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廣兩優香66
審定編號:豫審稻2011004
選育單位: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孝感市孝南區農業局
湖北中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廣占63-4S/香恢66
審定情況:2009年3月湖北省審定,編號鄂審稻2009005
特征特性:屬兩系雜交秈稻品種,平均全生育期150.7天,比對照Ⅱ優838晚熟4.9天。株高130.3cm,莖稈中粗且彈性好,分蘗力強,劍葉上舉,熟相好,穗長25.6cm,平均每穗總粒數203.1粒,實粒數155.2粒,結實率76.6%,千粒重29.1g。
抗病鑒定:2010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抗苗瘟(R),中抗穗頸瘟,中抗(MR)紋枯病,抗(R)白葉枯病。
品質分析: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試:2009年出糙率80.4%,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5.2%,堊白粒率20%,堊白度3.0%,直鏈淀粉16.6%,膠稠度86mm,粒長7.0mm,粒型長寬比3.0,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達國家優質稻米二級標準;2010年出糙率81.0%,精米率70.8%,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9.0%,堊白粒率16%,堊白度1.8%,直鏈淀粉16.7%,膠稠度77mm,粒長7.2mm,粒型長寬比3.1,透明度1級,堿消值5.0級,達國家優質稻米二級標準。
產量表現:2009年參加省秈稻區試,9點匯總,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80.02kg,較對照Ⅱ優838增產4.05%,差異顯著,居20個參試品種第5位;2010年續試,9點匯總,8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573.4kg,較對照Ⅱ優838增產4.9%,差異極顯著,居19個參試品種第7位。
2010年省秈稻生產試驗,6點匯總,5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591.5kg,比對照品種Ⅱ優838增產4.6%,居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地區:豫南秈稻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4月中、下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6kg,大田畝用種量1kg。
(2)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強氯精和咪鮮胺處理,預防惡苗病和稻曲病;秧苗2~3葉期適量噴施多效唑,促矮壯多發;及時追施斷奶肥和促蘗肥;秧田要注意防治葉蟬和薊馬,可兼防普矮病。
(3)栽播方式:及時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齡不超過33天。大田株行距13.3cm×30cm或16.7cm×26.6cm,每穴插1~2粒谷苗,畝插基本苗8萬左右。
(4)田間管理:①該品種對磷、鉀肥較敏感,注意配方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3~14kg、氧化鉀12~14kg、五氧化二磷5~6kg。前期淺水勤灌,畝苗數達到18萬時及時排水曬田,后期干濕交替,忌斷水過早;②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等病蟲害;③及時收獲,合理脫曬,提高稻谷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