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棉4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17號。
育種者:山東冠豐創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系鄂棉品系67008選系9806與GK-12雜交后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好,前中期生長勢較好,后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27天,株高98厘米,植株塔形,莖稈堅韌抗倒。第一果枝節位6.8個,果枝數15個,單株結鈴21.5個,鈴重5.9克,鈴卵圓形。霜前衣分38%,籽指10.5克,霜前花率92.9%,僵瓣花率4.8%。2005、2006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30.1mm,比強度28.8cN/tex,馬克隆值4.7,整齊度84.7%,紡紗均勻性指數144.4。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為269.1公斤、248.8公斤、101.8公斤和94.4公斤,分別比對照DP99B增產6.6%、7.5%、11.2%和12.2%;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37.5公斤、228.8公斤、99.9公斤和96.3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1號增產9.7%、7.9%、12.1%和10.2%。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8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2.魯棉研32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18號。
育種者:山東棉花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系1565系(石368/澳A93-14)與魯棉研18號雜交后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穩健,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30天,株高104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節位7.1個,果枝數14個,單株結鈴20.1個,鈴重6.3克,鈴卵圓形。霜前衣分40%,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2.9%,僵瓣花率5.1%。2005、2006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29.9mm,比強度28.5cN/tex,馬克隆值4.8,整齊度84.7%,紡紗均勻性指數140.5。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為263.0公斤、244.8公斤、104.6公斤、97.7公斤,分別比對照DP99B增產5.7%、6.9%、15.2%和15.7%;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30.5公斤、222.2公斤、94.1公斤和90.8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1號增產6.5%、4.8%、5.6%和3.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5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3.山農圣棉1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19號。
育種者: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系91-11(羅布麻DNA導入魯棉6號選育)與ZMS221-6(中棉所45株系)雜交后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好,全生育期生長旺盛,后期葉功能好,葉片較大,葉色深綠。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26天,株高106厘米,植株筒形,第一果枝節位6.6個,果枝數14.2個,單株結鈴20.9個,鈴重6.3克,鈴卵圓形,鈴尖明顯。霜前衣分37.7%,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2.7%,僵瓣花率3.7%。2005、2006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29.8mm,比強度29.0cN/tex,馬克隆值5.1,整齊度85.0%,紡紗均勻性指數140.5。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為272.2公斤、251.7公斤、102.5公斤和94.9公斤,分別比對照DP99B增產7.9%、8.8%、11.9%和12.7%;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40.4公斤、230.4公斤、94.6公斤和90.7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1號增產11%、8.6%、6.2%和3.7%。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200-28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4.sGK958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20號。
育種者:新鄉市錦科棉花研究所。
品種來源:常規品種。系錦科970012(選自sGK36)與錦科19(選自GK12)雜交后系統選育。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好,全生育期長勢穩健,后期葉功能好,葉片中等偏大,葉色深綠。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33天,株高114厘米,植株緊湊、塔形。第一果枝節位7.1個,果枝數13.6個,單株結鈴16.5個,鈴重6.0克,鈴卵圓形。霜前衣分41.4%,籽指11.2克,霜前花率91.9%,僵瓣花率4.5%。2004、2005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30.1mm,比強度31.8cN/tex,馬克隆值4.4,整齊度84.7%,紡紗均勻性指數152.1。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17.6公斤、198.0公斤、90.3公斤、80.7公斤,分別比對照DP33B增產0.5%、減產0.8%、增產15.8%和13.1%。在2005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38.6公斤、222.1公斤、95.4公斤、89.6公斤,分別比對照DP99B減產1.2%、減產2.6%、增產8.8%和7.8%;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46.2公斤、240.1公斤、102.1公斤和99.7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1號增產13.7%、13.2%、14.6%和14.0%。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200-28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5.濱職棉1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21號。
育種者:濱州職業學院、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一代雜交種,組合為抗A/96-67。抗A為魯棉研16選系,96-67為GK-12/98QL77//紅葉抗(柱頭外露紅葉種質系)復合雜交選育。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穩健,葉片中等大小、紅色。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29天,株高101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節位7.1個,果枝數13.1個,單株結鈴18.2個,鈴重6.1克,鈴卵圓形。霜前衣分39.0%,籽指10.9克,霜前花率93.9%,僵瓣花率5.6%。2003、2004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30.7mm,比強度30.7cN/tex,馬克隆值4.6,整齊度84.3%,紡紗均勻性指數144.2。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為238.4公斤、221.8公斤、92.4公斤和86.2公斤,分別比對照中棉所29號增產8.9%、8.0%、6.2%和5.6%;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37.1公斤、227.0公斤、97.4公斤和93.4公斤,分別比對照魯棉研15號增產2.2%、2.7%、1.4%和2.0%。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000-28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6.魯棉研33號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8022號。
育種者:山東棉花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一代雜交種,組合為1106系/49系。1106系為735系與魯棉研18號雜交后代選系;49系為中棉所12號與GK-12雜交后代選系。
特征特性:屬中早熟品種。出苗好,全生育期長勢穩健,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色。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30天,株高105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節位7.2個,果枝數12.3個,單株結鈴17.9個,鈴重6.3克,鈴卵圓形。霜前衣分40.7%,籽指11.2克,霜前花率91.6%,僵瓣花率5.7%。2003、2004兩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纖維長度30.7mm,比強度30.0cN/tex,馬克隆值4.7,整齊度85.5%,紡紗均勻性指數148.1。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蟲性鑒定: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46.1公斤、223.2公斤、98.5公斤和89.7公斤,分別比對照中棉所29號增產12.4%、8.8%、13.3%和9.9%;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41.3公斤、225.6公斤、100.1公斤和94.0公斤,分別比對照棉研15號增產4.0%、2.1%、4.3%和2.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為每畝2000-2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審定意見: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推廣利用。











