進行。
基肥:畝施15㎏三元復合肥,不能觸沾種子,在雙行中間開淺溝均勻條施后覆土,用腐熟過篩的垃圾土蓋種。
追肥:(1)粒用大豆:在出苗后10天左右(第1出復葉展開時)畝施10㎏三元復合肥,在雙行中間開淺溝均勻條施后覆土,并結合中耕除草。(2)菜用大豆:在出苗后10天左右(第1出復葉展開時)畝施15㎏三元復合肥,在雙行中間開淺溝均勻條施后覆土,并結合中耕除草。后期視田塊地力及長勢酌情酌量施用花肥。追肥時應注意肥料不能觸及葉片和根系,以免灼傷。
5.田管及調查:苗期正逢春季雨水多,要排澇防漬,結莢鼓粒期田間要保持濕潤,遇旱要及時灌水。治蟲不治病,在播種到出苗期、結莢鼓粒期特別注意防范田鼠為害。田間調查性狀及物候期記載嚴格按記載本要求進行。
6.取樣考種、收獲測產:
(1)粒用大豆:籽粒成熟時收獲。收獲前每小區隨機取樣10株(連根拔起)考種。收獲時每小區分別收割,曬干后稱稱重,并以小區產量伸算成畝產。
(2)菜用大豆:在鼓粒至80%、莢色翠綠時進行采青收獲。收獲前每小區隨機取樣10株(連根拔起),按記載本標準要求進行考種。不同品種其采青期不同。采青收獲時每小區分別稱重,以鮮莢產量計產,并以小區產量伸算成畝產。
7、轉基因成分檢測:第一年參試區試和參加生產試驗的大豆品種開展轉基因成分檢測,由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承擔(聯系人:陳文炳,電話:13706962217)。檢測種子由我站統一寄送,檢測費用由各品種申報單位自理,逾期不交納檢測費用的視為自動棄權(另函通知)。參試品種如果檢測出轉基因成分,將立即停止該品種試驗,并對品種申報單位進行嚴厲處罰。
8、異常情況處置:各試點對試驗中出現的極值(如病毒病等主要病害嚴重發生、倒伏、產量異常等情況)的相關圖文資料(包括發生原因和田間照片)存檔并及時報告,以便核實。
五、生產試驗設計與要求
生產試驗采用對比法排列,大區種植,不設重復,每個品種種植0.5畝以上(對照品種種植面積不少于0.2畝)并在同一塊地相鄰種植。試驗地要選擇地勢平坦(不受建筑物或林木等遮陰影響)、肥力較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非大豆連作的地塊(壤土或砂壤土)。播種時間、播種量、播種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大田生產水平和習慣進行,治蟲又治病,并做好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的落實。充分發揮試驗品種的產量潛力。觀察記載項目與考種測產按下表執行。
表5 菜用大豆新品種生產試驗記載表
品種名 稱 播種期(月/日) 出苗期(月/日) 花色 采青期(月/日) 采青日數(天) 收獲產量(kg) 折畝產量(kg) 比CK±
Kg ±%
六、其它事項
1、承試單位在播種前應將田間安排示意圖報所轄設區市種子管理站和省種子總站良繁科。各試點對試驗中出現的極值(如病毒病等主要病害嚴重發生、倒伏、產量異常等情況)的相關圖文資料(包括發生原因和田間照片)存檔并及時報告,以便核實。
2、承試單位一旦接到銷毀轉基因品種的通知,要認真、及時做好處理,不得外泄。
3、為確保試驗正常開展,本試驗實行封閉管理,申報單位有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前往各試驗點參觀,不得向試驗點查詢品種表現和索取試驗結果。
七、試驗結果、材料匯總
區域試驗各承試點要根據試驗結果提出參試品種利用意見,并寫在年終報告上。年終報告一式3份,其中一份留檔,另外兩份請在2012年9月10日前分別寄省種子總站良繁科(通訊地址:福州市華林路123號,郵編350003)和省農科院作物所 林國強 收(通訊地址:福州市晉安區埔黨,郵編350013),并發送年終報告和總結報告電子版至teng0591@126.com, lgq308@163.com。生產試驗承試點要在收獲后一個月內將試驗總結上報省種子總站良繁科,并發送總結報告電子版。抗病性室內接菌鑒定報告須在2012年10月15日前報送到省農作物品審會辦公室,并發送電子版至teng0591@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