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1
品種名稱:正大12
選育單位: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CTL34為母本,CL40037-10(CTL12)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代號 CT99A12。
特征特性:幼莖淺紫色,全株22片葉,株型半緊湊。株高286厘米左右,穗位高134厘米,雄穗分枝數6-11個,花藥黃色,花絲淺紅色。果穗錐形,穗長18.9厘米,穗粗5.8厘米,穗行數16.5行,行粒數39.4粒。穗軸紅色,出籽率77.4-81.4%,籽粒黃色,硬粒型,千粒重329.5-345.9克,容重792克/升。含粗蛋白10.15%, 粗脂肪4.34%, 粗淀粉76.04%, 賴氨酸0.33%。生育期130天左右。抗病性,經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 中抗大斑病,抗矮花葉病、紅葉病,感染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2-2003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試中,平均畝產720.1公斤。其中:2002年682.7公斤,較對照中單2號增產33.1% , 2003年752.1公斤,比對照沈單10號增產1.4%。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9.8公斤,比對照沈單10號減產0.8%。2007年再次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960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減產2.8%。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每畝4400株左右。底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公斤或N.P.K三元復合肥50公斤以上。追肥,在4-5片可見葉時畝施苗肥尿素10公斤。10-12片可見葉時畝施穗肥尿素20公斤。視長勢在抽雄吐絲期可畝施尿素2.5-5公斤。并注意利用拌種或包衣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隴東、天水、武威等地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地塊種植。
(2)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2
品種名稱:海禾17
選育單位: 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 以LS02為母本, L12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代號海99-10。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平展,株高312厘米,穗位高149厘米,成株葉片數22片,雄穗分枝數8-12個,花藥黃色,穎殼淺紫色,花絲淺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22.4厘米,穗行數14.9行,行粒數37粒。穗軸紅色,出籽率75.8%。籽粒黃色,硬粒型,千粒重386.7克。含粗蛋白10.35%,粗脂肪3.10%,粗淀粉76.75%,賴氨酸0.30%。生育期135天。抗病性,經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抗矮花葉病、莖腐病,抗大斑病、紅葉病,中抗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57.08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3.8%。2007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795.1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2.0%。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畝。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臨夏、蘭州等地中晚熟玉米區種植。
(3)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3
品種名稱:龍源201
選育單位:天水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以K12-16為母本,源自168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拱土力強,葉鞘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穗長23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2.5粒。穗軸紅色,出籽率82.3%,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千粒重408克。含粗蛋白9.416%,粗淀粉75.278 %,粗脂肪3.62 %,賴氨酸含量0.33%。生育期131天。抗病性,經接種鑒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小斑病及絲黑穗病,高感紅葉病。
產量表現: 在2005-2006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83.6公斤,較對照豫玉22號增產3.6%;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925.3公斤,較對照豫玉22號減產7.4%。
栽培要點: 4月中旬播種,畝施底肥農家肥3000公斤,復混肥40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公斤。畝播量2?2.5公斤,畝留苗3500-38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靖遠、天水、成縣等地種植。
(4)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4
品種名稱:臨單218
選育單位:定西市臨洮農校
品種來源: 以LX021/O2為母本, LX016/O2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寬度中等,略上沖。株高290厘米左右,穗位高123厘米左右,莖粗2.7厘米左右。雄穗分枝15-20個,呈披狀,穎殼綠色,花藥紫紅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長錐型,穗長24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3粒,穗軸淡紫色, 籽粒出產率85.7%。籽粒半粉質,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445克左右。含粗蛋白11.18%,賴氨酸0.419%,粗脂肪4.91%,淀粉70.09%。生育期140天左右。抗病性,經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絲黑穗病、大斑病和紅葉病,高感矮花葉病。
產量表現:在2003-2004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717.69公斤,比對照中單2號增產4.45%。
栽培要點:采用寬窄行4月中旬播種,寬行0.8米,窄行0.4米,株距0.3米,畝保苗375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年降雨量500毫米上下,或雨量不足但有保灌條件的中晚熟玉米區種植。
(5)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5
品種名稱:元華5號
選育單位: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種子公司退休職工曹丕元
品種來源:以23311為母本, D黃212為父本組配的雜交種,原代號FC-254。
特征特性: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90-310厘米,穗位高100-130厘米。雄穗主軸粗長,分枝斜向挺出,護穎綠色。花絲淡紫色。果穗短錐型,果柄較短,穗長14.4-17.0厘米,禿尖0.0-0.6厘米,穗粗4.7-5.4厘米,穗行數15.2行,行粒數37粒。穗軸白色,軸粗2.5-3.0厘米,出籽率82.8-85.8%。籽粒黃白,馬齒型 ,千粒重242-402克,含粗蛋白9.117%,粗脂肪4.52%,賴氨酸0.326%,粗淀粉74.25%。生育期134天左右。抗紅葉病,中抗大斑病、莖腐病和矮花葉病。高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試中,平均畝產512.6公斤,較酒單2號增產19.3%;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7公斤,較酒單2號增產10%。
栽培要點:采用種子包衣,防治絲黑穗病。畝留苗4000-50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地塊種植。
(6)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6
品種名稱:隴單4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
親本來源:以LY2209為母本, 87-1為父本組配的雜交種,原名隴玉3號。
特征特性:幼苗拱土力強,葉鞘紫色,葉色深綠,單株19-20片葉。株型平展。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25厘米,雄穗分枝15個,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0.0厘米,穗粗5.8厘米,穗行數18-20行,行粒數40.8粒。穗軸紅色,軸粗3.4厘米,出籽率79.5%,千粒重377.5克。籽粒黃色、馬齒型,含粗淀粉76.44%,粗蛋白9.356%,賴氨酸0.33%,粗脂肪3.57%。生育期137天,抗矮花葉病、紅葉病和大斑病,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在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734.5公斤,比對照沈單10號增產4.0%; 2005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857.7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0.5%。
栽培要點:種植密度為3300-3700株/畝。并注意利用拌種或包衣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靖遠、蘭州、天水等地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地塊種植。
(7)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7
品種名稱:公明1號
選育單位:高臺縣公明種業公司
品種來源:以GM016為母本,GM201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名沈鴻10號。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24厘米,花藥淡黃色,花絲淡綠色,果穗筒型,穗長25-28厘米,穗粗6. 0厘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45粒。穗軸紅色,出籽率86%。籽粒淡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74克,含粗蛋白10%,粗脂肪4.51%;粗淀粉73.66%;賴氨酸0.369%。生育期139天。 高抗矮花葉病、紅葉病、莖腐病,抗大斑病,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畝產871.9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1.7%;2007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1015.8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2.9%。
栽培要點:采用種子包衣技術,防治玉米絲黑穗病及地下害蟲。種植密度帶田為3000?3500株/畝,單種為3500?4000株/畝。畝施農家肥10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碳銨20?40公斤,鋅肥2?3公斤,硼肥1公斤作底肥,缺鉀地區應補充適量鉀肥。拔節期結合灌頭水畝施尿素15?20公斤。大喇叭口期灌三水,追施尿素20?25公斤。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蘭州、天水等地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區種植。
(8)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8
品種名稱:金凱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金源種業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K12為母本,J398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名金源2008。
特征特性:幼苗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55厘米,穗位高106厘米,雄穗10-13個分枝,花藥黃色,花絲黃綠色。果穗錐形,穗長20.46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3.8粒,穗軸紅色,出籽率82.6%,籽粒橙黃色,硬粒型。千粒重387.9克,含粗蛋白9.81%,賴氨酸0.32%,粗脂肪3.5%,淀粉76.81%。生育期132天,中晚熟。高抗紅葉病,中抗玉米矮花葉病、絲黑穗病和莖腐病,感染大斑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52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3.2%;在2007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859.2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10.2%。
栽培要點: 4月中上旬播種。種植密度以每畝3600-4200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河西及平涼等地種植。
(9)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09
品種名稱:金凱2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金源種業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Z22-1為母本,齊319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名金源2379。
特征特性:幼苗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11厘米,雄穗13-15個分枝,花藥黃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穗長21.5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5.5粒,穗軸白色,出籽率83.7%,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45克,含粗蛋白9.46%,賴氨酸0.32%,粗脂肪4.01%,淀粉76.66%。生育期137天。高抗紅葉病,抗玉米矮花葉病和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感染大斑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42.5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2%;在2007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805.2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3.3%。
栽培要點: 4月中上旬播種。種植密度以每畝3600-4200株為宜。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武威及天水等地種植。
(10)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10
品種名稱:錦華287
選育單位: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K12為母本,X141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代號CF287。
特征特性:幼苗綠色,葉鞘紫色,單株葉片19-20片。株型緊湊。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34厘米,雄穗10-13個分枝,花藥黃色,花絲黃綠色。果穗錐形,穗長21.9厘米,穗粗6.0厘米,穗行數17.2行,行粒數39-40粒,穗軸紅色,出籽率83.6%,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416.5克,含粗蛋白10.6%,賴氨酸0.32%,粗脂肪3.48%,淀粉76.99%。生育期137天。高抗矮花葉病,抗紅葉病和莖腐病,中抗大斑病,感染玉米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51.8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0.2%;在2007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991.8公斤,比對照豫玉22號增產0.4%。
栽培要點:播種密度,以每畝3500-4000株為宜。并注意利用拌種或包衣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隴東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地塊種植。
(11)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11
品種名稱:金象3號
選育單位:甘肅金象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金12為母本,金451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單株葉片19-20片,株型半緊湊,株高281厘米,穗位高87厘米,雄穗分枝數16個,花絲淡黃色,果穗錐形,穗長25.1-29.1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數17.8行,行粒數42粒,穗軸紅色,出籽率84.2%。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90克。含粗蛋白10.27%,粗脂肪3.2%,粗淀粉75.84%,賴氨酸0.335%;生育期140天左右。高抗紅葉病,中抗絲黑穗病和大斑病,感染矮花葉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32.9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0.8%;在2007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819.7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5.1%。
栽培要點:基肥,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磷二銨25公斤,硝酸鉀5公斤,硫酸鋅1-2公斤;追肥,在拔節期畝施尿素35公斤,吐絲期畝施尿素5公斤。畝保苗3000~3500株。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武威、臨夏、蘭州等地種植。
(12)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12
品種名稱:金頓302
選育單位:酒泉市博世?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以BYZ003為母本,BY05-2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代號?試302。
特征特性:幼苗淺綠色,單株葉片18片,株型緊湊,株高180-208厘米,穗位高70-75厘米,雄穗分枝數8-10個,花藥黃色,花絲粉紅色,果穗長錐形,穗長20.5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4-42粒,穗軸白色,出籽率84%。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含粗蛋白9.192%,粗脂肪4.52%,賴氨酸0.335%。生育期131天左右。高抗矮花葉病,中抗紅葉病和莖腐病,高感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477.0公斤,比對照酒單2號增產10.8%;在2007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42.56公斤,比對照酒單2號增產6.2%。
栽培要點:畝保苗3000~3500株為宜,并注意防治玉米絲黑穗病。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中部高寒陰濕地區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田塊種植。
(13)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13
品種名稱:奧玉2號
選育單位: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OSL089為母本, OSL074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原代號奧玉3411。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淺紫色,全株22片葉。株型半緊湊,株高317厘米,穗位高128厘米,雄穗一級分枝數為9個,花絲黃綠色,果穗長筒形,穗軸白色,穗長22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2粒,籽粒淺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50克。含粗蛋白8.66%,粗脂肪3.04%,粗淀粉77.94%,賴氨酸0.306%;生育期140天左右。高抗莖腐病和紅葉病,抗矮花葉病,中抗絲黑穗病,感染大斑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895.1公斤,比對照酒試20增產9.1%;在2007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814.8公斤,比對照酒試20減產0.9%。
栽培要點:保苗4000~4500株/畝。基肥: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畝,磷二銨25公斤/畝,硝酸鉀5公斤/畝;追肥:尿素50公斤/畝,分別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按2:3的比例施入。全生育期灌水4~5次。
適宜范圍:適宜在我省張掖、武威、臨夏、臨洮、蘭州、平涼等地種植。
(14)審定編號:甘審玉2008014
品種名稱:隴甜1號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科院作物所
品種來源:以T1為母本, T5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長勢強,幼莖紫色,株型平展,葉片數17-19片,株高221厘米,穗位高83厘米;雄穗分枝數20個,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錐形,穗長21.9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8.3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含可溶性糖15.6%,還原性糖8.5%。經專家品嘗鑒定,隴甜1號的外觀與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一級標準。從出苗到采收期為94天。高抗紅葉病,抗莖腐病,中抗玉米矮花葉病和大斑病,中抗玉米螟,感染絲黑穗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甘肅省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鮮果穗1088.8公斤,比對照甜單21增產6.2%。
栽培要點:適宜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注意隔離種植,防止串粉,適時采收。土壤帶絲黑穗病菌多的地區用防治絲黑穗病的拌種劑拌種。
適宜范圍:適宜我省蘭州、景泰玉米絲黑穗病不常發田塊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