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18
品種名稱:中黃22(原名:中作011)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品661×91-1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圓葉,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6天,株高88.2厘米,有效分枝2.3個,單株有效莢數38.8個,單株粒數85.5個,單株粒重18.6克,百粒重22.4克。種皮黃色,臍淡褐,粒圓形,籽粒整齊,商品性好。成熟時莢呈黃色,不裂莢,落葉性好,豐產、穩產性好,抗病、抗倒伏。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7.05%,粗脂肪含量17.4%。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98.6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5.39%,極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207.2公斤,比對照增產7.39%,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02.9公斤,比對照增產6.41%。2002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4.0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8.92%。
栽培技術要點:1、該品種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分枝較多,種植密度不宜過大,畝保苗一般在1.2~1.6萬株。2、在苗期、開花期和結莢期可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配合施用微量元素。3、遇旱澆水,特別是前期和鼓粒期。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黃淮海夏大豆早熟高蛋白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19
品種名稱:齊黃29號(原名:魯99-10)
選育單位: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濟3045×濰8640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棕毛,圓葉,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3.5天,株高67.6厘米,有效分枝2.1個,單株有效莢數50.2個,單株粒數98.4個,單株粒重15.97克,百粒重17.17克。種皮黃色,褐臍,粒形橢圓,成熟時莢呈褐色,不裂莢,落葉性好。高抗大豆孢囊線蟲病,抗倒性好。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1.55%,粗脂肪含量21.17%。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98.7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5.41%(極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88.5公斤,比對照減產2.3%(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93.6公斤,比對照增產1.5%。2002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3.5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3.32%。
栽培技術要點:1、種植密度一般每畝1.6~1.8萬株為宜。2、要搶墑或足墑播種,一次全苗。在分枝、花莢期、鼓粒期遇旱澆水。3、適于肥地和較肥地種植。苗期、初花期每畝追施磷酸二銨或復合肥10~20公斤。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黃淮海夏大豆早熟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0
品種名稱:滄豆5號
選育單位:河北省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品種來源:7102×晉遺D90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橢圓形葉,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4.5天,株高88.8厘米,有效分枝1.7個,單株有效莢數31.2個,單株粒數72.7個,百粒重22克。種皮黃色,微光,橢圓形粒,褐臍。抗病性較好,抗倒性一般。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0.57%,粗脂肪含量21.86%。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64.4公斤,比對照魯豆11增產5.08%(極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62.8公斤,比對照增產5.43%(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63.6公斤,比對照增產5.26%。2002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8.7公斤,比對照魯豆11增產5.17%。
栽培技術要點:1、適宜播期在6月中旬。2、畝播種量5公斤左右,畝留苗1.2~1.5萬株。3、肥水管理: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增施磷鉀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時間一般在初花期。生育期間遇旱澆水,尤其在花莢期遇旱,必須澆水。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北部、陜西中部、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1
品種名稱:五星1號(原名:冀黃105)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冀豆9號×Century
省級審定情況:2001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棕毛,卵圓形葉,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84.7厘米,主莖節數17.1節,底莢高度11.8厘米,單株有效分枝1.7個,單株有效莢數36.7個,單株粒數77.6個,百粒重20.4克。種皮黃色,粒形橢圓,褐臍。抗倒伏、抗病性較好。品質優,脂肪氧化酶II、III缺失,無豆腥味。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2.39%,平均粗脂肪含量20.27%。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64.5公斤,比對照魯豆11增產5.15%(極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55.4公斤,比對照增產0.67%(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56.0公斤,比對照增產2.92%。2002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4.5公斤,比對照魯豆11減產4.27%。
栽培技術要點:1、適宜播期:6月10日~25日。2、機播播量每畝5.5~6.5公斤,人工點播每畝4公斤左右。肥力較好地塊畝留苗1.5萬株左右,肥力較低的沙土地畝留苗1.8萬株。3、苗期較抗旱,可蹲苗防倒。開花期結合澆水追施二銨15~20公斤/畝。花期和結莢期根據土壤墑情或降雨量遇旱注意澆水。鼓粒期不可缺水。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黃淮海夏大豆無豆腥味專用品種,適宜在山東中部和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平原地區、河南北部和中部、陜西關中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2
品種名稱:邯豆4號(原名:邯195)
選育單位: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邯73×邯81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棕毛,披針形葉,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92.8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3.6個,百粒重18.95克。種皮黃色,微有光澤,圓粒,微光,黃臍。抗病、抗倒性較好。粗蛋白質含量39.16%,粗脂肪含量23.36%。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187.8公斤,比對照魯豆11增產7.90%(極顯著)。2001年平均畝產163.6公斤,比對照增產4.60%(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75.7公斤,比對照增產6.34%。2002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6.7公斤,比對照魯豆11增產3.8%。
栽培技術要點:1、合理密植,每畝1.4~2.2萬株為宜,要及時間苗和中耕除草。2、施足底肥,盡早追肥,注意增施磷肥。3、及時防治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豆天蛾、棉鈴蟲、甜菜夜蛾等。4、花莢期和鼓粒期遇旱澆水。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黃淮海夏大豆高油品種,適宜在山東中部和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平原地區、河南北部和中部、陜西關中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3
品種名稱:合豆3號(原名:蒙9235)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蒙84-20×荷84-5)F1×泗豆11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圓葉,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3天,株高69.6厘米,有效分枝1.0個,單株有效莢數38.8個,單株粒重16.7克,百粒重22.1克。種皮黃色,籽粒圓形,微有光澤,臍淺黃,成熟時莢呈灰褐色。抗病、抗倒伏性較好。粗蛋白質含量43.37%,粗脂肪含量20.34%。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93.2公斤,比對照中豆20增產7.93%(極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99.0公斤,比對照增產2.32%(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96.1公斤,比對照增產5.13%。2002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8.9公斤,比對照中豆20增產10.23%。
栽培技術要點:1、足墑早播。該品種籽粒較大,要求足墑播種,保證全苗齊苗。從5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播種,6月上旬為最佳播期。晚播和早播要適當增加或減少密度。2、合理密植。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畝1.6~2.0萬株,高肥力田塊每畝種植1.2~1.5萬株。3、增施肥料。要獲得每畝200公斤以上產量,播前要每畝施基肥15~25公斤,三元復合肥或磷酸二銨10公斤,氯化鉀5公斤。花期追施尿素5~8公斤,鼓粒期噴施磷酸二氫鉀。4、加強田間管理,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駐馬店、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4
品種名稱:豐收24號(原名:克交88223-1)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科院克山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黑83-889×綏83-708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長葉,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12天,株高73.5厘米,單株有效莢數25.8個,每莢粒數2.5個,百粒重19.3克。成熟時落葉,輕度裂莢。種皮黃色,黃臍,籽粒圓形。抗病、抗倒伏。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0.10%,粗脂肪含量19.97%。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組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95.8公斤,比對照黑河18增產10.8%(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98.0公斤,比對照增產6.0%(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96.9公斤,比對照增產8.3%。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組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2.6公斤,比對照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采用精量播種點播等距播種,畝保苗1.9萬株左右。2、選擇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或磷酸二銨10~12.5公斤。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種,適宜在內蒙古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吉林東部早熟區、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及新疆阿爾泰地區早熟區春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5
品種名稱:九豐九號(原名:九三96-127)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黑河九號×合豐25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長葉,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13天,株高67.6厘米,百粒重19.2克,單株有效莢數29.0個,每莢粒數2.3個。成熟時落葉,不裂莢。種皮黃色,黃臍,籽粒圓形。抗病和抗倒伏。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0.94%,粗脂肪含量20.31%。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組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175.7公斤,比對照黑河18增產8.6%(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197.4公斤,比對照增產5.6%(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86.6公斤,比對照增產7.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組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4.1公斤,比對照黑河18增產9.3%。
栽培技術要點:1、5月上旬播種,畝保苗數2.2萬株左右。2、要求中上等土壤肥力,采用“三壟栽培”技術種植。3、一般畝施化肥氮、磷、鉀純量為9~11公斤,比例為1:1.5:0.5。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種,適宜在內蒙古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吉林東部早熟區、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及新疆阿爾泰地區早熟區春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6
品種名稱:黑農46(原名:哈94-318)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
品種來源:哈857-1×吉8028
特征特性:該品種白花,白毛,圓葉,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25天,株高77.9厘米,百粒重21.2克,單株有效莢數37.6個,每莢粒數2.3個。成熟時輕度裂莢。種皮黃色,黃臍,籽粒橢圓形。抗病和抗倒伏性一般。平均粗蛋白質含量38.57%,粗脂肪含量20.57%。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組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201.2公斤,比對照綏農14增產6.1%(顯著)。2002年平均畝產225.1公斤,比對照增產4.3%(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13.2公斤,比對照增產5.2%。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組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6.0公斤,比對照增產10.5%。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塊或平崗地上種植,避免重茬。2、每畝施二銨9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2公斤,深施或分層施。3、播種前用硼鉬微肥種衣劑包衣處理。4、適宜種植密度為每畝1.7~1.9萬株,精量播種。5、五月上旬播種。6、生育期間要求三鏟三趟,拔大草二次或采用化學除草。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北方春大豆中熟品種,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二積溫帶、吉林省東部中早熟區及新疆新源和昌吉地區中早熟區春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7
品種名稱:晉遺30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品種來源:晉豆19×晉豆11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棕毛,圓葉,株型收斂或半開張,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40天,株高101.8厘米,百粒重21.5克,單株有效莢數54.7個,每莢粒數2.0個。成熟時半落葉,輕度裂莢。種皮黃色,黑臍,籽粒橢圓形。抗病性一般。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1.28%,粗脂肪含量21.74%。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組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225.6公斤,比對照開育10增產18.2%。2002年平均畝產208.7公斤,比對照增產2.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217.2公斤,比對照增產9.8%。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組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8.7公斤,比對照開育10增產1.3%。
栽培技術要點:1、施足基肥: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尿素15~20公斤。2、適期播種:春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3、適宜密度:春播每畝0.8~1.0萬株。4、適時防治大豆食心蟲,在結莢期抓住有利時機防治大豆食心蟲。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北方春大豆晚熟高油品種,適宜在山西中部、甘肅中部、陜西中部、寧夏灌區春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8
品種名稱:徐豆12號(原名:徐9125)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泗豆11×(豫豆15×徐8216-17)F1
特征特性:該品種白花,棕毛,卵圓葉,株型直立,分枝少,亞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90厘米,結莢高度11厘米,有效分枝1.0個,每莢粒數2.0粒,百粒重20克。籽粒黃色,有光澤,灰黑臍。植株中抗倒伏,較抗病毒病。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1.36%,粗脂肪含量21.86%。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173.7公斤,比對照中豆20增產5.94%(極顯著)。2001年平均畝產176.2公斤,比對照減產1.54%(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75.0公斤,比對照增產2.04%。2002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9.0公斤,比對照中豆20減產0.31%。
栽培技術要點:1、最佳播種適期為6月中旬。2、在一般肥力田塊,每畝密度為1.5萬株;在中等肥力田塊,每畝密度為1.25萬株;在高肥力田塊每畝1.0萬株。3、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以上作基肥,花期追施尿素5~8公斤,開花期株高在70厘米左右噴施多效唑。4、遇干旱時要及時灌溉,特別是在大豆鼓粒期即8月下旬到9月上旬遇干旱及時灌溉能顯著增加產量。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黃淮海夏大豆高油品種,適宜在安徽北部、河南駐馬店、江蘇北部、山東西南部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29
品種名稱:邯豆三號(原名:邯93-420)
選育單位: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邯73×中作87-D06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棕毛,圓葉,亞有限結莢習性。在西北地區春播平均生育期138.1天,在黃淮海地區夏播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85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0個,單株粒重16.5克,百粒重21.4克。圓粒,褐臍。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倒性較好。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1.26%,粗脂肪含量20.95%。
產量表現:1998~2000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1998年平均畝產171.4公斤,比對照魯豆四號增產6.2%。1999年平均畝產167.7公斤,比對照增產4.09%。2000年平均畝產181.0公斤,比對照增產14.55%。三年區試平均畝產173.4公斤,比對照增產8.42%。1999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6.1公斤,比對照增產12.9%。2000年~2001年參加西北春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174.8公斤,比對照晉豆19增產26.27%。2001年平均畝產169.3公斤,比對照增產11.78%。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72.1公斤,比對照增產18.9%。2001年參加西北春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5.3公斤,比對照晉豆19增產5.19%。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如紅蜘蛛、蚜蟲、豆天蛾、大豆食心蟲、棉鈴蟲等。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陜西中部夏播種植;在甘肅中部、陜西北部、新疆庫爾勒地區、寧夏灌區春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30
品種名稱:鄭90007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鄭84285×鄭84240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圓葉,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4.5天,株高74.2厘米,單株有效莢數48個,單株粒重16.1克,百粒重16.1克。種皮黃色,有光澤,圓粒,褐臍。較抗病。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1.16%,粗脂肪含量20.46%。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178.0公斤,比對照中豆20增產8.57%(極顯著)。2001年平均畝產193.3公斤,比對照增產7.97%(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85.6公斤,比對照增產8.26%。2001年參加黃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6.7公斤,比對照增產7.56%。
栽培技術要點:1、6月上、中旬播種,豫北、豫西麥壟套種可在麥收前10天播種,每畝播種量4~5公斤,畝留苗1~1.5萬株。2、畝施鈣鎂磷肥40~50公斤,或二銨40公斤,初花期追施尿素5~10公斤,也可葉面噴肥。3、該品種多枝、花期集中、開花多,花夾期遇旱澆水是奪取高產的關鍵。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31
品種名稱:豫豆29號(原名:鄭89013)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鄭87260×鄭85212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圓葉,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兩年區試平均生育期109天,株高81厘米,百粒重20.06克。種皮黃色,強光澤,橢圓粒,淺褐臍。抗倒、抗病性好。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2.8%,粗脂肪含量20.34%。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189.7公斤,比對照魯豆11號增產9.95%(極顯著)。2001年平均畝產172.3公斤,比對照增產10.15%(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81.0公斤,比對照增產9.55%。2001年參加黃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4.5公斤,比對照增產5.25%。
栽培技術要點:1、6月上、中旬播種,每畝播種量4公斤,畝留苗1.2~1.5萬株為宜。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3厘米。要求麥收后足墑播種,力爭全苗。2、肥水管理:在結莢期、鼓粒期遇旱澆水,可增加結莢數,提高粒重。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中部和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陜西中部、山東西南部夏播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豆2003032
品種名稱:綏農14號
選育單位:黑龍江省農科院綏化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合豐25號×綏農8號
省級審定情況:1996年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1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紫花,灰毛,長葉,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生育期122天,株高78.9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3.7個,每莢粒數2.4個,百粒重20.3克。種皮黃色,圓粒,黃臍。中抗灰斑病,稈強不倒。平均粗蛋白質含量38.66%,粗脂肪含量21.93%。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品種區域試驗,2001年平均畝產201.9公斤,2002年平均畝產215.8公斤。2002年參加北方春大豆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8.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適宜五月上旬播種。2、種植密度:畝播種量4公斤左右,畝保苗1.5~1.7萬株。3、肥水管理:每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0公斤、尿素3公斤、鉀肥1.5公斤。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高油高產型大豆品種,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二積溫帶土壤較肥沃地區、吉林東部延邊和北山市、新疆昌吉和石河子及其周邊地區春播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