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雜絲瓜1號
(1)選育單位: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2)品種來源:2001配制雜交組合7個,組合S8-6×S4-3經篩選、鑒定和品比,2006-2007年通過省區試,并于2007年同時進行大區生產試驗和生產示范,同時進行田間技術鑒定。
(3)特征特性:攀雜一號絲瓜植株莖蔓生五棱,濃綠色,莖節發生側蔓、卷須和花芽,生長勢強,株高3.5米左右,分枝能力中等。葉片掌狀裂葉,深綠色,具葉柄。雌花單生,一般著生在主蔓的8節左右,以后可以連續出現雌花;雄花為總狀花序、黃色,自第一朵雄花出現后,每個葉腋處都能著生雄花,雌花和雄花的花柄基部粘合在一起。商品瓜為嫩瓜,瓜長圓柱形,果皮皺,綠色,外被少量白霜,單瓜重285.8克,橫徑5.5厘米,縱徑26.5厘米,肉質細嫩。種子扁平橢圓形,白色,千粒重119克,每瓜含充實種子200粒左右。肉質白色細嫩,纖維少,略帶甜味,口感好, 耐貯運、耐老。
(4)產量表現:區試兩年平均,畝產2918.5公斤,增產43.51%,有5個點次增產,僅1個點次減產。其中早期產量949.3公斤,較對照增加75.79%。
生產試驗結果:畝產2988.2公斤,較對照增產72.00%。
(5)栽培要點:采用露地、保護地栽培均可。四川內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種。攀西河谷地區早春栽培,一般在前一年的11月底至12月上旬播種,1月中下旬定植。采用雙膜覆蓋播種期可提前一個月。密度為攀西河谷地區每畝定植2000株。四川盆地內畝定植166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和蚜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內各地種植,攀西地區適合早春栽培,盆地適合春夏栽培。
2、攀雜絲瓜2號
(1)選育單位: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2)品種來源:2001配制雜交組合7個,組合S8-6×S2-1經篩選、鑒定和品比,2006-2007年通過省區試,并于2007年同時進行大區生產試驗和生產示范,同時進行田間技術鑒定。
(3)特征特性:植株莖蔓生五棱,濃綠色,莖節發生側蔓、卷須和花芽,生長勢強,株高340厘米,分枝能力中等。葉片掌狀裂葉,深綠色,具葉柄。雌花單生,一般在主蔓的8節左右,以后可以連續出現雌花;雄花為總狀花序,自第一朵雄花出現后,每個葉腋處都能著生雄花,雌花和雄花的花柄基部粘合在一起。商品瓜為嫩瓜,瓜為長圓柱形,綠色,果皮皺,外被少量白霜,單瓜重272.6克,果實縱徑27.2厘米,橫徑5.3厘米,肉質細嫩,略帶甜味。種子扁平圓形,白色,千粒重119.4克,每瓜含充實種子200粒左右。肉質白色細嫩,略帶甜味,口感好。第一座果節位10.6節,早熟且早期產量高,田間表現較耐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和病毒病。
(4)產量表現:區試兩年平均,畝產2832.4公斤,增產39.28 %,有5個點次增產,僅1個點次減產。
生產試驗結果:畝產2947.9公斤,增產69.70%。
(5)栽培要點:采用露地、保護地栽培均可。四川內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種,攀西河谷地區早春栽培,一般在前一年的11月底至12月上旬播種,1月中下旬定植。采用雙膜覆蓋播種期可提前一個月。密度為攀西河谷地區每畝定植2020株。四川盆地內畝定植166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和蚜蟲。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省內各地種植,攀西地區適合早春栽培,盆地適合春夏栽培。
3、確良大菜豌9號
(1)選育單位:四川確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利用從食莢大菜豌1號系圃中優選的莢形好、莢質優良的株系為母本與抗白粉病好、葉色深綠的自選高桿小莢株系為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83天,嫩莢生育期135天左右。始花節位8-9節,白花,雙花率高。株高150厘米,植株長勢旺盛,分枝能力較強,單株有效結莢節數8.1節,有效莢12.1-18.8莢左右。商品嫩莢長12-16厘米,寬2.8-3.0厘米,莢色深綠,脆嫩纖維少,食味甜脆清香,莢形平整美觀,百粒重30-32克。田間表現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輕,抗病性、耐旱性強于對照。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品比試驗:平均畝產干籽為164.5千克,比對照增產18.72%,嫩莢單產為972.1千克,比對照增產9.1%,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2005-2006年豌豆新品種品比試驗結果(干旱較重):干籽平均畝產119.1公斤,比對照食莢大菜豌1號平均畝產94.25公斤,增產26.3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嫩莢平均畝產798.9公斤,與對照食莢大菜豌1號平均畝產627.4公斤增產27.3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5)栽培要點:1、適時播種: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種為宜,畝植9000-11000株,畝用種5-6公斤。2、肥水管理:底肥畝施過磷酸鈣30公斤,清糞水30擔,開春看苗施追肥,畝用尿素5-10公斤,清糞水30擔。3、防病治蟲:及時防治菌核病、白粉病等病蟲害。4、適時采收:嫩莢定型后及時采收,以免老化,導致品質下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食莢大菜豌種植區域。
4、蜀蘿7號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是以瀘州地方品種的不育性為轉育源,在自育秋冬型蘿卜不育系038A基礎上,轉育成新型的耐熱蘿卜不育系C5116A。父本為從廣東引進材料自育形成的 “01-097-2”,經雜交選育而成的耐熱蘿卜新組合。
(3)特征特性:全生長期64天,與對照夏抗40熟期相當。株高57.8厘米,葉片開展度36.3厘米,根冠比2.37∶1。葉簇半直立,板葉,葉綠色。根長27.3厘米,橫徑10.2厘米,單根重482.9克,肉質根長圓柱形,白色。生長勢強,不易糠心,耐熱,適宜高溫季節生長,田間表現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質脆味甜,回味化渣,水分含量中,商品性好。
(4)產量表現:2005年品比試驗,畝產3228.9公斤,比對照增產5.97%。2006-2007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3315.0公斤,比對照夏抗40增產9.28%。200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15.7公斤,比對照夏抗40增產9.46%。
(5)栽培要點:最佳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100克,及時間苗,每穴留苗1株。每667平方米種植5000或6000穴,開廂條播,澆足淡糞水,播后蓋一層灰渣肥。生長后期適當用水灌溉,避免連作。注意病蟲防治,生長后期預防根腐病。底肥為主,畝施氮磷鉀含量為12-8-7%的復合肥50公斤,在播種前10-15天深翻于土壤,后期看苗施肥。播種后50天開始采收,有效采收期15-20天,采收時拔大留小,及時食用或加工處理。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地區夏季種植。
5、成豇7號
(1)選育單位:成都市第一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以引進品種“之豇特早30”中選育的優良株系31為母本,以早熟品種“成豇三號”為父本,通過雜交后7代系統選育而成的定型品系。
(3)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蔓生,蔓長3.5-4米,主蔓結莢為主;花淺紫色,第一花序著生第2-3節位,每花序成莢2-3對,花淺紫色,葉片中等大,商品莢淺綠色;莢長60-65厘米,單莢重25-30克,種皮為紅色。豆莢肉厚,順直不彎曲,商品性好。春季從播種到始收45-55天,秋季從播種到始收35-40天,適應性廣,耐病力強,宜以作早春栽培為主。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兩年多點區域試驗:前期平均產量1099.0公斤/畝,比對照“之豇844”增加93.5%;平均總產量2288.2公斤/畝,比對照“之豇844”平均增加15.6%。前期產量占總產量的48.03%。
生產試驗示范:對照為當地主栽的早熟品種,春季平均畝產1920.47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24.58%。秋季平均畝產1347.65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18.72%。
(5)栽培技術要點
四川盆地適宜播期為3月20日左右,采用地膜覆蓋,畝用種量1.5公斤-2公斤。密度:1.3-1.5米包溝開廂,窩距35厘米,每畝8000-9000株。重施底肥和追肥:開花前追施1-2次提苗肥,保證營養生長。及時搭架引蔓;以人字架為好。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根腐病、病毒病、銹病、灰霉病、豆野螟、春蟓等病蟲害,出苗10天后采用多菌靈灌根1-2次,預防根腐病的發生。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豇豆產區。
6、蓉雜茄4號
(1)選育單位:成都市第一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 該組合的父本“9901”是從原江蘇農學院園藝系引進,用單株選育法經多代自交純化的株系材料。早熟,花序著生節位低,果實棒狀,紫色,坐果率高、耐寒,品質較好。母本是1989年從川南地區收集的早烏棒墨茄品種用單株選育法經多代自交純化選育的優良株系材料,植株較高、早熟,抗病性較強,果實長棒狀,紫黑色,風味品質佳。
(3)特征特性:生長勢強,株高0.75米,開展度0.62米×0.57米,莖黑紫色,果實棒狀,縱長25厘米左右,橫徑6.0厘米,果皮紫色。單果重250克左右。極早熟,從定植到始收45天左右,比本地早熟主栽品種“蓉雜茄1號”略早,前期產量高,植株抗病抗逆性好,單株結果多,果肉細嫩,商品性好。
(4)產量表現: 在2005年在彭州、南充、自貢,2006年在南充、自貢5個點的省區試中,該組合春播的小區畝產量為2386.4-4601公斤,比對照“蓉雜茄1號”增產8.4-37%,經方差分析達顯著和極顯著水平。僅2006年郫縣點區試中減產6.9%,但方差分析不顯著。在兩年六個點的前期產量比對照的增產21.8-44.3%,均為極顯著。2005年在彭州市栽培85畝,2006年在新津縣栽培120畝,平均產量為3900-4000公斤/畝,比“蓉雜茄1號”增產9.8%. 比“蓉雜茄3號”增加11%。
(5)栽培技術要點:四川盆地應采用塑料大棚冷床育苗,大棚加地膜雙層覆蓋,合理密植(2400--2600株/畝),水旱輪作。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茄子產區。
7、綠箭苦瓜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本品種為雜一代。母本01281是從地方品種的資源材料0209-9?中篩選出的優良變異株-16經6代自交系統選育而成的株系。父本01223是從國外引種材料經7代自交選育獲得的早熟大果型株系。
(3)特征特性:早熟高產品種。植株生長勢旺盛,蔓生,分枝性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葉掌狀,淺裂,綠色,主蔓第1雌花節位7-9節左右,中部側蔓2-3節開始著生雌花,以后主側蔓每隔2-3節出現1雌花,或連續2節出現雌花。商品瓜長棒形,果長30~38厘米,橫徑5~7厘米,瓜肉厚1.0~1.2厘米,單瓜質量400~550克。皮色綠色,光滑,發亮,粗平條形瘤,肉較厚,肉質脆嫩,味微苦,品質好。種子為腎形,胚孔端尖,褐色,千粒重165克。田間表現較同類品種抗逆性強,較抗白粉病、枯萎病。耐高溫、干旱能力強。
(4)產量表現:2003-2004兩年區域試驗中平均前期產量(1318.6公斤/畝)比對照CK1油綠一號增產17.5%,比CK2頭王翡翠三號增產19.9%,方差分析表明:差異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總產量(2881.0公斤/畝)比對照CK1油綠一號增產16.7%,比CK2頭王翡翠三號增產22.6%,方差分析表明:差異達顯著水平。兩年試驗中豐產性表現穩定,大面積生產一般3000公斤/畝左右。
(5)栽培要點:四川地區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種,秋季設施栽培播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營養杯育苗,株行距:1.0 米×0.33米,每畝栽植2000株左右;重施底肥,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35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鉀肥20公斤,與土壤混合均勻后再定植。植株1米時及時整枝引蔓,疏剪側枝,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一般商品瓜在八成熟時采收,及時采收,既可保證其品質,又利于連續座果,增加產量。苦瓜生育期間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蟲害有蚜蟲、螨蟲、瓜實蠅、根結線蟲等。可分別用瑞毒霉、霜速凈、福星、吡蟲靈等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苦瓜主要產區。
8、綠冠苦瓜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本品種為雜一代。母本01252是國內引進資源材料99-5?中篩選出的株系。父本01241是國外引種材料34-12?中篩選出的株系。
(3)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旺盛,蔓生,分枝性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葉掌狀,綠色,主蔓第1雌花節位7-9節左右,中部側蔓2-3節開始著生雌花,以后主側蔓每隔2-3節出現1雌花,或連續2節出現雌花。商品瓜長棒形,果長30~40厘米,橫徑5~7厘米,瓜肉厚1.0~1.3厘米,單瓜質量500~600克。皮色綠色,光滑油亮,瘤狀物為粗平條形與不規則形相間,肉質脆嫩,味微苦,品質好。種子為腎形,胚孔端尖,褐色,千粒重165克。田間表現耐高溫和干旱能力強,較抗白粉病和枯萎病。
(4)產量表現:2003-2004兩年平均前期產量(1328.5公斤/畝)比對照對照1增產18.4%,比對照2增產20.8%,方差分析表明:差異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總產量(2955.6公斤/畝)比對照1增產19.8%,比對照2增產25.8%,方差分析表明:差異達顯著水平。
(5)栽培要點:四川地區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種,秋季設施栽培播期為7月中下旬。采用營養杯育苗移栽,株行距:1.0 米×0.33米,每畝栽植2000株左右。深施重施底肥,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35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鉀肥20公斤,與土壤混合均勻后再定植。及時整枝引蔓,疏剪側枝,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一般商品瓜在八成熟時采收,及時采收,既可保證其品質,又利于連續座果,增加產量。苦瓜主要病害有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蟲害有蚜蟲、螨蟲、瓜實蠅、根結線蟲等,可分別用瑞毒霉、霜速凈、福星、吡蟲靈和敵百蟲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苦瓜主要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