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甘肅 » 正文

2008年甘肅登記非主要農作物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0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077
 

 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23次會議認定登記品種簡介

1、麥類

(1)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1

品種名稱:甘啤4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甘肅省農科院啤酒大麥研究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以法瓦維特為母本、八農862659為父本雜交選育成的啤酒大麥品種,原代號8810-3-1-3。

特征特性:春性,二棱皮大麥,生育期100-105天。幼苗半匍匐,株高75-80厘米,莖稈彈性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穗長方形,長芒,黃色無鋸齒,灌漿后期穗軸略有彎曲,穗層整齊,穗長8.5-9.0厘米。單株有效分蘗2.5-3.0個。穗粒數22粒左右,疏穗型。千粒重45.4克,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發芽勢98.40%,發芽率99.56%,浸出率80.00%,蛋白質含量11.76%,選粒率(≥2.5 mm)91.03%,麥芽糖化時間9 mim,色度3.0 EBC,煮沸色度6.2EBC,麥芽浸出物81.4%,粗細粉差1.15,α-氨基氮量156.3 毫克/100克,庫爾巴哈值39.4%,糖化力367.6WK。抗倒伏,抗干熱風、抗條紋病。

產量表現:1999-2001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527.8公斤,較對照法瓦維特增產11.3%。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2.5~17.5公斤。畝施純氮8~12公斤,五氧化二磷8~16公斤,氮磷比1.0:1.0~1.3為宜,作底肥一次性施足,不提倡追施化肥。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成熟后要適時收獲,采用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收獲脫粒晾干后(籽粒含水量降到12%時)及時包裝入庫,避免受潮、霉變和粒色加深,影響釀造品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黃灌區種植。

(2) 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2

品種名稱:甘啤5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甘肅省農科院啤酒大麥研究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以8759-7-2-3為母本、CA2-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啤酒大麥品種,原代號9303-5-4-3-2。

特征特性:春性,二棱皮大麥,生育期114~116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株高70~85厘米,莖稈黃色,地上莖5節,莖稈粗壯,基部節間較短,穗下節長,彈性較好,葉片開張角度大,冠層透光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灌漿后期莖彎曲。穗長方形,穗長6.7~8.6厘米;穗粒數19.9~24.4粒,疏穗型,長芒,黃色鋸齒,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千粒重40克,發芽率99%(5天),蛋白質11.8%,篩選率92%,浸出率80.5%,氨基氮158毫克/100克,糖化力538WK。較抗倒伏,抗干熱風、抗條紋病。

產量表現:2004-2005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399.64公斤,較對照甘啤3號增產9.7%。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5.0~20.0公斤。畝施純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8-16公斤,氮磷比1.0:1.0~1.3為宜,并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足,不提倡追施化肥。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成熟后及時收獲,脫粒晾曬,當籽粒含水量降到12%時及時包裝入庫,以免受潮、霉變、粒色加深和影響釀造品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地區及河西走廊沿祁連山冷涼灌區種植。

(3)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3

品種名稱:甘青5號

選育單位: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康青3號為母本, 84-41-5-3(76-73-2×蒙克爾)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青稞品種,原代號94-19-1。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03?128天。幼苗直立,苗期生長旺盛,葉綠色。株型緊湊,葉耳紫色。株高99.8厘米左右,莖稈堅韌、粗細中等,全抽穗習性,穗脖半彎,植株生長整齊。穗長方形,四棱,小穗密度稀。長齒芒,窄護穎,穗長5.98?7.38厘米,穗粒數41.82?46.28粒,籽粒黃色,橢圓形,角質,飽滿,千粒重42.75?46.74克。籽粒粗蛋白含量12.37%,粗淀粉63.19%,粗脂肪1.73%,賴氨酸0.43%,灰分1.87%,可溶性糖2.06%。成熟后期口緊,落黃好,耐寒、耐旱、抗倒伏,中抗條紋病,中感云紋病。

產量表現:2002-2004年甘南州三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92.24公斤,比對照康青3號增產9.13%。

栽培要點:最適宜的前茬是洋芋、油菜、豆類等茬和輪歇地;在海拔2400?3200米的高寒陰濕區適宜播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畝下籽量以35?40萬粒為宜,畝播量15.8?18.0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甘南州海拔2400-3200米的高寒陰濕區及同類型青稞種植區推廣種植。

(4) 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4

品種名稱:定莜5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用當地大莜麥作母本、和豐1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莜麥品種,原代號9002-1。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96-105天。幼苗綠色,呈直立狀,穗型周散,圓錐花序,內外穎黃色,輪層數5-6層;株高67-142厘米,穗長17.3-25.4厘米 ,小穗數11-25.4個,穗粒數41-70.9粒,穗粒重0.75-1.39克,千粒重17.6-22.8克 ,容重613克/升,籽粒淡黃色,長卵型。籽粒含粗蛋白19.6%,賴氨酸0.81%,粗脂肪7.32%,亞油酸37.37(占不飽和脂肪酸),灰分2.22%。抗旱性強,抗堅黑穗病,紅葉病輕。

產量表現:2001-2003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量149.15公斤,較對照定莜1號增產10.7%;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9.45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19.3%。

栽培要點:播期4月上中旬,搶墑播種,播深5-7厘米,播籽量6-7公斤。播前進行藥劑拌種防治堅黑穗病,5月下旬-6月上中旬,及時防蚜,預防紅葉病發生。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定西地區年降雨量340-500毫米、海拔1400-2400米的干旱及半干旱二陰區種植。

(5) 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5

品種名稱:定莜6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1991年用7633-112-1作母本、蒙燕146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莜麥品種,原代號9103-18。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85-113天。幼苗綠色,呈直立狀,穗型周散,圓錐花序,內外穎黃色,輪層數4-6層;株高66-120厘米,穗長13-26.5厘米 ,小穗數19.7-29.2個,穗粒數31-59.8粒,穗粒重0.67-1.28克,單株粒數36.4-70.5粒,單株粒重0.7-1.31克,千粒重17.6-22.8克 ,容重613克/升。籽粒淡黃色,長筒型。籽粒含粗蛋白20.86%,賴氨酸0.89%,粗脂肪7.25%,亞油酸43.47(占不飽和脂肪酸),灰分2.22%。抗旱性強,抗堅黑穗病,紅葉病輕。

產量表現:2002-2003兩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量134.84公斤,較對照增產14.1%。

栽培要點:播期4月上中旬,搶墑播種,播深5-7厘米,播籽量6-7公斤。播前7天,用0.2%拌種霜進行藥劑拌種防治堅黑穗病;5月下旬-6月上中旬,用40%樂果乳油或80%敵敵畏稀釋800-1000倍液噴霧防蚜,預防紅葉病發生。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定西地區年降雨量340-500毫米,海拔1400-2400米干旱及半干旱二陰區種植。

(6) 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6

品種名稱:保羅

選育單位: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由白銀市農科所從美國引進的莜麥品種,原代號PAUL。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88~110天。幼苗直立,苗深綠色,葉片上舉。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株高87-105厘米。穗周散型,小穗串鈴型,內外穎為黃白色,小穗輪層數7層,主穗長17-23厘米,穗粒數61-76粒。籽粒長方型、黃白色,千粒重18-25克。蛋白質19.95%、脂肪10.62%、總糖67.58%、維生素B11.04毫克/百克、維生素B20.049毫克/百克、β-葡聚糖5.10%。生長勢強,抗旱、倒伏性強,高抗黑穗病,耐黃矮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7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145.3 公斤,比對照品種會寧莜麥增產40.94%。

栽培要點:適時適量播種,一般畝播量為24~32萬粒為宜,即每畝播6~8公斤為宜;以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采用膜側條播技術,集雨壟寬30厘米,壟間距30厘米,壟高20厘米,壟間種植2行。

適宜范圍:適宜在白銀市及同類區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

2糜子

(1)認定編號:甘認糜2008001

品種名稱:隴糜7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

品種來源:以8116-2-3-1作母本,8428-1-1-2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糜子品種,原系號9113-1-3-1。

特征特性:莖葉紫色,茸毛較多,株高144-151厘米,主莖節數6~8節,綠色花序,側穗型,穗長26~29厘米,單株粒重6.3~7.0克,籽粒褐色,千粒重7.8~8.5克,出米率80%。米黃色粳性,含粗蛋白15.45%,粗脂肪3.55%,賴氨酸0.24%。生育期春播120天,夏播75天左右。單株有效分蘗1.0~1.2個。抗糜子黑穗病,耐黃矮病。

產量表現: 1996-1998年在全省19個點(次)的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146.3公斤,較統一對照隴糜4號增產18.3%,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23.9%。

栽培要點:畝保苗,旱地春播5萬株,旱地復種8.5萬株,水地復種14萬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海拔1650~1850米的地區春播,海拔1200~1400米的地區麥后夏播復種。

(2)認定編號:甘認糜2008002

品種名稱:隴糜8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

品種來源:以7814-11-1-2-3作母本,輻7705-4-4-2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糜子品種,原系號8702-3-1-3-2-1-3。

特征特性:莖葉紫色,株高122~171厘米,主莖節數7~9節,側穗型,穗長26~32厘米,單株粒重3~8克,籽粒黃色圓形,千粒重6.5~8.4克,出米率81%。米黃色粳性,含粗蛋白16.56%,粗脂肪3.60%,賴氨酸0.24%。生育期112天左右。單株有效分蘗1.2~1.3個。高抗糜子黑穗病,耐黃矮病。

產量表現:1996~1998年在全省19個點次的旱地春種及夏播復種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137.1公斤,較統一對照隴糜4號增產11.5%,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6.9%。

栽培要點:在海拔1700~1900米的地區春播5月中旬播種。夏播復種區搶時早播。海拔在1250~1450米的地區,應在6月底或7月初完成播種,播種深度應控制在5~7厘米之間。每畝保苗,旱地春播5萬株,旱地復種8萬株,水地復種以13.5萬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海拔1700~1900米的地區春播,海拔1200~1400米的地區麥后夏播復種。

3、豆類

(1) 認定編號:甘認豆2008001

      品種名稱:臨蠶6號

      選育單位:臨夏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用英175作母本,荷蘭168作父本選育而成的蠶豆品種,原代號9232-2-2-5。

特征特性:屬中熟大粒品種,春性強,生育期125天左右,株高150厘米左右,有效分枝1-2個,莖粗1厘米,株型緊湊,幼莖顏色綠色,葉片橢圓型,葉色淺綠,花淺紫色,始莢高度30厘米左右,座莢集中在中下部,莢長且較厚,呈半直立型,單株莢數10-13個左右,每莢粒數2-3粒,單株粒數25粒左右,莢長10.5厘米,莢寬2.1厘米,百粒重180-200克,種皮乳白,種臍黑色,籽粒飽滿整齊。經農科院植保所田間調查,耐根腐病,高抗葉部病害。蛋白質含量30.41%,賴氨酸1.77%,淀粉47.75%,脂肪2.0%,灰分2.94%。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參加全省區域試驗,兩年區試10點次平均折合畝產324.42公斤,較對照臨蠶2號增產14%,在2003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306.57公斤,較對照增產10.7%。

栽培要點:一般在3月上旬播種為宜,當土壤解凍10厘米左右時可頂凌播種,有利于多莢大粒的形成。采用寬窄行種植,川源灌區畝保苗1.1萬株,播種量為18-20公斤/畝,山陰地區畝保苗1.2-1.3萬株,播種量為22 公斤/畝左右為宜。一般在開花結莢期灌水,以后看土壤墑情在鼓粒成熟期酌情灌水,以增加粒重和提高品質,全生育期一般灌水1-2次 。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臨夏和定西春蠶豆主產區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豆2008002

     品種名稱:隴鷹1號

     引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國際豆類干旱研究中心(敘利亞)引進的鷹嘴豆品種,原代號FLIP94-80C。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9天,屬中熟品種。一年生草本,直立,近地面分枝,單株分枝3-5個,株高60-85厘米,主莖長30-70厘米;主根長15-30厘米,并有四排側根;全身覆以腺毛,莖主干圓形;羽狀葉;蝶形花,兩側對稱。一般每株結30-150個莢,每莢有1-3粒種子,莢呈偏菱形至橢圓形,長14-35毫米,寬8-20毫米,莢皮厚約0.3毫米,單莢重0.48-0.75克。成熟時種子具喙,為圓形,半起皺,無胚乳,種皮為乳黃色,在種臍的附近有喙狀突起,種皮光滑或皺折,種臍小呈白紅色。百粒重30-40克,蛋白質含量25.23%。

產量表現:2003-2005年多點試驗,籽粒產量7點平均畝產176.4公斤,較古浪地方鷹嘴豆品種增產19.4%。平均畝產鮮草2579.9公斤,較當地豌豆增產26.3%。

栽培要點:在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一般在3月上旬播種,海拔1800米以上地區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種植密度以0.7-0.9萬株/畝為宜。播種量4.0-8.0 公斤/畝。河西灌區在開花期和莢果形成期,需灌溉1-2次,以確保高產。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河西灌區、定西、天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高寒陰濕地區種植。

(3) 認定編號:甘認豆2008003

      品種名稱:定豌4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以8729-5-1作母本,北京5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豌豆品種,原代號S9107。

特征特性:生育期86天,屬中早熟品系,葉色綠、莖綠、白花、第一結莢位適中,平均株高41.27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29個,千粒重227.39克,單莢粒數2.65個,單莢,莢中等大小,種皮白色,子葉為黃色,粒形光園。經甘肅省農科院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含量29.19%,賴氨酸含量2.41%,粗脂肪1.52%,灰分2.98%,水分10.70%。

產量表現:1997-1999年3年15點次多點試驗平均畝產69.5公斤,比對照綠豌豆增產40.4%。

栽培要點:每畝播種量13-14公斤,三月中下旬播種。及時防治苗期潛葉蠅,中后期豌豆象,水地及二陰地種植時中后期應防治白粉病,生育期間及時中耕除草。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定西地區降水350毫米以上,海拔2300米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種植。

 (4)認定編號:甘認豆2008004

      品種名稱:定豌5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以77-441作母本,青-1號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豌豆品種,原代號8710-2。

特征特性:生育期90天左右,屬中早熟品種。葉色綠、莖綠、紅花、第一結莢位適中,平均株高47.38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97個,千粒重220.90克,單莢粒數3.97個,雙莢率9.0%,花紫色,種皮麻色,粒形皺圓。經甘肅省農科院測試中心分析,粗蛋白含量284.2克/公斤,賴氨酸含量20.3 克/公斤,粗脂肪13.4 克/公斤,灰分28.2 克/公斤,水分10.86 克/公斤。

產量表現:1997-1999年3年定西地區15點次多點試驗,平均畝產72公斤,較對照綠豌豆平均增產45.45%。

栽培要點:每畝播種量13-14公斤,三月中下旬播種。及時防治苗期潛葉蠅,中后期豌豆象,生育期間及時中耕除草。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定西地區年降水350毫米左右,海拔2300米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種植。

 (5)認定編號:甘認豆2008005

      品種名稱:銀豌1號

      選育單位: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引進的青海省農科院豌豆新品系86-2-7-2-1中經過系統選育而成的豌豆品種,原代號86-2。

特征特性:生育期95天,屬中早熟品種。幼苗生長勢強,葉色深綠,根系發達,分枝強,莖稈粗壯。株高50-60厘米,株型緊湊,生長整齊。葉卷須發達,植株之間通過葉卷須相互纏繞成整體,抗倒抗病能力強。有限結莢習性,雙莢率高,平均單株莢數5.5個,單莢粒數4.3個,莢長6.5厘米,莢寬1.3 厘米,莢型劍形,籽粒白色,橢圓形,種皮光滑,成熟后落黃好,抗青桿,不炸粒,灌漿好,子粒飽滿。成株期對根腐病具有免疫力。據甘肅省農科院測試室化驗分析,籽粒粗蛋白質含量22.34%,淀粉含量67.24%,賴氨酸含量1.8%,粗脂肪含量1.36%,灰分含量2.8%。

產量表現:在1999-2000年3年15個點的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50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23.3%。

栽培要點:畝播量單種以15-20公斤,套種以12.5公斤為宜。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氯化鉀15公斤,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白銀市單種和套種。

4、向日葵

 (1)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1

      品種名稱:法國A18

      引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和甘肅飛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種作物研發中心

      品種來源:引進法國利馬格蘭種業(集團)公司育成的油葵雜交種,原代號LG9023R。

特征特性:生育期116?124天,屬中早熟品種。株高165?190厘米,花盤直徑12.2?18.58厘米,花盤傾斜度3級,籽粒黑色間有暗灰色條紋,出仁率75.38?80.00%,籽實含油率45.51?52.54%,百粒重4.08?6.50克,單株產量53.24克,結實率94.65%。經田間調查,對油葵菌核病表現為中抗(田間調查發病率16.3%)。

產量表現:在1999-2003 年的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48.06公斤,較對照增產8.82%。

栽培要點: 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一般畝保苗5000株左右。做好病、蟲、鳥、鼠的危害防治,及時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臨夏、蘭州等地區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2

      品種名稱:法國A15

引進單位:甘肅飛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種作物研發中心

品種來源:引進法國利馬格蘭種業(集團)公司育成的油葵雜交種,原代號LG11349N。

特征特性:生育期100?110天,株高130?150厘米,無分枝、抗旱、抗倒伏、耐鹽堿,葉色深綠,花盤微凸,直徑20?22厘米,籽粒橢圓黑色,單株產量63.7克,千粒重58?68克,出仁率82%,籽仁含油率62.61?64.03%,籽實含油率51.18?52.93%,亞油酸含量67.8%,經田間調查,對油葵菌核病表現為中抗(田間調查病株率為15.5%)。

產量表現:在1999-2000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18.4公斤,比對照增產12.86%。

栽培要點:在一年一熟地區可以從4月初延長到5月上旬播種,畝種植密度(株數)5000?6000株。2-3對真葉時定苗,中耕培土。輔助授粉,提高結實,及時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沿黃灌區及定西、臨夏、武威等地單作或間作、套種。

(3) 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3

      品種名稱:T609

      引進單位:武威天馬高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從美國引進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春播生育期一般為100-110天,夏播生育期為95-100天。株高一般150-170厘米,節間短,葉片數26-30片,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強。平均地力條件下盤徑20-25厘米,盤粒重135-150克,單盤粒數790-810粒,千粒重 175-210克,出仁率高,呈黑底白邊,中間略帶花紋,子粒長1.8-2.1厘米,10粒橫徑為9-10.2厘米。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410.5公斤,比對照增產17.3%;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366公斤,比對照增產15%。

栽培要點:無膜平種:春播在四月中下旬,夏播最遲六月底以前,行距50厘米,株距35-45厘米。覆膜平種:采用寬窄行種植,以140厘米的地膜覆蓋,每膜種三行,行距40厘米,膜間行距60-80厘米。畝保苗2700-2800株,適時收獲,花盤背面變成褐色,舌狀花朵開始脫落,苞葉枯黃,開始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景泰等地種植。

 (4)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4

      品種名稱:LD2103

      引進單位:甘肅飛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種作物研究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引進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7天。株高205.5厘米,莖粗2.43厘米,葉片32片,花盤斜度4級,花盤直徑23.5厘米,百粒重18.5克,籽仁率46.6%,粒型指數2.12,形狀為中卵,顏色為黑底白邊稍有條紋。籽仁含粗蛋白376.8克/公斤,粗脂肪451.4克/公斤。經田間調查,對食葵霜霉病表現為抗(田間調查發病株率為9.3%)。

產量表現:2005?2006年2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235.9公斤,較對照增產21.76%。

栽培要點:一般春播4月下旬至5月初,畝留苗3500?4000株。苗期2?3對真葉時定苗,中耕除草,防鳥,防鼠。輔助授粉,適時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于我省河西武威及沿黃灌區單種或套種。

(5)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5

     品種名稱:DC6009

     引進單位:甘肅三瑞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引進美國大格瑞公司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在178厘米左右,葉片數大約28枚,花盤平而微凸;單盤粒數多,結實率高,落籽難,籽粒長錐形,粒色黑底白邊,略有白色不規則條紋;千粒重163.5克左右,出仁率大約55.2%,結實率在67.8%左右,葵盤直徑22.3厘米左右。

     產量表現:在2004-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為253.47公斤,比對照增產14.22%。

     栽培要點:保苗密度以每畝3000株左右,建議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35-40厘米。現蕾開花期肥水促進,灌漿后期適當的控制用水量。開花期采用放置蜜蜂和人工授粉可提高產量。完全成熟后及時收獲,晾曬完全干后脫粒。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金昌、民勤、武威、皋蘭、及隴東正寧等可灌溉地區種植。

(6)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6

     品種名稱:RH1122

     引進單位:甘肅三瑞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引進美國 CHS SUNFLOWER INC 公司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屬中熟品種,生育期103-110天。葉較大,葉柄較長,葉色深綠,莖干較粗,株高在190厘米左右,單盤粒數多,粒長1.85-2.00厘米,十粒橫徑8.0-8.5厘米,百粒重15.0-16.5克;籽粒黑底白色不規則條紋,籽粒為中卵圓型。

      產量表現:在2004-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為252.57公斤,比對照增產12.22%。

      栽培要點:保苗密度以每畝2800-3000株為宜,建議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35-40厘米。現蕾開花期肥水促進,灌漿后期適當的控制用水量。輔助授粉,采用放置蜜蜂和人工授粉的方法可顯著提高產量。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金昌、民勤、武威、皋蘭、正寧等可灌溉地區種植。

(7) 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7

      品種名稱:LD5102

 引進單位:民勤縣祥農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由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自美國福萊利公司(Flower)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190厘米,葉片數32,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強。開花授粉好,結實率高 96.2%。花盤大,約18-19厘米。單粒長2.2厘米,寬0.8厘米,百粒重17.06克,籽粒黑皮白色條紋,不脫皮。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44.65公斤,比對照增產27.71%。

栽培要點:行距45厘米,株距32-35厘米,畝保苗3500株。一般畝施肥:尿素25公斤,磷肥120公斤或磷酸二銨25公斤,硫酸鉀20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民勤、金昌等食用向日葵種植區種植。

(8) 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8

品種名稱:LD9091

選育單位:民勤縣祥農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由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自美國福萊利公司(Flower)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193厘米,葉片數30-32,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強。開花授粉好,結實率92%。花盤適中,約20厘米左右。單粒長2厘米,寬0.9厘米,百粒重175.6克,籽粒黑皮白色條紋,不脫皮。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37.1公斤, 比對照增產24.34%。

栽培要點:行距45厘米,株距35厘米,畝保苗3300株。 一般畝施肥:尿素25公斤,磷肥120公斤或磷酸二銨25公斤,硫酸鉀20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民勤、金昌等食用向日葵種植區種植。

(9) 認定編號:甘認葵2008009

品種名稱:LD5009

      引進單位:民勤縣祥農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由北京凱福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自美國福萊利公司(Flower)的食葵雜交種。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1.8米,葉片數30-32,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強。開花授粉好,結實率高達88-92%。花盤大,約20-25厘米。單粒長2-2.2厘米,寬0.9厘米,百粒重16.8-17.0克,籽粒黑皮白色條紋,干籽不脫皮。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350.58公斤,比對照增產29.83%。

栽培要點:行距45厘米,株距35-40厘米,畝保苗32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民勤、金昌及相同生態類型食用向日葵種植區種植。

5、藥材

 (1)認定編號:甘認藥2008001

      品種名稱:岷歸2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岷縣藥材產業辦公室、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品種來源:從當歸大田品種中選育而成的當歸品種。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780天左右。根為肉質性圓錐狀直根系。第一年為幼苗期,主根長12-38厘米,徑粗0.2-0.8厘米,單株鮮重0.6-3.5克;第二年為成藥期,側根3-5條,表皮色澤淡黃白色,斷面呈淡白色,主根長25-55厘米,蘆頭徑粗2-8厘米,單株鮮重76-151克;第三年進入抽薹和開花結籽期,逐漸使根系變得堅硬而瘦小,失去肉質性和藥用價值。花白色,未開放的花苞呈淡綠色,為兩性花。種果千粒重2.07克,種子發芽率83.5%。總灰分3.9%,酸不溶性灰分0.3%,浸出物68.6%,阿魏酸0.148%。經農科院植保所田間調查麻口病,病株率為3.8%,病情指數為1.5%。

產量表現:在2000-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鮮當歸651.9-808.2公斤,較對照增產12.2%-15.1%。

栽培要點:育苗時間6 月上旬至6 月下旬,苗齡100-120 天,密度3500-4000 粒/平方米,采用密植稀定獨苗栽培技術,行距40 厘米 ,株距25 厘米 ,畝保苗6000株。10 月下旬采挖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岷縣、渭源、漳縣、隴西等海拔2000-2600米 ,年降水量500-600 毫米的二陰及高寒陰濕生態區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藥2008002

      品種名稱:渭黨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渭源縣科學技術局、渭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從黨參大田品種中采用系統選擇法選育而成的黨參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540天。株高150厘米,莖綠色,葉相窄卵形,花淡黃綠色,花冠有紫斑,種子棕黃色,千粒重0.26克。根肉質紡錘狀,表皮淡白色,在中下部分枝1-2個,根長10-35厘米。根系黃白色,浸出物75.9%,多糖6.1%(硫酸苯酚法)。

產量表現:在2001-2003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鮮黨參 370.7公斤,較對照(大田混合種)平均增產18.9%。

栽培要點:春播育苗于3-4月播種。干旱地區的春播宜在雨后搶墑播種。畝播種量2公斤左右為宜。秋播育苗從10月上旬開始至土壤結凍前均可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行距25-30厘米,播幅 10厘米左右,深度4-6厘米。無論春播或秋播均要進行覆蓋遮陰。移栽適期為春季解凍后,一般在3月中旬一4月上旬進行為宜,畝保苗6-7萬株,行距20厘米,株距5厘米,覆土厚度2-3厘米為宜。于10月中、下旬,當葉片開始變黃,莖葉枯萎時即可采挖。采挖前3-5天割去地上莖葉,利于采挖,采挖時要避免斷根或漏挖。

適宜范圍:適宜在海拔1800-2400米,年降水量450-550毫米的岷縣、渭源、漳縣、隴西等地的半干旱及二陰生態區種植。

6、辣椒

(1)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1

品種名稱:航椒1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天水羊角椒種子搭載神舟3號飛船,經太空誘變育成的辣椒品種。

特征特性:早熟種。從定植至青果采收52天,始花節位8-10節,長勢較強,株高55-65厘米,開展度50-60厘米,株型緊湊;單株果數15個左右,單果質量50-60克;果實牛角形,縱徑16-21厘米,橫徑3.2-3.8厘米,果肉厚0.28-0.36厘米,青熟果綠色,果皮光滑,老熟果鮮紅色,商品性好,辣味適中,含維生素C 234毫克/100克,粗脂肪0.5%;單株種子量8.4克左右,種子千粒重6.8克。在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調查,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量2681.3公斤,較天水羊角椒增產11.3%,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7.4%。

栽培要點:冬季、早春苗齡70-80天,夏秋苗齡40天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0-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2

品種名稱:航椒2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天水羊角椒種子搭載神舟3號飛船,經太空誘變材料選育而成的辣椒品種。

特征特性:早中熟種。始花節位9-11節,從定植至青果采收60天左右,株高60-70厘米,開展度50-60厘米,株型緊湊,葉色深綠;單株果數25個左右,單果質量46克;果實長羊角形,縱徑25-30厘米,橫徑2.4-2.9厘米,果肉厚0.22-0.30厘米,青熟果深綠色,果皮皺,老熟果深紅色,商品性好,辣味較強,含維生素C 137毫克/100克,粗脂肪0.6%。單株種子量17.6克左右,種子千粒重6.6克。抗病性在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調查,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量3020.0公斤,較天水羊角椒增產27.4%,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7.4%。

栽培要點:冬季、早春苗齡80天左右,夏秋苗齡45天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3)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3

品種名稱:航椒3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022-2-2為母本,021-1-5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極早熟。始花節位7-9節,從定植至青果采收45天,株高60-70厘米,開展度50-60厘米,株型緊湊,葉色綠;單株果數26個左右,單果質量30-40克;果實長羊角形,縱徑26-33厘米,橫徑2.2-2.5厘米,果肉厚0.22-0.25厘米,青熟果綠色,果皮光滑,果肩皺,老熟果鮮紅色,辣味較強,含維生素C 162毫克/100克,粗脂肪0.5%。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量2977.8公斤,較天椒4號增產6.0%,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4%。

栽培要點:冬季、早春苗齡70-80天左右,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4)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4

品種名稱:航椒4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022-3-1為母本,021-7-3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早熟種。始花節位9-10節,從定植至青果采收50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開展度65厘米左右;單株果數32個左右,單果質量28克左右;果實線形,縱徑32厘米左右,橫徑1.6厘米左右,果肉厚0.19厘米左右,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紫紅色,商品性好,味辣,含維生素C 122毫克/100克,粗脂肪0.3%。在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調查,高抗辣椒疫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干椒370.1公斤,較甘谷線椒增產27.7%,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8.2%。

栽培要點:早春苗齡80天左右,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5)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5

品種名稱:航椒5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025-2-2為母本,021-7-1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早中熟,始花節位10-11節,從定植至青果采收55天左右,株高126.5厘米左右,開展度68.2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深綠;單株果數21個左右,單果質量41.5克左右;果實羊角形,縱徑30厘米左右,橫徑3.1厘米左右,果肉厚0.28厘米左右,果面光滑,果肩皺,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紫紅色,商品性好,味辣,含維生素C 158毫克/100克,粗脂肪0.4%。單果種子量127粒左右,種子千粒重6.8克。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502.1公斤,較隴椒2號增產16.7%。

栽培要點:保護地秋冬茬栽培,苗齡50天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6)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6

品種名稱:航椒6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021-7-1為母本,024-3-1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早中熟。始花節位9-10節,從定植至青果采收50天左右,株高113.5厘米左右,開展度64.5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深綠;單株果數16個左右,單果質量51克左右;果實羊角形,縱徑26厘米左右,橫徑3.6厘米左右,果肉厚0.32厘米左右,果面光滑,果肩皺,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紫紅色,商品性好,味辣,含維生素C的156毫克/100克,粗脂肪0.2%。單果種子量127粒左右,種子千粒重6.8克。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總產量3285.8公斤,較七寸紅增產22.4%,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9.4%。

栽培要點:保護地早春茬栽培,冬季、早春苗齡80天左右,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7)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7

品種名稱:天椒四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線椒123為母本,牛角椒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原代號C22。

特征特性:極早熟,株型緊湊。在保護地栽培中,株高50-70厘米,開展度40-50厘米,始花節位第7-9節,定植至青果采收40天左右,結果集中,單株座果20個以上。果實長羊角形,長26-33厘米,粗3.0厘米左右,果肉厚0.245厘米,果綠色,果基表皺,有辣味,單果質量30-40克,青果粗脂肪含量0.62%,維生素C含量84.2毫克/100克。抗病性,經西北農林大學鑒定,高抗花葉病毒病和瘡痂病,抗炭疽病,耐疫病。

產量表現:在2001-2002年多點試驗中,平均早期畝產量1741公斤,較對照洛椒四號增產9.8%,畝總產量2851.3公斤,較對照洛椒四號增產8.0%。

栽培要點:天水市12月底至元月初冷床育苗,3月底至4月初定植于大棚,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壟距1米,每壟2行,穴距40-50厘米,每穴2株,畝定植7000株左右。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天水市保護地栽培。

(8)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8

品種名稱:隴椒3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5C24- C23-1- C41- C12-1- C28-A37為母本, 96C83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早熟,播種至始花期93天,播種至青果始收期132天。生長勢中等,株高78厘米,株幅67厘米,單株結果數28個,果形羊角形、長25厘米、寬2.7厘米,肉厚0.23厘米,單果重35-40克,果色綠,果面皺、味辣, 維生素c含量12.3%。中抗辣椒疫病。

產量表現: 2002~2004年在武威、白銀、秦王川、西峰等地多點試驗,平均畝總產量4317.77公斤,較對照蘭州大羊角增產38.95%。

栽培要點:在栽培過程中,應小水勤澆,注意增施磷鉀肥,每畝定植約3000穴,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隴南、蘭州、白銀和武威等地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及露地種植。

(9)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09

品種名稱:隴椒6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B12-C83-1-C65-1-C120-1-C100-1-C8為母本, 165-37-37’-23-23’-14-2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

特征特性:早熟,播種至始花期92天,播種至青果始收期128天,生長勢中等,單株結果數32.3個,單果重33.8克,果實羊角形,果長22厘米,果肩寬2.8 厘米,肉厚0.31 厘米,果色綠,果面微皺,味辣。維生素c含量10.4%,品質優良,耐低溫寡照,耐疫病。

產量表現:1997~1999年在武威、白銀、平涼和永登等地日光溫室中進行多點試驗,畝總產平均3999.3公斤,比對照大羊角增產36.2%。

栽培要點:該品種在日光溫室種植,早春茬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元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越冬茬8月下旬~9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11月上旬定植,每畝播種量50~75克,定植穴距0.4米,壟寬0.8米,溝寬0.5米,壟高0.20~0.25米,每穴2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白銀、永登和平涼等地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種植。

(10)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0

品種名稱:民欣早椒

選育單位:蘭州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以243-5-25-31為母本,132-13-21為父本配制的辣椒雜交種,原代號97-50。

特征特性:生長勢中等。株高70厘米,株幅70厘米。節間短,始花節位11節左右。果實長羊角形,深綠色,表面皺褶多,縱徑約27厘米,橫徑3.7厘米。果肉厚0.22厘米,果皮薄,味辣,品質佳。平均單果重40克。含維生素C 779毫克/100克。早春保護地栽培從定植到采收50天左右,露地栽培從定植到采收33天左右。抗病毒病,耐疫病。

產量表現:在1999-2001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4226.6公斤,比對照蘭州大羊角增產30.6%。

栽培要點:春大棚栽培于12月中下旬溫室育苗,苗齡80左右。冬春茬日光溫室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溫室育苗,苗齡70天左右。早春塑料大棚于3月中旬定植,每畝3000穴(雙苗),冬春茬日光溫室于11月中旬至下旬定植,每畝2800穴(雙苗)。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白銀、蘭州、平涼及武都等地露地、保護地栽培。

7、番茄

(1)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1

品種名稱:圣美101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5121為母本, 95123(F1)為父本配制的番茄雜交種,原代號97-50、佳紅1號。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蔓生,普通葉,3-4臺封頂,株高62.3厘米,開展度52.6厘米,莖粗1.32厘米,節間長3.92厘米,生長勢較旺,第一花序出現節位7-8片葉,單花序,花序間隔1-3片葉,第一花序花數6-10朵;果實為紅色,扁圓形,無果肩,果臍小,果皮較厚,果肉硬,心室5-8個,含可溶性糖2.74%,維生素C11.96%,有機酸0.43%,口感好,風味佳。抗病性,在苗期經省農科院接種鑒定,感染灰霉病。

產量表現:在1999-2001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總產量6481.4 公斤,比美國大紅增產7.9%,比早豐增產10.7%,比同輝增產12.6%。

栽培要點:苗齡50-55天,畝定植塑料大棚3800株左右,日光溫室3200株左右,一般采用單桿輔助整枝。栽培中應施足基肥,定植后前期適當控秧,待第一穗果核桃大后應及時追肥、灌水。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武威、白銀、蘭州、天水、平涼等地塑料大棚及日光溫室秋冬茬和早春茬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2

品種名稱:霞光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50209為母本, 950174父本配制的番茄雜交種,原代號95-B5。

特征特性:中晚熟種。7-8片葉出現第1花序,花序間隔2-3片葉。果實圓形,無果肩,果臍小,5-8心室;果皮粉紅色,平均單果質量200克左右,畸形果少、裂果輕,上下果實整齊均勻,商品性好。含可溶性固形物5.31%,維生素C 11.78%,有機酸0.56%,風味好,品質佳,并耐低溫、寡照,持續結果能力強。較抗葉霉病和早疫病。

產量表現:1997-1999年在日光溫室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量6923.3公斤,比毛粉802增產11.5%。

栽培要點:采用單干整枝,打杈要及時徹底,第1穗果膨大前要適當控秧,待第2穗坐果后及時灌水追肥,以獲大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天水、平涼等地保護地栽培。   

(3)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3

品種名稱:航遺2號

選育單位: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品種來源:從搭載俄羅斯和平空間站的俄MNP-1后代中系選而成的番茄品種。

特征特性:屬自封頂型。極早熟。主莖第1花序著生在6節以下,株高115.0厘米,開展度50.5厘米。果實大紅色,測產單果質量78克左右,含番茄紅素2.6-6.1毫克/100克,上下果實整齊均勻,商品性好。生育期105天。高抗葉枯病。

產量表現:在2003-2004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總產量5576.5公斤。

栽培要點:適時定植,畝栽3000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成縣、涇川、靖遠、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4)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4

品種名稱:紅樽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種子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以XQ121為母本, XQ114為父本配制的番茄雜交種,原代號T-32。

特征特性:無限生長類型,植株長勢中等偏強,葉片較大,葉色深綠,株幅60厘米×58厘米,主莖6-8葉出現第1花序,花序間隔3片葉,單序花。單株有效座果25-30個,果實深紅色,扁圓形,4心室,果肉厚0.88厘米, 單果重18O克。全生育期平均為158天,從播種到初花期約58天,開花至果實成熟45天。在酒泉市育苗定植到50%植株有紅果約69天。抗病性,在酒泉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調查,表現抗早疫病、晚疫病,高抗灰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畝產一般6200-6280公斤,比對照中雜9號和夏紅1號增產4.2-11%。

栽培要點:育苗播種量,大田35克,溫室30克。待7-8片葉時,溫室于10月上旬至下旬定植。露地覆膜5月初定植。密度,大田每畝3600株,溫室每畝30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嘉峪關、肅州、玉門、白銀等地栽培。

(5)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5

品種名稱:精靈

選育單位: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種子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以JQ171為母本, JQ123為父本配制的番茄雜交種,原代號Z00-73。

特征特性:自封頂,植株長勢中等,葉片較小,葉色淡綠,株高64厘米,主莖6-8葉出現第1花序,第2-3花序封頂,5-7個分枝。單株有效座果75個以上,果實深紅色,高圓形, 2-3心室,果型指數1.2,果肉厚0.85厘米,單果重85克,含可溶性固形物4.9%,番茄紅素11.4毫克/lOO克。適合加工番茄醬、脫水番茄。全生育期138天,從播種到初花期約45天,開花至果實成熟42天。在酒泉市育苗定植到50%植株有紅果約60天。抗病性,在金塔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調查,表現中抗早疫病,抗晚疫病,抗葉霉病。

產量表現:2004-2005年在金塔、肅州多點試驗中,畝產6640-7624公斤,比對照87-5增產5.7-9.4%。

栽培要點:直播于4月下旬播種。育苗于3月底開始,5月初移栽。畝保苗3500株,株行距60厘米×40厘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金塔和肅州等地露地種植。

8、花椰菜

(1)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6

品種名稱:玉雪

選育單位:蘭州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從引進荷蘭的雜交種中系選而成的花椰菜品種,原代號90-8。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株高61厘米,株幅58厘米。最大葉片50厘米,外葉長圓形,葉面微皺,灰綠色,蠟粉中等。在21片葉左右顯花球,內層葉片扣抱,中層上沖,自行覆蓋花球,可免受陽光照射。花球高18厘米,圓球形,花球潔白,緊實,單球重1.5-2.0公斤,含維生素C 45.8毫克/100克,可溶性總糖1.92%。生育期,定植到采收80天左右,中感花椰菜黑腐病。

產量表現:2001-2003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602.7公斤,比對照祁連白雪增產31.4%。

栽培要點:4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出苗后幼苗頂膜時及時放苗,3-4片葉時間苗、定苗,每穴留一株健苗。育苗移栽的,當苗有6-7片葉時及時定植,畝保苗4000株左右。定苗后10?1 5天,結合灌水追第一次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進入結球期加強水肥管理。花球直徑達3-5厘米時,及時束葉和病蟲害的防治。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蘭州、天水、平涼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7

品種名稱:圣雪二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4-24為母本,2001-23為父本配制的花椰菜雜交種。

特征特性:花球圓形或高圓形,潔白、極緊實, 維生素c含量 57.1毫克/100克,可溶性總糖含量2.53%。屬春秋兼用型花椰菜,春季栽培從定植至采收75天左右,平均單球重1.10公斤,商品球率96.4%。秋茬栽培從播種到采收120-130天左右,中抗花椰菜黑腐病。

產量表現:2005-2007年多點試驗中,春季栽培平均畝產量2706.9公斤,較對照祁連白雪增產15.1%。

栽培要點:3月下旬-6月上旬均可直播或育苗。種植密度2500-2700株/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紅古、榆中等地種植。

9、黃瓜

(1)認定編號:甘認菜2008018

品種名稱:綠秀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81212為母本,CW109為父本配制的黃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雌性雜交種,長勢中等,第1雌花著生于主蔓第1~2節,其后節節有雌花,連續結果能力強。瓜條短圓筒形,皮色綠有光澤,果面光滑,無花紋;瓜條長度為13.5厘米,單瓜重99.7克,畸形瓜率小于5%。口感脆甜,肉質細。含可溶性總糖1.99%,維生素C 14.6毫克/100克。抗病性,苗期中抗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3-2004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量8646.4,比對照中農19號增產12.1%,比津優2號增產11.6%。

栽培要點:春茬日光溫室1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3月中旬始收;塑料大棚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始收。越冬茬日光溫室栽培9月上中旬播種育苗,采用南瓜嫁接。春季栽培每畝3200株,秋冬栽培每畝30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金昌、武威、白銀、天水等地保護地種植。

10、西瓜

(1)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1

品種名稱:隴抗九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2A30為母本,92A45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原代號96BⅡ09。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強健,色深綠,莖葉被中等密度茸毛;莖粗1.0-1.5厘米,節間較短,分枝性強, 葉刻掌狀深裂,葉緣平展;根系發達;果實橢圓形,果皮綠色布15條左右墨綠鋸齒條帶,單果重一般10公斤左右;瓤色大紅、質地酥脆,含可溶性固形物10.0%左右,可溶性糖8.95%,品質上乘,耐貯運,商品性好。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約33天。抗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1997-1998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4740.9公斤,較對照西農8號增產3.31%。

栽培要點:旱塘、高壟和旱砂田栽培,每畝以 600-800株為宜。采用二蔓或三蔓整枝留一瓜的整枝方式,在主蔓第2或第3雌花留瓜為宜,膨瓜期要對主蔓進行摘心處理以促膨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白銀、蘭州、臨洮和慶陽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2

品種名稱:隴金蘭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FA26為母本,H14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力適中,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為87天左右,果實發育期約24天,日光溫室反季節栽培全生育期為100天,果實發育期約28?30天,易坐果,主蔓第1雌花著生于第5-7節,以后每隔4節再現1朵雌花。果實圓球形,翠綠皮上覆有15條深綠色齒條帶,果皮光滑,皮厚0.7厘米;瓤色橙黃,肉質酥脆,口感細膩,汁多爽口,風味好,含可溶性固形物10.4%左右,可溶性糖9.0%。皮硬較耐貯運,中抗西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2001-2002年多點試驗中,一般畝產2925.6-3414 公斤,比對照黃冠增產2.0-23.6%。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露地每畝800?1000株,保護地每畝13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敦煌、武威、蘭州及臨洮等地早熟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3)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3

品種名稱:隴豐早成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4F03為母本,94F06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原代號96BⅠ10。

特征特性: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0天,果實發育期約30天;植株長勢中等,色灰綠, 莖葉被濃密茸毛,莖粗0.8-1.2厘米,節間15厘米,分枝性強; 葉掌狀深裂;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4,果皮底色翠綠,上覆15條左右墨綠色條帶,果皮光潔美觀,不易裂果。瓜瓤大紅色,酥脆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9.8%左右,可溶性糖8.35%。中抗西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1997-1998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4234.9公斤,較對照京欣1號增產8.74%。

栽培要點:畝留苗,爬地栽培1000-1200株,立體吊蔓栽培1500株左右。采用雙蔓留1瓜整枝方式, 座瓜節位以主蔓第2、3雌花為宜。五葉期、伸蔓期和膨瓜期各澆水1次,其它時期視土壤墑情而定,采收前一周不得澆水,座瓜后30天左右可采收。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白銀、榆中、臨洮和慶陽等地早熟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4)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4

品種名稱:隴抗黑秀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9C25為母本, 99H10為父本選配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為100天,果實發育期約30天,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主蔓第7節位左右著生第1朵雌花,以后每隔3?5節再現1朵雌花。果實橢圓形,果皮純黑并覆有臘粉,皮厚0.9厘米;瓤色紅,肉質酥脆,口感細膩,汁多爽口,風味好,含可溶性固形物9.5%,可溶性糖8.32%。皮硬耐貯運,中抗西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5023公斤,2004年比對照鄭抗8號增產11.1-23.3%,2005年比對照鄭抗9號增產-0.7-6.7%。

栽培要點:一般畝留苗900株左右,采用雙蔓留一瓜的方式整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敦煌、皋蘭、會寧、臨洮及慶陽等地種植。

(5)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5

品種名稱:隴蜜無籽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6N02為母本,96F13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約33天;植株長勢較強,莖蔓較粗壯,根系較發達;葉色深綠肥厚,茸毛較稀,裂刻較深;果實圓球形,翠綠底上覆墨綠條帶;瓤色大紅,質地酥脆,含可溶性固形物10.8%,可溶性糖9.1%。果皮硬韌耐運輸;中抗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2000-2001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4053.7公斤,比對照黑蜜2號增產18.1%。

栽培要點:播前用65℃的水浸種5分鐘,并不斷攪拌,然后常溫浸種8-10小時,隨后用干毛巾將種子擦干后嗑開再直播或催芽播種,催芽溫度控制在28-30℃為宜。畝留苗800株,日光溫室立體吊蔓栽培可調整為1300株左右。座瓜后35天左右采收。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敦煌、武威、蘭州及臨洮等地種植。

(6)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6

品種名稱:美王

選育單位:蘭州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以M16為母本,W-2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屬早熟雜交種,在露地栽培中,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全生育期97天左右;在日光溫室栽培中,果實發育期50天左右。植株長勢中等,耐低溫寡照。主蔓第6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2~3節出現1雌花,果實圓球形,綠皮布墨綠色規則條帶,瓤色大紅,單瓜重2.8~3.5公斤。含可溶性固形物10.8%,可溶性糖8.4%。

產量表現:在2003-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3867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2.7%。

栽培要點:早春茬栽培一般在12月下旬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5月上旬采收。深冬茬栽培一般在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1月底至12月中上旬采收。露地栽培根據當地的習慣進行直播。種植密度,塑料大棚每畝1100株左右,日光溫室每畝1300株左右。進行雙蔓或三蔓整枝,加強田間病蟲害的防治。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蘭州、永靖及靖遠等地露地早熟栽培和保護地栽培。

(7)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7

品種名稱:金鳳

選育單位:蘭州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以C56為母本,H32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屬早熟雜交種,在露地栽培中,果實發育期30天左右,全生育期97天左右;在日光溫室栽培中,果實發育期55天左右。植株長勢中等,耐低溫寡照。主蔓第6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2~3節出現1雌花,果實圓球形,黃皮布金黃色齒條帶;瓤色大紅。單瓜重2.8~3.5公斤。含可溶性固形物16.2%,可溶性糖8.85%。中抗西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在2002-2004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2813.4公斤,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2%。

栽培要點:早春茬栽培一般在12月下旬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5月上旬采收。深冬茬栽培一般在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1月底至12月中上旬采收。露地栽培根據當地的習慣進行直播。種植密度,塑料大棚每畝1100株左右,日光溫室每畝1300株左右。進行雙蔓或三蔓整枝,加強田間病蟲害的防治。

適應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蘭州、永靖及靖遠等地保護地栽培。

(8)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8

品種名稱:甜籽1號

選育單位:甘肅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J1-1為母本,02-15為父本配制的西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中等偏弱、雌雄異花同株,果實圓形,單瓜重5公斤左右,果皮淺綠色、有深綠色條帶,果肉淺黃色,質地柔軟、細、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7.0%,可溶性糖6.27%。具有籽瓜特殊的風味。果實極耐貯藏。極晚熟種,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實發育期50-55天,比籽瓜(靖遠大板)早熟20天,比西瓜(西農8號)晚熟10-15天。中抗枯萎病。

栽培要點: 播期,河西至靖遠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8月上旬至中旬采收,露地栽培可在5月15至20日播種,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畝保苗1000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玉門、民勤、靖遠等地種植。

(9)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09

品種名稱:林籽1號

選育單位:甘肅華園西甜瓜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92707為母本,88708為父本育成的籽瓜雜交種,原代號980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莖蔓分枝多,雌花單性,第1雌花著生在2-5節,隔3-4節出現第2雌花。一般單株坐果2-3個,果實圓形,皮色綠,皮厚3 厘米,瓤色黃白,適口性好,單瓜2.5公斤左右,平均單瓜結籽260粒, 籽粒色澤好,黑白分明。片粒縱橫徑1.72×1.1厘米。千粒重276克。含粗蛋白37.8%,粗脂肪48.56%。全生育期90天左右,抗白粉病,中抗蔓枯病。

產量表現:在2001-2002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籽粒145.8公斤,比對照新籽1號增產16.7%。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旱砂田800-1200株/畝,水澆地3500株/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金昌、民勤、景泰及靖遠等地種植。

11、甜瓜

(1)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0

品種名稱:黃河蜜6號

選育單位:甘肅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H-12為母本,96-21為父本配制的甜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強,雄花兩性花同株,孫蔓出現結實花較早,極易座果。果實圓形, 果皮深黃色,網紋較密,果肉淺綠色、厚3.7厘米,質地脆、細、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6%。單瓜重3.O公斤左右, 果實極耐貯運,中抗霜霉病。

栽培要點:一般采用高壟覆膜栽培。播期,在中部地區一般以4月中下旬,河西4月底至5月上旬為宜,露地栽培可適當推遲。生長期間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敦煌、玉門、民勤和靖遠等地栽培。

12、南瓜

(1)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1

品種名稱:金豐光板

選育單位:甘肅華園西甜瓜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01155為母本,99125為父本組配的南瓜雜交種,原代號360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短蔓、易座果,單株座果1-2個,果實橢圓形,成熟后金黃色,皮堅硬,適宜密植,單瓜籽粒400粒左右,籽粒含粗蛋白38.53%,粗脂肪50.69%。全生育期100天,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50天。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干籽144.8公斤,比對照武威光板增產22.8%。

栽培要點:播種期,一般在4月20-30日為宜。畝保苗2200-2400株,株距35-40厘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高臺、民勤和永登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2

品種名稱:金豐無殼

選育單位:甘肅華園西甜瓜開發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01158為母本,99125為父本組配的南瓜雜交種,原代號250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短蔓、易座果,單株座果1-2個,果實圓形或高圓形,單瓜籽粒375粒左右,籽粒含粗蛋白41.28%,粗脂肪43.36%。全生育期100天,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50天。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干籽147.4公斤,比對照武威光板增產17.4%。

栽培要點:播種期,一般在4月20-30日為宜。畝保苗2000-2200株,株距35-40厘米。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高臺、民勤和永登等地種植。

(3)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3

品種名稱:金戈王1號

選育單位:武威天馬高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6715為母本,a39707為父本組配的南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短蔓、主莖型,不分枝,蔓淺綠色有棱溝及半透明的刺,易產生不定根,節間短,蔓長60-100厘米。葉色深綠,葉片呈掌狀,葉背葉脈有刺毛。從播種到第1雌花開放約35-38天,第1節雌花節位在第5-6節,第2、3雌花節位在10節以內,雌雄同株異花,雌花花冠裂片狹長,展開,萼筒裂片狹而短;瓜形近圓形,老熟瓜為黃皮,外皮堅硬。瓜瓤肉厚3-4厘米,肉黃色,略呈絲條狀。三心室,瓜腔大,單瓜重2.5-3公斤,單瓜產籽65-80克,籽粒長圓形,寬大,色澤墨綠,整齊度好。生育期95-105天,屬中早熟品種。較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一般畝產瓜籽161-177公斤,比對照金無殼平均增產9.5-22.90%。

栽培要點:起垅覆膜,垅寬為1.0-1.2米,溝寬為0.6米,株距0.35米,畝保苗2200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涼州區和民勤種植。

(4)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4

品種名稱:金戈王2號

選育單位:武威天馬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26306為母本,29606為父本配制的南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短蔓,蔓淺綠色有棱溝及半透明的刺,節間短,蔓長0.6-1.0米。葉色深綠,葉片呈掌狀,葉背葉脈有刺毛。第1雌花節位在第5-6節,第2、3雌花節位在12節以內,雌雄同株異花,雌花花冠裂片狹長,展開,萼筒裂片狹而短;瓜形近圓形,老熟瓜為黃皮,外皮堅硬。瓜瓤肉厚3-4厘米,肉黃色,略呈絲條狀。三心室,瓜腔大,單瓜重2.5-3.5公斤,單瓜產籽60-80克,籽粒多、長,呈圓形,寬大,色澤墨綠,整齊度好。生育期100-110天,屬中熟種。中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4-2005年多點試驗中,一般畝產瓜籽174-191公斤,比對照金無殼平均增產19-33%。

栽培要點:起垅覆膜,垅寬為1.0-1.2米,溝寬為0.6米,株距0.35米,畝保苗2200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涼州區和民勤種植。

(5)認定編號:甘認瓜2008015

品種名稱:農科1號

選育單位:武威農科種業公司

品種來源:以7176為母本,70793為父本配制的南瓜雜交種。

特征特性:短蔓、主莖型,不分枝或極弱分枝,蔓淺綠色有棱溝及半透明的刺,節間短,蔓長0.6-1.0米。葉色深綠,葉片呈掌狀,葉背葉脈有刺毛。第1雌花節位在第5-6節,第2、3雌花節位在10節以內,雌雄同株異花,雌花花冠裂片狹長,展開,萼筒裂片狹而短,瓜形近圓形,老熟瓜為黃皮,外皮堅硬。瓜瓤肉厚3-4厘米,肉黃色,略呈絲條狀。三心室,瓜腔大,單瓜重2-3公斤,單瓜產籽60-80克;籽粒長圓形,寬大,色澤墨綠,整齊度好,含粗蛋白37.71%,粗脂肪49.09%。生育期95-105天,屬中早熟種。較抗白粉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多點試驗中,平均畝產瓜籽175公斤,比對照金無殼平均增產24.96%。

栽培要點:起垅覆膜,垅寬為1.0-1.2米,溝寬為0.6米,株距0.35米,畝保苗2200株左右。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涼州區和民勤種植。

13、梨

(1)認定編號:甘認果2008001

品種名稱:甘梨早6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四百目梨作母本,早酥梨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1-14-59。

特征特性:屬極早熟品種。樹冠圓錐形,樹姿較直立。枝干灰褐色,一年生枝紅褐色,皮孔較稀。葉芽小、離生,花芽圓錐形,較大。葉片長卵圓形,長12.8厘米,寬6.7厘米,葉柄長4.0厘米,葉尖漸尖,葉基心臟形,葉緣鋸齒粗銳,成熟葉片深綠色,嫩葉黃綠色。花冠白色。果實寬圓錐形,單果重238克,果皮細薄、綠黃色,果點小、中密;果肉乳白色、肉質細嫩酥脆,汁液多,石細胞少,果心極小,味甜、有清香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2.0-13.7%,可溶性糖8.06%,維生素C4.2毫克/100克,有機酸0.12%。

產量表現:五年生樹平均株產達37.5公斤,折合畝產2062.5公斤,同一栽培條件下,第三、五年生樹平均單株產量分別比對照早酥梨增產21.6%、12.5%。

栽培要點: 栽植密度:株行距3米×4米,密植園1.5-2米×4米。授粉品種:七月酥、幸水、黃冠、早酥等,配置比例為4-5:1。整形修剪:宜采用小冠疏層形或自由紡錘形。幼樹輕剪少疏,多留輔養枝。主側枝中度短截,以增加枝葉量。進入盛果期后,逐步疏除過密輔養枝,以利通風透光。果枝成花或結果后,應適度回縮。花果管理:進行嚴格的疏花疏果,盛果期大樹負載量應控制在畝產量2500公斤以內。果實果皮由綠轉為黃綠時,應及時采收。肥水管理:秋季每畝施入有機肥2000-3000公斤,萌芽前后每畝追施氮磷復合肥100公斤,6、7月結合灌水,追施1-2次氮、磷、鉀三元復合肥。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天水、平涼、蘭州、白銀以及河西等地種植。

(2)認定編號:甘認果2008002

品種名稱:甘梨早8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四百目梨作母本,早酥梨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1-14-58。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樹冠圓錐形,樹姿直立,枝干灰褐色,裂紋細;一年生枝黃褐色,皮孔較稀。葉芽小、離生,花芽圓錐形,較大。葉片寬橢圓形,長13.0厘米,寬9.5厘米,葉柄長4.5厘米,深綠色,革質較厚,葉面較平展,向內微合,葉緣鋸齒粗銳,有針芒,嫩葉黃綠色。花蕾粉紅色,花瓣白色,花藥紫紅色。樹勢較強,生長旺盛。樹冠半開張,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有腋花芽結果習性,坐果率高,平均每果臺2.3個果。果實卵圓形,單果重175-256克,果皮細薄、綠黃色,果點稀小、有蠟質光澤、外觀美;果實肉質極細酥脆、乳白色、汁液特多、酸甜適口,風味濃,含可溶性糖7.87%,維生素C 3.2毫克/100克,有機酸0.328%。

產量表現:定植后第三年全部掛果,平均株產14.2公斤,折合畝產781公斤,第四年平均株產27.9公斤,折合畝產1535公斤,第五年平均株產38.3公斤,折合畝產2106公斤,較對照早酥梨平均增產10.3%。

栽培要點:栽植密度:株行距3米×4米,密植園2.5米×4米。授粉品種:七月酥、幸水、黃冠、早酥等,配置比例為4-5:1。整形修剪:宜采用小冠疏層形或自由紡錘形。幼樹輕剪少疏,多留輔養枝。主側枝中度短截,以增加枝葉量。進入盛果期后,逐步疏除過密輔養枝,以利通風透光。果枝成花或結果后,應適度回縮。花果管理:必須進行嚴格的疏花疏果,盛果期大樹負載量應控制在畝產量2500公斤以內。果實果皮由綠轉為黃綠時,開始采收。肥水管理:秋季每畝施入有機肥2000-3000公斤,萌芽前后每畝追施氮磷復合肥100公斤,6、7月結合灌水,追施1-2次氮、磷、鉀三元復合肥。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天水、平涼、蘭州、白銀以及河西等地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