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香4103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與自育恢復系瀘恢H103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2天,比對照岡優725長0.5天。株高120.1厘米,株型適中,葉鞘綠色、穎尖黃色、柱頭白色。分蘗力中上,畝有效穗14.1萬,穗長26.2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0.8粒,結實率79.5%,千粒重30.6克,后期轉色好,落粒性適中。品質測定: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7.8%,粒長6.6毫米,長寬比2.6,堊白米率32%,堊白度4.7%,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6%,蛋白質含量11.0%。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6、3、0、9級,頸瘟7、0、1、7級;2007年葉瘟4、7、7、3級,頸瘟5、7、7、5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一組區試,平均畝產543.68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7.64%;2007年中秈遲熟十三組續試,平均畝產535.58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4.02%;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9.82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5.90%,平均增產點次8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5.34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24%。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畝用種量1公斤左右;②畝栽1.2-1.5萬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③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一般畝施8-10公斤純氮,20公斤過磷酸?,10公斤鉀肥作底肥,栽后7天施3公斤純氮作追肥;④根據當地病蟲害預報,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2、川農優498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金瑞祺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川農1A與自育恢復系蜀恢49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1天,比對照岡優725長0.5天。株高116.6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3.4萬,穗長27.2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93.8粒,結實率76.3%,千粒重29.5克,后期轉色好,長粒型,部分籽粒有短芒。品質測定: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7.0%,粒長7.1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22%,堊白度5.0%,膠稠度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蛋白質含量11.4%。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5、3、0、4級,頸瘟5、0、3、5級;2007年葉瘟4、5、4、2級,頸瘟5、5、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三組區試,平均畝產511.0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14%;2007年中秈遲熟十二組續試,平均畝產543.73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5.33%;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8.88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4.36%,平均增產點次91%。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3.92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2.91%。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5-1.7萬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中等肥力,畝施純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④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3、川農優527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正紅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川農1A與自育恢復系蜀恢527配組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1.0天,比對照岡優725長1.5天。株高118.6厘米,株型適中,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5.4萬,穗長25.2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65.5粒,結實率75.9%,千粒重29.6克,長粒型,部分籽粒有短芒,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1.9%,整精米率61.2%,粒長7.3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37%,堊白度6.2%,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蛋白質含量9.9%。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5、5、0、2級,頸瘟7、5、5、0級;2007年葉瘟3、3、5、4級,頸瘟5、7、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七組區試,平均畝產532.58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5.31%;2007年中秈遲熟四組續試,平均畝產546.41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14%;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9.7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4.15%,平均增產點次74%。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0.12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0.99%。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5-1.7萬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 N、P、K合理搭配;④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4、川香317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川香31A與自育恢復系成恢17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9.7天,比對照汕優63長3.2天。株高115.0厘米,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鞘、葉耳、穎尖、葉緣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5.8萬,穗長25.9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61.3粒,結實率81.2%,千粒重28.5克。品質測定:糙米率78.6%,整精米率63.3%,粒長6.7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48%,堊白度10.8%,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蛋白質含量6.9%。稻瘟病鑒定:2005年葉瘟9、3、5、1級,頸瘟3、7、1、0級;2006年葉瘟5、3、0、3級,頸瘟1、3、3、0級。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優質六組區試,平均畝產506.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50%;2006年中秈遲熟一組續試,平均畝產544.9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9.8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80%,平均增產點次78%。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36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0.74%。
(5)栽培要點:①適時早播、稀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彈性大,以栽中苗為好;②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左右;③重底早追,N、P、K肥合理搭配,忌偏施N肥;④注意后期肥水管理,忌斷水過早影響品質和產量;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5、Ⅱ優615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瀘州禾豐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用引進的不育系Ⅱ-32A與自育恢復系瀘恢615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2天,比對照汕優63長3.7天。株高115.3厘米,葉鞘綠色,劍葉直立,稃尖紫色。畝有效穗15.9萬,穗長23.6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50.0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7.7克。品質測定:糙米率81.8%,整精米率40.3%,粒長5.8厘米,長寬比2.2,堊白粒率53%,堊白度10.3%,膠稠度3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蛋白質含量7.8%。稻瘟病抗性鑒定:2004年葉瘟3、4、4、5級,頸瘟7、7、7、7級;2005年葉瘟3、3、3、7級,頸瘟1、3、5、7級。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D1組區試,平均畝產536.9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04%;2005年中秈遲熟二組續試,平均畝產511.2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2.5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89%,平均增產點次80%。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2.0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56%。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孽壯秧,畝用種量1公斤左右;②合理密植,畝栽1.2-1.5萬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③科學用肥,重底早追,N、P、K肥配合施用;④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6、岡優198
(1)選育單位: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四川正興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用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岡46A與自育恢復系天恢19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0天,比對照岡優725長0.7天。株高124.0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鞘紫色,劍葉直挺。畝有效穗14.8萬,穗長27.2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4.3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6.6克,谷粒黃色橢圓型。品質測定:糙米率82.0%,整精米率70.2%,粒長6.2厘米,長寬比2.5,堊白米率44%,堊白度8.4%,膠稠度4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蛋白質含量11.3%。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0、3、6、9級,頸瘟0、1、7、7級;2007年葉瘟4、4、7、7級,頸瘟7、7、7、7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三組區試,平均畝產526.17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19%;2007年中秈遲熟十三組續試,平均畝產530.97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13%;兩年區試平均畝產 528.57公斤,比對照岡優725 增產4.63%,平均增產點次85%。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8.42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72%。
(5)栽培要點:①適期早播,培育壯秧,最佳播期3月20日-4月5日;②合理密植,畝栽1.2萬穴左右,秧齡35天左右;③科學用肥:基肥、分蘗肥及穗肥的比例4:4:2;④科學管水:淺水栽插,寸水返青、薄水分蘗、保水抽穗揚花,干濕交替灌溉方式進行;⑤病蟲害防治:根據植保預測預報,及時做好稻薊馬、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7、協優027
(1)選育單位: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用引進的不育系協青早A與自育恢復系華恢02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高直鏈淀粉專用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8.6天,比對照岡優725長0.3天。株高112.3厘米,株型適中,葉鞘、葉緣、柱頭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5.6萬,穗長24.5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62.7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7.1克,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79.3%,整精米率58.8%,粒長6.2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98.0%,堊白度18.6%,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2%,蛋白質含量8.1%。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0、4、5、8級,頸瘟1、7、7、7級;2007年葉瘟3、4、6、7級,頸瘟5、7、7、7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三組區試,平均畝產534.0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7.79%; 2007年中秈遲熟七組續試,平均畝產550.71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9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2.80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7.32%,平均增產點次95%。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5.24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4.45%。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畝栽1.2~1.5萬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③重底早追,N、P、K肥配合施用;④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8、輻優6688
(1)選育單位:成都龍子生物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引進的不育系輻74A與自育恢復系R668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6.4天,比對照岡優725短1.3天。株高123.3厘米,株型適中。畝有效穗14.9萬,穗長25.6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50.2粒,結實率83.9%,千粒重32.1克,谷粒黃色長橢圓形,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3.6%,長寬比2.7,堊白粒率62%,堊白度14.1%,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0%,蛋白質含量11.5%。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7、4、0、3級,頸瘟7、7、7、0級;2007年葉瘟2、4、5、4級,頸瘟7、7、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三組區試,平均畝產591.7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9.31%;2007年中秈遲熟一組續試,平均畝產542.41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5.89%;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8.2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7.73%,平均增產點次100%。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48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99%。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左右;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N、P、K肥合理搭配;④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9、Ⅱ優3213
(1)選育單位:四川雙富種子有限公司、四川雙豐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引進的不育系Ⅱ-32A與自育恢復系雙恢3213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 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1.7天,比對照岡優725長3.0天。株高119.2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葉片長大,微內卷直立。畝有效穗14.9萬,穗長25.6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3.8粒,結實率77.6%,千粒重28.1克,長粒,無芒,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2.4%,整精米率70.8%,長寬比2.5,堊白粒率26%,堊白度4.4%,膠稠度4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10.6%。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6、5、0、4級,頸瘟7、7、1、1級;2007年葉瘟4、6、4、1級,頸瘟5、5、3、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質一組區試,平均畝產522.6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49%;2007年中秈遲熟一組續試,平均畝產535.2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4.5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8.6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97%,平均增產點次8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46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2.19%。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6-1.8萬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N、P、K肥合理搭配;④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0、岡香828
(1)選育單位:雅安市山州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岡香1A與自育恢復系山恢8281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5.5天,比對照汕優63短0.4天。株高117.6厘米,株型適中,葉鞘、葉緣、穎尖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5.2萬,穗長25.6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57.0粒,結實率78.2%,千粒重29.4克。品質測定:糙米率80.2%,整精米率48.5%,粒長7.0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82%,堊白度14.4%,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19%,蛋白質含量7.4%。稻瘟病抗性鑒定:2005年葉瘟1、4、2、4級,頸瘟0、3、3、5級;2006年葉瘟4、2、0、4級,頸瘟1、5、7、0級。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五組區試,平均畝產507.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74%;2006年中秈遲熟一組續試,平均畝產535.5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0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2.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46%,平均增產點次92%。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4.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46%。
(5)栽培要點:①適時稀播,培育壯秧;② N、P、K肥合理搭配;③深水返青,淺水分蘗,適時曬田;④根據植保預測預報,及時做好稻瘟病、稻薊馬、螟蟲和紋枯病防治;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丘陵和低山區
11、豐大優2590
(1)選育單位:四川豐大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豐大114A和自育恢復系豐恢2590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9.2天,比對照岡優725長0.5天。株高122.1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片直立,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畝有效穗14.1萬,穗長26.0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6.7粒,結實率81.1%,千粒重29.1克,中長粒型,部分籽粒有短芒。品質測定:糙米率81.0%,整精米率65.4%,粒長6.1毫米,長寬比2.3,堊白粒率45%,堊白度7.7%,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7%,蛋白質含量11.0%。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7、4、0、9級,頸瘟7、1、7、7級;2007年葉瘟3、7、8、4級,頸瘟7、5、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一組區試,平均畝產539.7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86%;2007年中秈遲熟二組續試,平均畝產537.13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 5.57 %;兩年區試平均畝產 538.50 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25%,平均增產點次8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5.13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0.04%。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N、P、K肥合理搭配;④科學管水,移栽返青后淺水促分蘗,時到或苗足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孕穗期田間保持水層;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2、天龍優540
(1)選育單位:綿陽市天龍水稻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天龍5A與自育恢復系天龍恢140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高直鏈淀粉專用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9.1天,比對照岡優725短0.3天。株高128.4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劍葉斜立微內卷,葉鞘、葉耳、柱頭、稃尖均為紫紅色。畝有效穗14.2萬,穗長26.7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87.7粒,結實率75.9%,千粒重28.7克,短頂芒,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2.3%,整精米率60.2%,粒長7.1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51%,堊白度8.2%,膠綢度5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5%,蛋白質含量9.9%。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7、4、0、4級,頸瘟7、7、7、0級;2007年葉瘟4、3、6、3級,頸瘟7、7、7、5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二組區試,平均畝產553.80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21%;2007年中秈遲熟四組續試,平均畝產567.09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7.04%;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0.73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6.65%,平均增產點次9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4.36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07%。
(5)栽培要點:①適時早播,培育適齡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2~1.5萬穴,每穴栽2粒谷秧苗;③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看苗補施穗肥,N、P、K肥配合施用,切忌中后期氮肥過量;④精細管水,深水返青,薄水分蘗,夠苗曬田,有水抽穗,干濕壯籽,黃熟落干;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3、宜香305
(1)選育單位:四川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品種來源:用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系FUR305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9.2天,比對照汕優63長2.2天。株高120.9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無色。畝有效穗15.34萬,穗長26.7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1.9粒,結實率79.9%,千粒重27.1克,后期轉色好,長粒,無芒。品質測定:糙米率77.3%,整精米率57.3%,粒長6.4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62.0%,堊白度11.0%,膠稠度7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蛋白質含量7.3%。稻瘟病抗性鑒定:2005年葉瘟4、4、2、7級,頸瘟5、7、1、7級;2006年葉瘟7、7、3、4級,頸瘟7、7、5、0級。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二組區試,平均畝產534.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9%;2006年中秈遲熟二組續試,平均畝產546.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1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0.8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5%,平均增產點次92%;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6.5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65%。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畝栽1.2-1.3萬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N、P、K肥合理搭配;④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4、宜香2079
(1)選育單位: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品種來源:用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恢復系達恢207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質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5天,比對照岡優725長1.1天。株高118.5厘米,株形適中,葉鞘綠色,葉耳淺綠色,劍葉挺直寬大,柱頭白色。畝有效穗15.3萬,穗長27.8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61.7粒,結實率75.1%,千粒重31.2克,谷粒黃色長粒形,穎尖黃色,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6.7%,粒長7.4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25%,堊白度3.9%,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蛋白質含量11%,品質指標達國頒三級優質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7、4、0、3級,頸瘟7、5、3、0級;2007年葉瘟4、6、2、2級,頸瘟5、7、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五組區試,平均畝產551.62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83%;2007年中秈遲熟二組續試,平均畝產527.87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75%;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39.7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79%,平均增產點次65%。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1.50公斤,比對照岡優725減產1.10%。
(5)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③重底早追,N、P、K肥合理搭配;④稻田前期淺水管理,中期夠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到成熟,適時收獲;⑤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預報,及時對螟蟲、稻瘟病等病蟲害進行預防與防治;⑥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5、川香8108
(1)選育單位: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香29A與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恢復系宇恢810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質雜交稻組合。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6天,比對照岡優725長3.5天。株高112.0厘米,株形適中,劍葉挺直。畝有效穗15.0萬,穗長23.9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7.2粒,結實率73.5%,千粒重27.3克,谷粒黃色無芒、穎尖綠色、中長粒形,后期轉色好。品質測定:糙米率78.1%,整精米率54.8%,粒長6.6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30%,堊白度3.0%,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蛋白質含量8.7%,品質指標達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6年葉瘟5、5、0、9級,頸瘟5、1、5、7級;2007年葉瘟4、7、8、4級,頸瘟5、7、7、3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四川省中秈優質一組區試,平均畝產484.10公斤,比對照岡優725減產4.15%;2007年中秈遲熟五組續試,平均畝產508.15公斤,比對照岡優725減產0.99%;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6.13公斤,比對照岡優725減產2.55%,平均增產點次3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34公斤,比對照岡優725增產3.34%。
(5)栽培要點:① 3月上旬至4月初適時播種;②重底早追,底肥占總用肥量的70%,以有機肥為主,N、P、K肥配合施用;③前期淺水管理,中期夠穗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④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預報,及時對螟蟲、稻瘟病等病蟲害進行防治;⑤作一季中稻種植。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
16、香粳2號
(1)選育單位:云南省農科院粳稻育種中心、玉溪市紅塔區農科所
(2)品種來源:用云粳優2號為母本與云粳4號為父本雜交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優質常規粳稻品種。
(3)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64.4天,比對照合系22-2短4.8天。株高87.6厘米,株型適中,葉鞘、穎尖綠色,劍葉直立。分蘗力強,畝有效穗34.0萬,穗長16.4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02.6粒,結實率83.1%,千粒重24.5克,谷粒橢圓形,穎殼茸毛多,無芒,易脫粒。品質測定:糙米率80.1%,整精米率72.3%,堊白粒率2%,堊白度0.1%,直鏈淀粉含量17.5%,膠稠度66毫米,長寬比1.8,蛋白質含量8.8%,品質達國標三級優質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葉瘟5級,頸瘟7級。
(4)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涼山州區試,平均畝產703.30公斤,比對照合系22-2增產10.20%;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716.50公斤,比對照合系22-2增產15.99%;兩年區試平均畝產709.90公斤,比對照合系22-2增產13.00%,平均增產點次91%。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2.00公斤,比對照合系22-2增產11.30%。
(5)栽培要點:①春分至清明播種,立夏前后移栽,秧齡35~45天,本田播種量2~4公斤/畝,播種前用“浸種靈”浸種、消毒,預防惡苗病;②栽插密度:規格5×5寸、5×6寸 ,畝栽3~4萬穴,穴栽3~5苗,畝栽基本苗12~15萬;③施肥管理:重底早追,以農家肥為主。
(6)適宜種植地區:涼山州海拔1500~1800米的常規粳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