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開圣105
審定編號:豫審棉2011005
選育單位:河南新木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開封市開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開選305×M310
轉基因生物名稱:開圣105
特征特性:單價轉抗蟲基因雜交春棉品種,生育期122天。植株塔型,較緊湊,莖稈茸毛較少;葉片大小適中,葉色濃綠,后期葉功能較好;結鈴性較強,鈴卵圓中等大小;吐絮暢,易收摘,纖維色澤潔白。株高105.5cm,第一果枝節位6.3節,單株果枝數14.1臺,單株結鈴23.6個,單鈴重6.4g,籽指11.2g,衣分42.5%,霜前花率94.5%。
抗病鑒定:經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鑒定:2008年枯萎病指6.6,黃萎病指31.2,抗枯萎耐黃萎病;2009年枯萎病指18.0,黃萎病指23.3,耐枯萎耐黃萎病。
品質分析: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HVICC):2008年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mm,斷裂比強度29.7cN/Tex,馬克隆值5.0,整齊度指數85.3%,伸長率6.5%,反射率74.0%,黃度7.3,紡紗均勻性指數143.3;2009年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2mm,斷裂比強度29.5cN/Tex,馬克隆值4.4,整齊度指數86.1%,伸長率6.8%,反射率77.3%,黃度8.3,紡紗均勻性指數151.8。
產量表現:2008年參加省雜交春棉區試,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35.4kg、 98.7kg、93.5kg,分別比對照豫雜35增產9.8%、5.9%、5.7%,分居春棉4組12個參試品種第8、7、8位,皮棉增產顯著;2009年續試,8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別為249.3kg、103.4kg、97.6kg,分別比對照豫雜35增產11.7%、9.5%、9.5%,分居雜交春棉1組14個參試品種第8、6、6位,皮棉增產極顯著。
2010年省雜交春棉生產試驗,7點匯總,平均畝產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為214.2kg、87.2kg和80.5 kg,比對照豫雜35增產9.7 %、9.5%和8.3%,分居雜交春棉1組8個參試品種第4、5、5 位。
適宜地區:河南省各棉區春直播和麥棉套作種植,嚴格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范圍內推廣。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密度:營養缽育苗移栽,應在4月上中旬播種,地膜覆蓋直播在4下旬播種。種植密度每畝2000-2500株,也可簡化栽培,每畝密度1500株左右。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中后期根外噴施葉面肥;底肥以優質有機肥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并輔以適量的微量元素,花鈴期注意增施鉀肥,花鈴肥每畝追施尿素15-25kg,硫酸鉀15-20kg;花鈴期切忌缺水和田間積水,影響棉花的正常開花結鈴,造成棉花蕾鈴脫落;應注意在花蕾期和開花盛期分別用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棉花旺長,調節養分供應。
(3)病蟲害防治:生育期間應及時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和棉蚜、紅蜘蛛、盲蝽象、棉粉虱等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