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定編號:甘審油2008001
品種名稱:隴油6號
選育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以陳家咀冬油菜為母本,天油1號為父本雜交育成,原代號DQW-1。
特征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全生育期288-295天,屬晚熟品種。苗期匍匐生長,葉片較小,葉色深綠,內莖端生長部位低,花芽分化遲,冬前不現蕾,組織緊密,苔莖葉全抱莖,生長發育緩慢,枯葉期早,抗寒性強,在酒泉等河西走廊地區越冬率80.0%以上。株高107.2厘米,分枝部位15.6厘米,有效分枝數為10.0個,主花序有效長度40.0厘米,主花序有效結角數54.8個,全株有效結角數 240.6個,角粒數21.1粒,種子黑色,千粒重3.0克,單株生產力14.1克。含油率43.37%;芥酸44.32%,硫苷含量31.99微摩爾/克。經農科院植保所田間抗菌核病調查,未發現病株。
產量表現:2005-2007年連續兩年省內17個點次試驗,平均畝產188.39 公斤,比對照天油2號增產27.15%。
栽培要點:一般河西地區以8月中、下旬播種為宜(不得晚于8月23日),河東地區以9月上旬播種為宜,出苗后及時間苗,3-4片真葉時定苗畝保苗為4萬株左右。采用機播或耬播,播后沿播種溝輕輕鎮壓,不耙耱,使油菜出苗后在溝底生長,土壤封凍前耙耱,覆蓋播種溝。基肥播前結合整地施入,即結合整地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畝、磷二銨20公斤/畝作基肥;返青后10天左右結合灌水畝施尿素或硝銨15公斤左右;初花期結合灌水畝施尿素或硝銨15公斤左右。苗期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時間苗、定苗、防治蚜蟲等蟲害。75%角果蠟黃時,即可收獲。
適宜范圍:適宜于我省中部臨洮、靖遠、永登及武威、張掖、酒泉等地種植。
(2) 審定編號:甘審油2008002
品種名稱:天油6號
選育單位: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自育不育系02AC8與恢復系02SC19組配而成的三系雜交種,原系譜號為02C雜9。
特征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全生育期275-308天。幼苗葉色淡綠,匍匐生長,葉片橢圓型,有刺毛,深裂,主根粗壯,側根發達。花色淡黃,花粉量足。結角密,角果斜生,果柄長,株高160.1厘米,分枝部位25.15厘米,一次分枝7.62個,主化序長度34.75厘米,單株角果數140.54個,角粒數27.76粒,千粒重3.09克,單株產量5.65克,籽粒褐色。含油量(粗脂肪)38.10%,油酸18.61%,亞油酸16.82%,芥酸為39.13 %,硫甙為31.64微摩爾/克。抗病性在田間調查病毒病發病率為0.94%,病指0.10%,霜霉病發病率為6.3%,病指0.83%,屬低抗性品種,越冬率為93%。
產量表現:經2004-2006年2年11點次試驗,平均畝產146.48公斤,較對照天油1號增產20.53%。
栽培要點:高山區以8月中上旬、半山區以8月下旬播種為宜。 保苗一般高肥水地以每畝15000-18000株,中等肥力水平地塊每畝18000-22000株,低肥水平地塊22000-28000株比較合適。播前結合整地噴施甲基異柳磷農藥。苗期噴殺蟲藥防治白菜蠅等害蟲,返青后及時防治菜青蟲、莖蟓甲等害蟲,角果期防治蚜蟲。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隴南及中部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